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卷 第三章(第2/2页)

“啊!善良的天主!我亲爱的,你决心下得多么快啊!”

“这是因为我性格坚强,本堂神父已经领教过了。我们不必隐瞒,我们在这儿是处在自由党人的包围中。所有那些布商都嫉妒我,这一点我可以肯定;他们中间有两三个已经变成财主;好吧,我倒挺喜欢让他们看看德·雷纳尔先生的孩子们怎样在他们的家庭教师带领下去散步。这会令人肃然起敬的。我的祖父常常讲给我们听,他小时候有一位家庭教师。我可能要花掉一百个埃居[5],但是这应该列为一笔对维持我们的身份来说必不可少的开支。”

这个突然作出的决定,使德·雷纳尔夫人深深地陷入沉思之中。她身材高高,体格匀称,曾经是这个山区的人公认的当地的美人儿。她具有一种纯朴自然的神情,举止里透露出青春活力;在一个巴黎人眼里,这种充满纯洁和生气的、天真无邪的美,甚至可能激起愉快的情欲冲动的念头。德·雷纳尔夫人如果知道自己能取得这种成功,一定会感到非常羞愧。她的心中从来没有丝毫卖弄风情,或是装腔作势的想法。富有的贫民收容所所长瓦尔诺先生,据说曾经向她献过殷勤,但是毫无收获,这给她的贞洁罩上了一片夺目的光辉,因为这位瓦尔诺先生,个子高,年纪轻,体格十分健壮,脸色非常红润,蓄着又浓又黑的大颊髯,是外省称为美男子的那种举止粗鲁、老脸皮厚、嚷嚷咧咧的人。

德·雷纳尔夫人非常害羞,表面看起来情绪很容易起变化,她特别讨厌瓦尔诺先生的不停的动作和响亮的嗓音。她厌恶维里埃尔人所谓的快乐,这给她招来了为自己的出身感到十分自豪的名声。她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不过看到上她家来的城里的男性居民越来越少,感到非常高兴。我们并不打算隐瞒,她在他们的太太们眼里被看成是一个傻子,因为她对她的丈夫丝毫不会耍手腕,白白地错过了许多好机会,没有让他给她从巴黎或者贝藏松买漂亮的帽子。只要能让她一个人在她美丽的花园里漫步,她就心满意足,别无所求了。

她是一个心地单纯的人,从来没有想到要去评论自己的丈夫,更不会向自己承认他使她感到厌烦。她猜想,不过并没有明确地向自己承认,在丈夫和妻子之间不可能有更加亲密的关系。当德·雷纳尔先生跟她谈起关于他们孩子的计划时,她特别喜爱他。他决定让大孩子当军人,二孩子当法官,三孩子当教士。总之,她觉得德·雷纳尔先生同她认识的所有那些男人相比,远远不及他们那么叫人厌烦。

做妻子的对丈夫的这个评价,是合情合理的。维里埃尔市长靠了从一位叔父那儿继承过来的半打笑话,赢得了风趣的、特别是高雅的好名声。老上尉德·雷纳尔革命前在德·奥尔良公爵[6]的步兵团里服役,他到巴黎去,被允许进入公爵的客厅。在那里他见到过德·蒙特松夫人[7]、大名鼎鼎的德·让利斯夫人[8]、王宫[9]里的发明家迪克雷[10]先生。这些人物经常不断地出现在德·雷纳尔先生讲的一些轶事里。但是回忆这些需要用极为微妙的措辞去叙述的事情,对他来说,渐渐变成一个负担,所以近来他只有在隆重的场合才重新讲他那些与德·奥尔良家族有关的轶事。此外,除了在谈到与钱有关的事时,他一直是彬彬有礼的,所以他完全有理由被人看成是维里埃尔最富有贵族气派的人物。

[1]弗勒里(1640—1723),神父,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孙子们的家庭教师,著作有《教会史》。

[2]本书中用的尺是法国古尺,法尺相当于325毫米。

[3]布奥拿巴特,拿破仑是科西嘉人,这是他的姓“波拿巴”的意大利读法,这样称呼他,含有污辱之意。

[4]诺曼底,法国西北部旧省名。包括现在的芒什省、卡尔瓦多斯省、厄尔省等五省。

[5]埃居,法国古代钱币,种类很多,价值不一。

[6]德·奥尔良公爵(1725—1785),法国王族,法国国王路易-菲力普的祖父。

[7]德·蒙特松夫人(1735—1806),侯爵夫人,与德·奥尔良公爵秘密结婚,曾写过不少剧本。

[8]德·让利斯夫人(1746—1830),德·蒙特松夫人的侄女,奥尔良公爵的孙子的家庭教师,曾写过一些有关教育的书。

[9]王宫,巴黎称为王宫的大厦当时由德·奥尔良公爵居住。

[10]迪克雷(1747—1821),德·让利斯夫人的弟弟。写过一些经济学和造船学的书。曾设计修缮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