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新任松江府知府(第2/2页)

这个政策,其实也就是目标松江府所采取的政策。

换句话来说,向翰义的施政方针,就是延续旧有的施政方阵。

当然了,还有一些次要的东西,比如说加强吏治,打击贪腐等等,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以前松江府里贪官一大堆,经济照样的发展很好。

而其他几个候选人,兴许是为了突出自己的能力,搞出了各种各样的政策,有人说要在整个松江府的范围内推动工业发展,以上海工业区为核心,在周边地区也是建立新的大型工业区之类,把整个松江府都建设成为巨大的工业制造基地。

这种工业大发展的政策一听上去觉得很好,但是这种工业扩张,所需要的投资那也不是个小数目,没有个几百万两银子砸下去,泡都冒不了几个。

这么多钱,地方财政肯定是没有啊,到时候少不得要中央财政给钱!

但是中央财政有钱吗?有,会给吗?不给!

帝国的财政收入是多,但是花销也大啊,全国上下,需要花钱的地方多了去,而且不少贫困地区每年都是需要一大批的扶持资金,这种情况下,松江府竟然还想要中央财政的钱用来发展?想得美!

人家中央财政还指望着松江府的地方财政能够支援一下其他地区的发展呢,比如说江北道!

如今江北的情况不算太好,虽然还有一个扬州,但是扬州那地方,说白了就是靠盐贩子维持起来的,自从帝国把盐业收归国有后,盐商要么改行,要么贩私盐被干掉,总之,目前帝国范围内,已经是没有正儿八经的盐商了。

没有了盐商所提供的消费市场,扬州的传统经济就是完蛋了,扬州都这个样子了,淮安等江北地区就更是如此了,他们同样依靠盐业以及漕运,如今盐业没有了,漕运也没有了,只剩下一条大运河,这条大运河虽然还是有众多商船来往,但是到底是没办法和漕运相提并论的。

诸多情况下,整个江北道的经济难以发展也就成为了现实。

虽然最近这些年他们也是积极的开始发展工商业,但是成果依旧不大,去年在中央的主导下,开始引导商人在通州地区设立纺织厂,就近和上海地区的纺织产业展开合作,这才算是有了点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