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想当然是靠不住的,还是要思考

听故事,鉴人性

(01)

讲个故事。

北宋立国初,赵匡胤摩拳擦掌,曰: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他要拿下南唐李后主,一统江山。

南唐小朝廷那边,非常紧张。大家就开会讨论,如何才能让赵匡胤放弃暴力想法,大家和平相处,多好?

但北宋强势,南唐弱小,要想说服赵匡胤,必须大开脑洞才行。

终于有人想出了好主意:那啥,咱们南唐,也不是白给的,咱们这边的人,最善于舌战群儒,派咱们辩论界第一高手徐铉,让他去北宋那边,以其伶牙俐齿,说服赵匡胤,岂不妙哉?

这个主意好!

大家鼓掌叫绝,立即吩咐南唐第一辩士徐铉出使北宋。

闻知南唐派出第一舌辩大师出马,北宋那边,顿时吓懵了。

(02)

江左徐铉,之所以成为南唐第一辩才,那是因为他有真才实学,读书破万卷,脑洞大过天。自此人出道以来,从无败绩,甭管是多么有学问的人,也辩不过他。

徐铉此来,实际上是场激烈的外交战,就好比三国时诸葛亮舌战群儒那种。北宋武力是不弱,但如果这场辩论输了,那就意味着声名扫地,没法儿混了。

所以北宋闻徐铉之名而色变,无人敢于出战。

见此情形,赵匡胤乐了:咋的啦,你们在朕面前,不是挺能扯的吗?怎么听到徐铉的名字,全都吓成这样?

虽然被皇上讥讽,但大家铁下心来,低头往后缩,不出战最多是个胆怯,但如果逞强出头,吵架吵输了,那后果太严重。

见无人敢应战,赵匡胤失笑道:瞧你们这熊样,看朕给你们开开脑洞。来呀,随便找几个在殿门外扫地的清洁工,问一下他们的名字,给朕把名单报上来。

清——洁工?大家不明所以,就出殿询问,问清楚门外那些不识字也没读过书的清洁工名字,写上名单呈上。

赵匡胤拿过名单一看,随手在第一个名字上画了个圈,说:好吧,就让这个人出任迎使,派他去和徐铉掐架吧。

啥?……众人齐齐倒吸一口冷气,心里说,陛下这么个玩法,可真有点悬……

(03)

话说徐铉奉命出使,自知北宋那边,根本没人是自己的对手,顿时雄心勃勃,准备好好露个脸。

终于,北宋那边的迎使来了,徐铉当即哈哈大笑,长身迎上,亮个优美的pose,大嘴一张,顿时犹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地说将起来。

好半晌,徐铉终于说完了,收气敛身,以不屑的眼光瞧着对方,看迎使如何对答。

迎使搔了搔头,以纯洁无辜的眼神,看着徐铉,根本不回答。

嘿,对手竟然不还嘴,这真是岂有此理!

徐铉大怒,再次张口,叽里呱啦又道出一番世纪性难题,再看对手,仍然是一双无辜的眼睛,真诚地看着他,不作回答。

这个……徐铉心生戒备,莫非来者深藏不露?那我可得小心点……于是两人一路行来,徐铉小心翼翼地围着对方打转,不时出招试探,但玩到最后,也没听对手蹦出半个字来。

饶是徐铉舌辩江左,又如何想得到,他的对手,不过是个大字不识的粗人,根本不晓得他都说了些什么,当然无法还嘴。

就这样,到了北宋的金殿上,徐铉因为久战无功,已经被清洁工折磨得内心崩溃,见到赵匡胤,张嘴想说什么,却实在没了力气,只好闷声不响递交国书,郁闷返回了。

(04)

赵匡胤这个故事,在历史上是相当有名的。

后世人总结说:大巧不工,重剑无锋,妙语是银,但沉默才是金。任你何等才华横溢的才子书生,抵不过劳动人民一张紧闭的嘴。

还有朋友总结说:生活是简单的,花哨是没用的,你简单,世界就简单,你看那大字不识的清洁工,在他面前,任你什么花言巧语也无计可施。

可真是这样吗?

我们再来听个故事:

说,乾隆皇帝刚刚登基时,去亲爹雍正皇帝的墓前撒欢,正嗨之际,外边突然有人闯入,被大内高手拿下。

擅闯御驾之人,是一名书生,名冯起炎。

此人擅闯龙驾,是为了递交一封非常重要的书信。侍卫搜出这封信,呈递乾隆帝。

乾隆打开信,顿时就蒙圈了:哎呀妈,这都写的啥呀……

那封信上写道:陛下,哥们儿冯起炎,来找你也没啥大事,就是那啥,那啥,就是兄弟我有两个表妹,长得那叫一个沉鱼落雁,那叫一个闭月羞花。哥们儿的意思呢,是想请陛下帮个小忙,派几名使者,去我两个表妹家,让这两个小美人,一起嫁给我做老婆。对了陛下,这个事呢,哥们儿也就是跟你随口这么一说,陛下你要是太忙,顾不过来,哥们儿也不会怪你,但如果你够哥们儿意思,帮咱这个小忙,哥们儿也不会委屈你……

读完这封信,乾隆皇帝就懵了,曰:此信,必有大阴谋,给朕把个冯起炎,往死里打!

皮鞭蘸花椒水,侍卫们开始用刑:说,你擅闯龙驾,是不是想谋刺陛下,谁是你的幕后主使人?你招还是不招!

刑讯过后,侍卫来报:陛下,详细追查过了,这个冯起炎,就是智商有问题,好像没什么后台。

乾隆:朕才不信,人哪有蠢到这程度的?

侍卫:陛下,他还真蠢到这份儿上了,因为他坚信,自己脑子简单,这世界就简单,自己蠢萌,这世界就蠢萌,所以他才……

乾隆:他咋就想起让朕替他讨老婆呢?还想要俩老婆……他咋不上天呢?

侍卫:陛下,是这样,他被心灵鸡汤灌傻了,咱们不是经常宣传君臣父子,天子门生吗?他就真的以为陛下是他亲爹,所以到了青春期,就想让陛下替他出面讨老婆。

乾隆:……既然冯起炎如此蠢萌,那就把他发配到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替那些士兵端尿罐吧。

——这段故事,就是冯起炎读书读到傻,想老婆疯到闯龙驾。

很少有人注意到,冯起炎这个故事,与赵匡胤时代的以愚困智,恰好形成一对矛盾。

(05)

赵匡胤的故事,讲的是大巧不工,重剑无锋,讲的是伶牙俐齿,不如一个闷口葫芦。

而冯起炎这件事,却更贴近现实,说的是外部世界是客观的,绝对不会因为你自己愚蠢,这世界就愚蠢。蠢萌之人,只会把自己玩残玩死。人活在这世上,还得比拼脑子的正常程度。

这两个故事,都是历史。都是曾经发生的真实事件。但在认知观念上,二者是对立的。前者以愚困智,后者因愚蠢死。

唐太宗李世民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是拜托各位大哥,李世民说没说过,遇到这种矛盾型的事件,我们又能够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