百花齐放之城(第2/3页)

我们要直接到登瀛门,仍然沿着河的左岸往前。就在这座城的东部,栾河稍稍打了个弯,而在它拐弯的地方,就是那个小小的村庄,它的名字就叫“登瀛门”。按纪及《海客谈瀛洲》之说,当年就在这里,徐福集合起东渡的五谷百工和童男童女。他说当年这里的河湾很宽,可以汇集上百只船舶;这里离栾河营古港只有十几华里,因此从这里补充东西将非常方便。

纪及掏出背囊里的一张图,仔细地记起了什么。他说:与过去我们几次来这儿的情形稍有不同的是,如今徐福东渡的事已经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极大注意,他们要在这里立一个石碑,还要搞其他一些关于秦始皇东巡的仿古建筑……这当然是受了另一个城市的影响,两城之间突然较起了劲儿——我记起不久前和纪及来这里时,官方还对我们避而不见,更不热衷于什么徐福研究这一类事。

我们在登瀛门徘徊。栾河穿过县城的时候已经被重新修整过,但河道越发变得狭窄了。两旁堤岸被石头仔细砌过,这样上游的水再也漫不上河岸。窄窄的河道有十米多深。

“我们要翻一下县志。上一次我们看得不全,有关资料搜集得也远远不够。一些正史记载差不多了,要遗漏也会很少,剩下的就是充分重视所谓的‘野史’。当然,考古发掘是另一个倚重——这个工作许多地方刚刚展开,登瀛门遗址还没有做。博物馆里存了一些老百姓翻地时掘出的陶器,这次一定要看一下,以前两次都被拒绝……”

“为什么拒绝?”

“我也不知道……”

我们搭了一辆小型客车去河口,一路上这辆车不断发出“嘭哧嘭哧”的声音。只走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就闻到了海边特有的腥咸气味,接着看到了几只翩飞的海鸟,心情为之一振。纪及一下车就直奔一个地方而去,原来那里矗着一个石碑,碑上写了“古港”的字样。

这里是一处文物保护地。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废弃的海湾。海湾大约有上百亩地大,长满了芦苇,里面有微风吹起的细细波纹;水很浅,很脏,料定里面也不会有鱼了。它与大海之间隔着一条沙坝,那沙坝一看就知道是自然形成的,而且时间不会特别久远。我有些怀疑,看着纪及:“这会是徐福东渡的古港吗?”

纪及点点头:“大概这里是最重要的地点之一。”

“就这么一个土里土气的样子?”

“如果看上去很气派,那就一定是假的;如果看上去土里土气,甚至让人失望,那么它倒有可能会是真的。”

我琢磨着他的话,想弄明白其中的一点点道理。

纪及徘徊,四下端量,指着远处说:“原来这里的海湾要大一些,不,要大上许多,这里在当年是一处很有名的东方港湾,一度做过军港,所谓的几次‘征番’,都从这里集结军队、运送粮草。后来由于不断淤积,再加上西部的一个大港开始建设,从满清开始这里就一点点衰落了。前几次勘察发现,这里直到清代末期还有围城呢,右侧有大面积的客栈和杂货仓。你不能想象,当年从这儿沿栾河上行二十多华里都挤满了平底船。”

“可海船一般不会是平底的。”

纪及笑笑:“是啊,你说对了。那时他们在这条河里只是集中运货的船。不过这一段路线大约只有十华里,再往上游河道窄浅,也只能跑平底船。所有的海船那时就汇集在这个港湾里,从这儿望去就是一片密密麻麻的桅林!”

我们在这儿怔怔地站了一会儿。

天还没黑。纪及说我们还得早些与有关部门接上关系,离开了当地支持,我们的考察会变得寸步难行。结果稍稍出乎预料的是,我们被安排到了一个招待所里,住进了一个带有卫生间的、铺了地毯的房间里。

3

纪及在写字台前整理自己的笔记。我倚在桌上翻自己那个平行文本——《东巡》打印稿。我准备一路上尽快把它再看一遍,以便做最后的修订。本来想在城里用一段集中时间改完,可又想携上它与纪及在路上讨论。

走廊里有人在小声嘀咕什么。我放下书稿出去了,因为觉得有人就在我们屋门旁边站立。这当然是一种错觉。一个人在长廊里走来走去,他高高的个子,背有点驼。他的背让我觉得正有沉重的什么压在上面……

大约又过去一个多小时,门外响起了杂乱的脚步声,好像有一些人穿过长廊。接着有人敲门。原来是一个秘书。他进门就说:“快,请快一点。”

他的样子有点急促。我们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请你们到会客室去。领导想见你们一下。”

纪及看看我,那样子真是无可奈何。我说:“走吧。”

在秘书的指引下,我们给引到了招待所二楼东侧的一个房间门外:一位副县长正站在门口,他等着领我们进去。

原来这个小会客室里已经坐了一个胖子,见我们进去只是微微点一下头。他对面和身边的几个茶几上都摆了茶和水果。副县长向我们介绍,说这是县里领导,然后再把我们一一介绍。领导眯着眼睛,伸手朝下压了压,示意我们在对面坐下。

他先轻轻咳一下,然后说话了。由于嗓音太低,尽管说得十分缓慢,还是无法让人完全听得明白。

“欢迎啊,嗯,你们……”好像就是类似的话。

他的身体进一步向沙发上仰靠,终于稍稍提高了声音:

“欢迎你们哪,科学院的同志,杂志社的同志,很好嘛。你们到这里来实地考察,很好嘛。这可以大大推动我们当地的徐福研究工作。前不久还有人来这儿联系过编《徐福词典》、成立国际徐福研究总会的事……你们论证了徐福东渡从这儿走、又是这里的人,那对我们这个地方的,咳!知名度,咳!将是一个很有力的……宣传和,啊哈?是不是啊,啊哈……”

副县长连连说:“是的是的!”

这时候我觉得屋里的气氛极其肃穆。纪及推了我一下,我知道他在想王如一,想这个极尽钻营之徒……旁边那个宣传部的干事,还有一个秘书,早就打开了本子,一直在飞快记录领导的话。

“希望你们多住些日子,好好看一看,不要急着离开。咳!希望你们能够在这个问题上多投入,嗯,希望你们这样嘛。我们本来要专门抽调一位同志,嗯,我是讲,主要领导陪你们走一走嘛,可现在太忙,分身无术啦……我会让部里同志和你们一起走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