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详红楼梦(2)(第2/9页)

茜雪虽然不是被逐,是宝玉亏待过的唯一的一个丫头,红玉是被排挤出去的。偏偏是她们俩在患难中安慰他,帮助他,这种美人恩实在难以消受,使人酸甜苦辣百感交集,满不是味。这一章的命意好到极点。

茜雪红玉也像晴雯与金钏儿一样,是音乐上同一主题而曲调有变化。将两个平行的故事大胆的安排在一回内,想必有个性上的对照。宝玉发脾气的时候茜雪一句话都没有,事后却执意要走──在宝玉房里她小时候跟袭人麝月好,想必她们一定极力劝解──她似乎性格比较"焖",反应较慢,当然不像红玉是个人才。

写抄没,从这两个故人身上着眼,有强烈的今昔之感,但是我们可以确定写抄家本身极简略,没有惊天动地的抄家的一幕。"此书只是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则简,……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用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甲戌本"凡例")写甄家抄家就根本没说出原因来。由于作者的家史,抄没是此书禁忌的中心,本来百般规避,终于为了故事的合理化,不得不添写藉没。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又值书中歌颂的治世,不抄家还真一时穷不下来。但是自从一七五四本加上探春预言抄没,次年又补加秦氏托梦预言抄没,直到一七六○至六二上半年之间才写了狱神庙回,难产时间之长与选择的角度──从两个多少是被摒弃的丫头方面,侧写境遇的沧桑──显然经过慎重的考虑,仍旧是一贯的"写儿女之笔墨",绝对不会有碍语或是暴露性的文字。

前面引过畸笏一七六七年的一条批:"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畸笏叟。"完全是旁观者的口吻,是说"花袭人有始有终"这一回他只看过一次,是作者生前定稿后着人誊清的时候,与茜雪红玉狱神庙回等"五六稿"由作者出借,被人遗失了。看来也没再补抄一份,如果原稿还留着的话。曹雪芹逝世四五年后,畸笏多少成为遗稿的负责人,因此声明这件事与他无干。

"狱神庙慰宝玉"是一大回,所以这"五六稿"是五六回。内中应有贾芸"仗义探庵",因为贾芸是一七六○本新添的人物,当时还没写到荣府败落后他怎样"有一番作为"。红玉虽然还没嫁给贾芸,他们的故事有关连,探庵这一回该也是差不多的时候写的。

畸笏在一七六二年初夏将他新近的一条眉批移作回前总批(靖本第二十四回),加了一句:"醉金刚一回文字,伏芸哥仗义探庵。"似乎是刚看了探庵回,而这一回还没有遗失。前面说过,"五六稿"内的狱神庙回写在一七六二下半年删第十、十一回内茜雪之去以前,因为读者如果不知道茜雪是怎么走的,作者也无法写她重新出现"慰宝玉"。看来这"五六稿"就在一七六二年初夏誊清,当时畸笏看了"花袭人有始有终"与其他的几回,随即出借,久假而不归,才知道遗失了。

探庵是去救谁?

第四十一回写妙玉的洁癖,靖本眉批错字太多,"新编红楼梦脂砚斋评语辑校"(陈庆浩撰)只校出断断续续的两句:"……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洲渡口劝惩……"贾家获罪后,妙玉当然回苏州去,路过瓜洲渡口,遇见歹人──上了黑船?还是从前迫害她的权贵?第六十三回邢岫告诉宝玉,妙玉在荣府寄居是求庇护:"闻得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妙玉的仇家显然不是地头蛇之类,而是地位很高的新贵。书中人对当代政治表示不满,这是仅有的一次。"不合时宜"四字很大胆,因为曹家几代在悠长的康熙朝有宠,一到雍正手里就完了,另有一批新贵。

太虚幻境第七支曲词首句"气质美如兰",甲戌本夹批:"妙卿实当得起"。下有:"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末句是说他们可以去嫖。她被卖入妓院。这是百回"红楼梦"里的情节。当然加抄家后也可能改写。探庵是否变相妓院的尼庵?但是贾芸邀请当地的泼皮倪二同去探庵,当然是在本地,不是江苏。

书中的老尼都不是好人,水月庵的净虚之外,数十回后又有"水月庵的智通"。净虚的徒弟有智善智能,智通想必是她圆寂后接管的大徒弟。智通与"地藏庵的圆信"听见芳官藕官蕊官要出家,"巴不得又拐两个女孩子去,好作活使唤。"(第七十七回)但是此回回目"美优伶斩情归水月",显然是芳官的结局。芳官不会再在书中出现。

书中一再预言惜春为尼。百回"红楼梦"里宁府覆亡,惜春出家是顺理成章的事。

第二十一回回前总批引"有客题红楼梦一律",批者认为作诗者"深知拟书底里",当然诗中的"自相戕戮自张罗"是有所指。探春预言抄家,也说"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探春这一席话是一七五四本加抄家的时候添写的,比较大胆。在这之前,百回"红楼梦"中只用甄家抄家来影射曹家。但是如果曹俯抄家是有曹家自己人从中陷害,书中绝对不会敢影射这件事,因为反映在雍正帝身上,显得他听信小人。书名"红楼梦"时期,题诗所说的自相残杀,也只能改头换面改为贾环争夺世职。

书中深贬东府,但是百回"红楼梦"中宁府获罪惨重,对荣府除了带累,当然并没有加害。自一七五四本起,改荣府罪重,第七十五回一七五六年定稿誊清时新添了一条批注,解释回内大体原封不动的百回"红楼梦"原文,宁府家宴,祠堂鬼魂夜叹:"未写荣府庆中秋,却先写宁府开夜宴。未写荣府数尽,先写宁府异道(兆)。盖宁乃家宅,凡有关于吉凶者故必先示之。且列祖祠此,岂无得而警乎?几(凡)人先人虽远,然气远(息)相关,必有之利(理)也。非宁府之祖独有感应也。"从末句看来,显然荣府抄没的时候宁府也倒了。改抄家后荣国公世职势必革去,贾环无爵可争,也仍旧没改由东府来自相残杀。

两府齐倒,惜春为尼更理由充足了。她这不像妙玉宦家小姐带发修行,自然被优遇。再碰上书中典型的老尼,被奴役外还要"缁衣乞食"──第二十二回惜春制灯谜批语──抛头露面。有人打听出她的来历,对她发生好奇心,买通老尼,那就需要贾芸倪二探庵打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