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4/5页)

“我倾向于认为,”阿蒂利奥伯爵说,“事情可能会调停成功。我有某些理由……”

“别信,伯爵先生,别信,”镇长打断他的话说,“我虽然身处偏僻的角落,但还是有法子探明一些事的,因为那位西班牙驻军司令阁下,愿意屈尊同我交朋友,他又是奥利瓦列斯伯爵大人的亲信的儿子,一切事情都了如指掌……”

“告诉您吧,我在米兰城每天都要同那些大人物打交道。根据可靠消息,我知道教皇对恢复和平很感兴趣,他已经提议……”

“理应如此,凡事都有个规矩,教皇陛下理应履行自己的职责。教皇就应该在这些信奉基督教的亲王中间斡旋,促成和平。但奥利瓦列斯伯爵大公也有自己的政策,并且……”

“哎,哎,我的先生,您知道当前国王陛下对此事是作何感想的吗?您觉得难道除了曼图亚世界上就再没有其他地方了吗?有很多事情需要操心的,我的先生。比如说,您知道国王陛下现在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他的瓦尔迪斯塔诺,那个什么瓦里斯泰的,或者那个大家叫什么什么的……又是否……”

“他的准确的名字,”镇长再次打断了他的话说,“在德语里叫瓦伦斯坦。因为我常听我们那位西班牙驻军司令这样叫他。不过,您尽可放心……”

“您想教训我?”伯爵生气地大呼道。但是唐罗德里戈先生用膝盖碰了碰他,示意看在他的面子上,停止反驳。伯爵因此安静了下来。而镇长先生,就像一艘搁浅的船只离开了沙洲,扬起了雄辩的风帆,继续高谈阔论。“我并不担心瓦伦斯坦,因为伯爵大公眼观四方,明察秋毫。如果瓦伦斯坦想玩把戏,他便会用好言好语或者用点儿手段使其循规蹈矩。我是说,他明察秋毫,还是个铁腕人物,他不愧为杰出的政治家,说到做到。要是他下定决心不让内韦斯公爵在曼图亚站稳脚跟,那么内韦斯公爵就休想在曼图亚立足,而红衣主教黎塞留大人也会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可这位尊贵的红衣主教先生偏要同伯爵大公奥利瓦列斯较量一番,着实可笑。我想两百年后再投胎转世一次,听听后人是如何评价这一痴心妄想的念头的。在这儿,单是嫉妒是没有用的,还得需要点儿脑子。像伯爵大公那般头脑的人,在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伯爵大公,我的先生们,”镇长继续滔滔不绝道,恰如顺风而行的船只,连他自己也很惊讶竟没遇到暗礁,“伯爵大公是只老狐狸(当然我是心怀尊敬说的),他能让所有人摸不透其踪迹。当他向右动作时,结果必定是往左。因此,没人敢吹嘘说能识破他的意图。即使是那些执行他命令的、那些撰写公文的人也丝毫不清楚他的意图。我多少知道点儿情况,所以才这么说。因为那位可敬的驻军司令愿屈尊信任我。另一方面,那位伯爵大公能确切地知道所有别的王宫爵府所发生的事,那些府里卓越的政治家(不可否认,他们中的好些人都非常正直)刚刚策划了某一计谋,伯爵大公立马就给识破了,因为他有一颗聪明的脑袋,有很多秘密的法子,以及遍及各地的内线。那位可怜的黎塞留红衣主教,这儿试试,那儿忙忙,到处奔波,想方设法,何必呢?当他成功地挖出一条地道时,才发现伯爵大公早已挖好了另一条地道反抗他……”

如果唐罗德里戈先生不是受到了表弟的暗示,吩咐仆人把某一瓶酒给他拿来,没人知道镇长雄辩的船只何时才能靠岸。

“镇长先生,”唐罗德里戈先生说,“各位先生,我提议为伯爵大公干一杯。然后,请诸位告诉我这酒可否与伯爵大人相称。”镇长鞠了一躬,表露出某种赞许的神情,因为他觉得,他为对这位伯爵大公表示敬意而所说所做的一切,似乎自己部分地沾了荣光。

“祝奥利瓦列斯伯爵、圣卢卡尔公爵、伟大的菲利普亲王殿下的亲信加斯帕罗·古斯曼先生千岁!”唐罗德里戈先生举起酒杯大喊道。

也许有人不知道,“亲信”一词当时是用来指代君王的宠臣的。

“千岁!”众人同声附和道。

“给神甫斟酒!”唐罗德里戈先生说。

“请原谅,”神甫回答说,“今天我已经破戒了,可不能再……”

“怎么!”唐罗德里戈先生说,“这是为伯爵大公干杯,难道您要让人认为您站在纳瓦拉人一边吗?”

当时,纳瓦拉的君王们轻蔑地称法国人为纳瓦拉人,因为以亨利四世为首的纳瓦拉贵族开始统治法国人。

在这番反诘之下,神甫不得已喝了那杯酒。所有的客人突然高声赞叹起那酒来,只有那位博士除外,他仰着头,瞪着眼,嘴唇紧抿着,这神情远比言语富于表现力。

“您觉得这酒如何,啊,博士先生?”唐罗德里戈先生问道。

博士从酒杯中抽出红润的,比酒杯更晶亮的鼻子,咬着每个音节装腔作势地回答说:“我说,我宣布,我断言,这是酒中的‘奥利瓦列斯’,censui,et in eam ivi sententiam[1],这种好酒,在上帝庇护的我们国王陛下的二十二亲王国中都找不到。我声明并确信,尊敬的唐罗德里戈先生的宴会比黑利阿加巴卢斯的宴会更丰盛。饥荒永远地被赶出此地,豪华富足永驻。”

“说得好,说得太对了!”客人们齐声喊道。但是他无意中说出的“饥荒”一词,立刻让所有人想起了这一惨淡悲伤之事,于是大家就议起了饥荒。在这一问题上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或者说至少在主要的方面是一致的。但是,他们掀起的喧闹声,可能比因意见分歧发出的争吵声还要大。所有人都抢着说话。“其实并没有饥荒,”有一个人说,“是那帮囤积者……”

“还有那些面包商,”另一个人说道,“他们把粮食藏起来了。要我说,应该把他们绞死。”

“对,对,把他们绞死,绝不能心慈手软!”

“要对他们进行公正的审判!”镇长大声喊道。

“要什么审判?”阿蒂利奥伯爵用更大的嗓门喊道,“要我说,即刻判决!逮他三四个或者五六个公众认为最富有、最贪婪的,把他们绞死!”

“得抓几个典型!典型!不杀一儆百,什么都办不成。”

“绞死他们!绞死他们!这样粮食就会大量地涌出来。”

逛集市并有幸听到一些卖艺者演奏的人,都知道在演奏的间歇,每个演奏者都会调自己的乐器,使它发出的声音尽可能最大,这样他便能在周围的一片喧嚣中,更清楚地听见自己乐器发出的声音。此刻,应该想象得到那帮人高谈阔论的情景是怎样的。大家频频地斟酒、喝酒,对美酒的赞美声和对经济问题的纷纷议论夹杂在一起,而叫得最响和使得最多的词语便是“好酒”和“绞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