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预选 b小调奏鸣曲(第2/5页)

马赛尔每次弹奏巴托克,总会闻到森林的气息,还有草的味道。复杂的绿的分层,还有叶尖滴落的一滴一滴水珠。

穿过森林的风。

风吹过去,明亮开阔的山坡,还有那里的小木屋。

巴托克的琴声,就像未经加工的巨大圆木。没有涂上清漆,没有加工过,木纹显露出天然的美丽,是大自然中结实可靠的建筑物。强韧的木造结构。天然素材的声音。

森林某处,传来斧头的声音。

有规律又充满力量的旋律。

敲击,敲击,心中回响着森林深处的震动。

心脏的跳动。鼓的旋律。生活、感情一起欢庆的旋律。

敲击,敲击。

指头就像木槌,在敲着木头。

敲击还在继续,让人进入到了恍惚阶段。于是他更用力,更起劲地敲击。他专心致志,心无二用地敲击着,直到一切变得一片空白。

最后一击之后,带着短促的回音,琴声停止了。

静寂。森林默不作声。

马赛尔站起身来,潮水般的掌声包围住了他。

他微笑着向大家致意。

热烈的掌声扑面而来。

他在这短短的一刻,感受到了观众的真实反应,并试图分析。

这首曲子流行度不高,但观众很喜欢他的演奏,被这首曲子所吸引。

他放下心来,一股难以形容的喜悦涌上来。

自己想弹的曲子就是听众想听的曲子,想成为那样的钢琴家——

刚才的念头掠过脑子。

好的,接下去的曲子是?

马赛尔问自己。

这一定也是我和观众都期望已久的曲子。

第二首曲子是西贝柳斯的《五个浪漫小品》。

就像这首曲子的名字所示,它与第一首巴扎克的曲子相比,仿佛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由五首浪漫又旋律优美的曲子组成。

十分工整的优美旋律。

技术上没有什么难度,可以弹得十分悦耳媚俗。

但是,对马赛尔来说,把这首曲子放在第二曲,却是一个冒险。

在马赛尔安排的一个小时的曲目里,第二曲占有很大的比重。

和第一曲的巴托克对照来看,泾渭分明,将观众从紧张感强烈的现代曲风中解放出来,让观众稍事休息,也是他的一个目的。有些观众向马赛尔希求的是提供令人陶醉的甜美音乐,满足大家的感官享受。而且,他最大的目的是为观众听下一首李斯特做好铺垫。

但是,这首曲子比想象的要难弹。

每次练习时马赛尔都痛感到这一点。

曲子很简单,轻易就能弹出来,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可以弹得悦耳动听。但是,“悦耳”同时也无限接近“土气”和“自我意识过剩”(“钢琴家的自信侧漏”还算是委婉的说辞)。于是把握火候就变得困难起来,如果甜得过头,或者是冷淡过头,都不能准确传达出他的意图。如果和之前的巴托克对比太过鲜明,更会让人感到不相容,结尾处理得云淡风轻,反而会让人感到惘然若失。

浪漫,到底是指什么呢?

看着标题,他思考着西贝柳斯所说的“浪漫”到底是什么。

芬兰的国民作曲家。西贝柳斯的视野里都是白色。雪、冰、冰河,尖尖的针叶林叶尖上堆积的白雪,深深的湛蓝的湖,那白色是优雅的、精练的。

弹奏这首《五个浪漫小品》的时候,他脑海里浮现出了图案精致优雅的白色蕾丝。洁白的蕾丝的波浪拍打着水边。

真浪漫,有人在低语。

什么感觉?

他闭上眼睛开始想象。

恋人们湿润的瞳孔,相依的身影。

有些羞耻,微微发苦,有些想哭,有一点飘浮在宇宙中的感觉。

曲子本身的旋律已经十分浪漫。相反,音就要处理得有节制、掷地有声。和音的每个音都要均等,和弦要准确。不做无谓的减速。

水晶的光芒——巴卡拉水晶在切割下放射出的光芒。他想象着如此美丽的声音的光辉。

“歌唱”是一件困难的事。即使自己感觉很好,有时候也会变成一个人的卡拉OK。委身于曲子的自然流动,跟随着钢琴的声音,没有很深的忍耐和谦虚,演奏者的自我意识会马上表露出来。

要唱出美丽的旋律,音本身就要十分美丽。

为了弹奏这首曲子,马赛尔花了更多的精神去磨炼自己的指法。从一个音到另一个音,如何能弹奏得更加流畅、更加顺滑?

弹钢琴好像很简单,但注意的话,会发现弹出同等音量的声音是十分困难的,此时会深刻感受到让每个音符听起来和谐是多么不容易。

琴不是弹响的,而是自己响的。曲子不是弹出来的,而是自然流出的。为了得到这样的琴声,他一直在练习。

经过一番研究,他发现“浪漫”的声音,或许需要钢琴家自己从容自若才能弹奏出来。

单薄的音,吵闹的音,是不行的。必须是饱满的,像刚烘干的被子一样蓬松,而且保持着刚刚好的潮湿。就像恋人们湿润的眼睛,需要有“水分”。让人感觉到这份润泽,需要钢琴家自己游刃有余。

为了不发出杂音,需要力气。要隐去脚步声,脚上又不能没有力气。要把杯子放在桌子上,拿杯子的手要有在空中支撑住杯子的力气。

要弹出浪漫的声音,需要强韧的力量,不管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

这就是我们对“成年人”的要求。

马赛尔这样想。

必须变得更强。

强韧的身体、强韧的精神,才能发出“浪漫”的琴声。

当然,在真正的演奏中,不能考虑这么多问题。

之前所有的失败记忆都化为一片阴影在心中掠过。

现在,马赛尔正在心无旁骛地演奏着自己追求的“浪漫”,以绝妙的“甜度”、绝妙的节奏。

在真正的演出中,他只是单纯地解放了自己想要歌唱的心。

经过数段优美的旋律之后,观众在陶醉之后迎来了极其自然的结尾。

陶醉之后是沉默,马赛尔再次露出笑容,站起身来,同时,全场响起了狂热的掌声。

马赛尔感到观众席的温度升高了。观众和他一样喜欢“浪漫”的音乐。

他更加放下心来。

听众如马赛尔所愿,依次被他以不同风格的曲子唤醒了感情,到目前为止,演奏进行得很顺利。

好,准备好了。

马赛尔再次振作精神。

第三首曲子,也就是今天自己曲目中的主菜。

弗朗西斯·李斯特的名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

这首曲子作于一八五二年至一八五三年,初次公演是在一八五七年。

李斯特当时已经不再弹奏钢琴,由他的弟子汉斯·冯·彪罗演奏。

这首曲子是著名的钢琴曲杰作,但作为奏鸣曲却有些与众不同。虽然冠名为“奏鸣曲”,但在发表时,这首曲子是否算得上是奏鸣曲,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它的结构是崭新的,因此陷入激烈的争论中,一时成为一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