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人生拐角处—弯道超车(第3/9页)

随着我和张平的咨询继续深入,她慢慢接受了对于格局的突破需要更多关注兴趣优势,而不是盯着自己的限制和不足。

于是,最开始咨询的问题,是否接受朋友的邀请去创业,开始转化为:如何才能提升自己,持续成长?

至于创业,张平希望以成长的态度来看待。

计划要一步一步实现

持续成长,要看张平自己对于成长的理解和兴趣的特点了。

“我更加关注自我的内在成长,关注人,喜欢做助人的事情。”张平忽然想到了什么,“职业生涯规划就似乎不错哦?”

成长性、价值感、持续创新、资源整合和迁移等,一路分析出来,张平似乎还真的可以把职业生涯规划师作为自己探索的一个方向。

她想了想,说出了自己的困惑:不知道怎么处理主业和副业之间的关系。在猎头公司自己是一个合伙人,在职业规划行业还是个新兵,做起来也必然会占大量的时间,我不知道该如何平衡它们之间的关系了。

这是新的完美主义,执行中的完美主义会把所有事情集中在一起,希望“毕其功于一役”。我问她:你是不是期待这样一个结果,既能把现在的本职工作做好,又能创业成功,然后实现华丽转身,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且成就感爆棚,物质精神双丰收?而且还在同时实现?

这样的场景太好了,张平不禁笑了,是不是有点贪心了?

不是贪心,是会带来焦虑和拖延。一切设想得太完美,就会因为难以达到预期而迟迟不能行动。把所有事情集中在一起,就会让人产生焦虑感。

处理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用阶段性的思维来各个击破,每个阶段找到一个重点,一个一个来。

当我们一起把一个三年的实施计划定下来的时候,张平立刻就释然了:原来是可以在三年里逐步实现的,那我就没问题了。

很多人只知道自己拖延,知道自己有选择焦虑,知道自己优柔寡断,甚至还有些表面上深恶痛绝,而内心喜不自胜地标榜自己有完美主义倾向。但是,他们是否知道,他们的所谓完美,只是给自己找了一个看似高尚的借口而已。完美,不仅是贪婪,还是恐惧,是缺乏接纳和改变的勇气。

既然完美的根源在于恐惧,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根本上消除恐惧。消除恐惧,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直面困难,直接解决问题。当然,前提是要先分析出来恐惧是什么。比如张平就是担心创业结果未知,担心自己没有成长,担心自己平衡不了主业和副业。既然这些担心都在这里,那就看一看,哪些是可以解决的:要提升创业结果的确定性,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创业能力,积累资源;希望成长,就要有方向地提升;平衡主业和副业,就要增加投入的资源。不回避问题,是一个面对恐惧的基本态度。

方法二,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接纳它们。或许有完人,但总是“别人家的”。接纳需要的不是胸怀,而是智慧,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个体可能性的希冀。开始接纳的时候,一个人就开始了与环境的融合和对自我的真正关注。世界本来就很完美了,缺陷也是完美的一部分。

执着于追求完美,会让本可以璀璨各异的职业生涯到处是陷阱,而任何一个完美的陷阱都可以让人难以自拔。在“追求完美”这个自欺欺人的幌子背后,你有面对恐惧的勇气吗?

转弯看见

完美主义是一种听上去“不那么有害”的思维模式,有人甚至会拿来给拖延遮羞,实则是对于目标的贪婪和自己无能的恐惧。克服的方法有两种:回到目标问本心,在本心那里,目标就多样了;执行计划加时间,如果不是一蹴而就,就切分到最近可以开始的行动。

驾驭能力马车

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不是单一的,是多样性掺杂在一起,就像马厩里的马,良莠不齐,形色各异。一个驾车高手,熟知马匹的习性,善于调配,从容有度,能把驾车技术玩成艺术。职业生涯的发展不仅仅只是依靠能力的提升,更要懂得能力策略,学会统率能力。

困惑的浮云

小北进入职场已经五六年了,从民企做到外企,从外语转公关,从小公司做到大公司,现在一家国际知名的广告公关公司工作。这几年她没少吃苦,怀着对公关的梦想,生涩而稚嫩的她进入一家民企。从做第一个文案开始,她经历过老板的鄙视,客户的苛责,经过一天天的熬夜、加班,几年下来终于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她的职业发展越来越好,两年前进到行业内最好的这家公司。

她找到我,是因为职业出现了危机。

“我可能要离开这家公司了。”她一见面就这样说,“我最近总犯错误,领导已经很不满意我了,我快做不下去了。”她急匆匆的话语中带着一种绝望。

“别着急,慢慢说。”我给她倒了一杯热水。

“我怀疑自己的性格是不是有缺陷,”她没有讲最近的烦心事,反倒从性格开始说起,“我的一些问题可能是10年来一直都有的,一直在阻碍我求学、工作上所有的发展。有一些老师和我曾经的领导都从刚开始非常喜欢我,到最后会说一句,你让我失望了。”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咨询师,会总结出自己的特点和模式。

她说起自己说话和做事的方式有时会让身边的同事、客户和朋友不舒服,自己平时在工作中也不太注意细节。有时候甚至会犯一些职场老人都不应该有的低级职场问题,比如越级处理客户关系。

“这些有可能是因为我的性格特点,我是不是太愣了?有些毛病我自己知道,我曾经试过用两年的时间去改,比如提升工作的细节,都做得不是很好。还有,我总是搞不清一个大的框架下的关系,所以越级了我都还没意识到这是个问题,结果客户勃然大怒。这些问题这几年我一直都有,而且总是调整不好。我对自己都有点没信心了。”说着说着,她黯然神伤。

“那么,你觉得自己在哪些地方做得好呢?”我试探道。

“创意和洞察力,”她一点没有犹豫,显然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势,“我的创意总是出乎别人意料。还有洞察力,我善于对内容的挖掘,对行业的洞察,能做出好的公关故事。自己在做事上也能看出是有想法,也有执行力。很多人跟我聊天都说我有超越这个年龄的思考。但我认为我的深度还是很不够,只能说在这方面比较敏感,还需要加强。”看得出来,最后的表达是一种自信的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