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第2/3页)

木文当时刚诞生灵智不久,她听不懂梁承云策论中的国之大事。

但她喜欢梁先生的声音,不急不缓,就像春雨来临时,水流渗入泥土一般。让她有种滋养着成长的感觉。

可陡然间被梁承云点明‘你喜欢听我念书’,木文的脸都红了。

连带着槐树也无风招摇,仿佛在矢口否认“我不是、我没有”。

梁承云那会儿哪懂小姑娘的心思,见木文怯怯的站在原地,槐树晃了晃,仿佛很开心她有了名字一样。

“以后就叫你木文了,可好?”

木文赶紧把心事藏起来,对着梁先生点点头,小声应:“好。”

-

地府管辖诸鬼,规矩森严。

就算是木文和梁承云,一个是树木之灵,一个是丧忆之鬼,不在同一处关押,两年来都不得见上一面。

倒是梁承云的母亲,在找回儿子后,心愿已了,毫无芥蒂的早早投胎去了。

现下,木文能听到梁承云的消息,自然是眼巴巴的盼着,恨不得多听一点。

阴差大人也知道她想念对方,挑着能说的都说了一下。

“他记忆损伤严重,但依然记得你。”

不管怎么说,好歹深情没有白费。

可说来说去,也就只有那两句。

阴差说:“你身上功德虽厚,但还是没资格见城隍爷,咱们规矩便是如此。你要知道,梁承云的命格已经是万里挑一了,我们能找到适合他投胎的人家已经很难。你想要跟他相守一辈子,其中牵扯不是一星半点,是两家的命……”

哎,这真的太为难阴差了。

旁的阴差都羡慕他们不用千里迢迢赶路、缉拿恶鬼,但他们整日整夜面对善鬼的要求,也很是头疼啊。

正想着,两位负责让木文投胎的阴差大人突然感觉自家地府的天花板漏水。

在他们惊愕的目光下,大约三杯水落在木文面前的地面上。

木文不知道这是什么,她以为是阴差大人的赏赐,便好奇的探头一看。

只见那镜面一般的水上没有倒映出木文现在的鬼体,而是一个面颊通红,眼睛还没睁开的女婴!

她身子骨似乎不大好,亦或者是死胎,哭都哭不出来。

木文就这么一看,整个魂体便差点就被吸了进去。

阴差大人们送过不少功德之人投胎,虽然这里不是往生台,但他们很确定木文这就是要马上投胎的前兆。

他们一个动手拽着木文的脚踝,一个赶紧跑去找孟婆要汤。

片刻后,一碗苦涩的汤药喂下,木文呆呆的被这‘水面’给吸了进去。

同时,稳婆在那刚生产完女子担忧的目光中,拍了拍孩子的屁股。

只听女婴发出的哭声像猫儿一样,绵绵弱弱的哭声。

“夫人,恭喜夫人,喜得千金!”

活的!

刚刚孩子生出来后呼吸也没,也不哭不闹,三位稳婆惊慌之下,额头出了不少汗。

现在擦都来不及,赶紧抱着孩子给夫人看看。

毕竟,这可是从二品礼部侍郎的嫡妻生孩子,要是死胎的话,她们当真没办法交代的。

夫人笑着说:“老爷在屋外恐怕等急了,抱去给老爷看看。是咱们家的幺姐儿呢。嫂嫂家的阿景比咱们姐儿大八岁,还有机会一起玩的。”

说来也巧,礼部侍郎喜槐,毕竟槐在大安国称之为‘官槐’。

但凡祭祀大典,必定要选栽种古槐的地儿。他们家也栽了两棵。

礼部侍郎自从妻子开始生,就站在门外一直来回踱步。这会儿不知道走了多久。

木文被稳婆抱出去,再被送到爹爹怀里。

不知怎么的,她抬手一抓,便从爹爹肩膀上把那落下的槐枝捏在手里,怎么都不松开。

礼部侍郎见闺女跟自己喜好一样,立刻开心起来,赏了稳婆。

连带着对自己最小的闺女都多了几分喜爱。

木文这边以投胎,为了让梁承云能跟她般配,也得赶紧安排投胎。

只是地府挑好的那位女子不小心滑胎了,等到三年后才生下一子。

据说此子出生时,其祖父原本正在集市上摆摊,听到同乡人传话,赶车回去等孙儿出生。

路过坟地时,看到祖坟在冒青烟。

——这是大富大贵之兆啊!

果然,刚进院子就听说儿媳生了个大胖小子!

那是他们老梁家的第一个孩子,因为三年前儿媳流产过,这孩子简直就是家里人眼中的宝贝金疙瘩。

就算家境一般,也得给孩子吃饱。

在孩子八岁时,一家人攒了钱让孩子去镇上私塾拜师,从此走上一条寒门科举之路。

说来也巧,这辈子木文的爹爹是礼部侍郎,多年后梁承云考科举,其父担任主考官。

梁承云便是其门生,偶尔拜访老师,被师母相中,想将其说给自家小女儿木文。

俩年轻人在长辈撮合下,见了第一面。

当时,还未曾名满京城的梁承云第一次知道‘一见倾心’是何意。

殿试后,梁承云成为陛下钦点的状元郎,一日看尽长安花。

他拒绝了所有的‘榜下捉婿’,给木文提亲。

起初,京城无数人说‘新科状元梁承云不过于此,寒门子攀高枝,娶了一个大自己三岁的女子,可真是为了升官不择手段’。

但当梁承云写出绝妙的策论、檄文,并且经手处理好不少水患、瘟疫。

他彻底成了陛下面前的红人,甚至被称作‘小阁老’。

只等着他年纪再大一些,就能进入内阁,成为本朝说一不二的‘帝师’‘阁老’。

这下,没人再提那‘攀高枝,谋划娶恩师女儿’的话。

相反很多不长眼睛的这会儿想把自家闺女塞给梁承云当妾,但他全都推拒了。

依然如当时给恩师跪下求娶木文时所说的“我梁子安若娶得木文,我发誓家中只有木文,子安绝不做对不起木文之事。”

这让木文父兄看在眼里,对梁子安的评价更高。

子安,便是梁承云的表字。

梁子安与木文的感情生活外人只能管中窥豹,但值得一提的是,梁阁老一生都喜好槐树,与其恩师,也就是岳父大人志趣相投。

一家人还商量着死后在坟墓周围多栽几棵槐树,自已表现他们对‘槐’的喜爱。

侍郎大人临死前,笑着回忆他当年赶考的事情。

“就是因为当时偶遇槐树指路,不然我恐怕就要交代在那荒郊野外中了。”

这便是他喜好槐树的来源。

木文作为亲女儿,见亲爹如此状态,她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梁承云一边安抚妻子,一边问:“老师,那地方,可曾有一处村落,村口是一棵大槐树?”

侍郎原本都昏昏欲睡,很可能一觉就睡过去了。

听闻此话后睁开了眼睛,颇有回光返照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