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预选 哈利路亚(第4/4页)

朴素又充满官能性,甚至有些煽情——

感觉就像没有乐谱。

听了他弹的莫扎特,就是这个感觉。

就像是刚想起来,开始即兴演奏。那著名的乐句,也像是他刚刚即兴创作出来的,新鲜生动,令人感动。

还有这首《伊斯拉美》。

说不定,他根本不知道这首曲子出了名地难。

这是马赛尔的直觉。

一般,弹奏难度高的曲子时,参赛者会摆出“接下来要弹一首很难的曲子”的架势。连职业钢琴家也难以免俗。这样一来,似乎曲子的难度又被提高了,听众也更觉得“这是一首很难的曲子”。

但是,眼前的少年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只是觉得这首曲子很有趣,自己也在兴趣盎然地弹奏。

实际上,马赛尔也是第一次感觉到这首曲子如此妙趣横生。

《伊斯拉美》原来是这样一首曲子啊。每一个音符都听得这么清清楚楚,搞不好自己还是第一次吧?

马赛尔感到自己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这首曲子能弹成这样,真是了不起。

要控制的音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的时候,音必然就会变得薄弱。然而,少年所弹奏的和音,完全没有混浊的音符,每一个音符都清清楚楚,声音洪亮,却绝不支离破碎。到了后半段,力量越来越强大。

以前马赛尔曾经试过这首曲子。因为旋律和节奏的关系,《伊斯拉美》以准确的速度来弹奏,有几个地方必然会拖延变慢。啊,这里又慢了。总是同一个地方。但自己明明速度没有问题。是错觉。然而,这孩子的演奏中,完全感觉不到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他以脑中听起来准确的速度在弹——这也就意味着,这首快速的高难度的曲子,在那些怪异的地方,他用上了更快的速度。

这是多么扣人心弦啊。

曲子后半正向着高潮前进。光辉灿烂的旋律,令人惊艳的和音的连续敲击和加速,从钢琴,不,从舞台上的大长方体空间,好像跳出了音的墙壁。

那高分贝的声压,飞跃而出的音乐扑向观众,观众在座席上拼命顶住音乐的狂风。当然,“顶住”的是听到这令人惊叹的演奏时的冲击,这是一种难以形容的绝顶的快乐。地震一般浑厚的震音,像高速球一样向观众的脸、眼睛、耳朵、全身袭来。

马赛尔也和其他观众一样,忍受着狂风巨浪,贪图着快乐。

全新的体验,这真是前所未有的体验。他的音乐,就是一种“体验”。

敲出最后一个利落的音符,少年就像是受到反弹,站起身,深深鞠躬致意,眨眼间就离开了舞台。

观众们刚才一直在惊涛骇浪中经受冲击,还没察觉演奏已经结束,演奏者已经离开,一片沉默包围着会场。

然而,接下来,回过神来的观众,爆发出欢呼和鼓掌声,简直让人以为是一场暴动,淹没了所有的声音。

悲鸣、怒号、狂热,所有的声音摇动着大厅。很多人忘乎所以地站起身来。

第一次预选没有返场。可是观众不肯答应。

热烈的欢呼声,跺脚声,还有鼓掌声。

但是,舞台上的白色旋转门不再打开,直到工作人员来为下一位演奏者换上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