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识泰山

中国人对山的思想,有很多名堂。谈到山,最顶尖的就是“五岳”。中国人说“五岳归来不看山”,表示看过“五岳”以后,天下名山尽于是矣,就不必再看别的山了。“五岳”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其中最麻烦的是泰山,因为“五岳为群山之尊,泰山又为五岳之长”。泰山属阴山系,起于山东胶州湾西南,向西横亘山东中部。它的名字很多,叫泰山,也叫泰岱、岱岳、岱宗、岱山、太山、大山。

封禅泰山

古人对泰山的最大花样,就是上泰山祭天。

上泰山祭天,有专门名词。在山上的祭叫“封”,在山下的祭叫“禅”,混在一起叫“封禅”。事实上“禅”是祭地,但在祭天大典中,祭地就给吸收了。

古书中解释封禅最扼要的是《白虎通》。《白虎通》有“封禅”一则,说:

王者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报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日,改制应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太平也。所以必于泰山何?〔泰山乃〕万物之始交代之处也。必于其上何?因高告顺其类也,故升封者,增高也。……

封禅观念最早见于《管子·封禅》篇。齐桓公称霸后,想封禅,但是管仲反对。反对的理由是古代圣王封禅,有十五种祥瑞出现,像东海有比目鱼、西海有比翼鸟等等,现在我们没有这些,怎么好封禅呢?于是齐桓公就死心了。

到了秦始皇出现,他自负得很,要封禅,结果走到半山,碰到雷雨,弄得扫兴而归。

到了汉武帝出现,他又继承这种封禅的观念,《史记》为之有《封禅书》。在这一方面,人们愈来愈笼罩在迷信的大雾里。

有关封禅(或准封禅)的一些记录,我们一查古书,从传说到信史,便可找到一大堆,请看:

一、无怀氏封泰山。(《管子》《路史》)

二、伏羲氏封泰山。(《管子》《史记补》)

三、神农氏封泰山。(《管子》)

四、炎帝封泰山。(《管子》)

五、黄帝封泰山。(《史记》《管子》)

六、颛顼封泰山。(《管子》)

七、帝喾封泰山。(《管子》)

八、帝尧封泰山。(《管子》)

九、帝舜巡守至岱宗,燔柴祀天。(《尚书》《管子》)

十、大禹封泰山。(《管子》)

十一、成汤封泰山。(《管子》)

十二、成王封泰山。(《史记》《管子》)

以上十二起是传说,以下是信史。

十三、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封泰山,始立八神祠天齐地生。

十四、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东巡登泰山,刻石,章(彰)始皇功德。

十五、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夏四月始登封泰山。

十六、汉光武中元元年(公元56)春正月东巡狩,二月登封泰山、禅梁父。

十七、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二月,有事于岱宗。

十八、汉安帝延光三年(公元124)二月,有事于岱宗。

十九、魏明帝三幸岱宗。

二十、北魏显祖皇兴二年(公元468),遣官祀东岳。

二十一、北魏高祖太和十九年(公元495),遣使祀岱岳。

二十二、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将有事于泰山,遣官行山上七十二君坛迹,命集名儒议礼。

二十三、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正月,有事于泰山。

二十四、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冬十月,有事于泰山。

二十五、后唐明宗长兴二年(公元931),诏封泰山神为威雄将军。

二十六、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十月,有事于泰山。

二十七、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加上泰山天齐大生仁圣帝,岁一遣官祭岳祠。

二十八、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定泰山神号祀典。

二十九、明成祖永乐五年(公元1407),遣使祭东岳。

三十、明宣宗宣德十年(公元1435)五月,遗官祭东岳。

三十一、明英宗正统元年(公元1436),遣使祭东岳。

三十二、明代宗景泰三年(公元1452),遣使祭东岳。

三十三、明宪宗成化六年(公元1470),遣使祭东岳。

三十四、明孝宗弘治四年(公元1491),遣使祭东岳。

三十五、明武宗正德五年(公元1510),遣使祭东岳。

三十六、明世宗嘉靖十一年(公元1537),遣官祭东岳。

三十七、明穆宗隆庆三年(公元1569),遣使祭东岳。

三十八、明神宗万历元年(公元1573),遣使祭东岳。

三十九、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遣官祭东岳。

四十、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东巡狩,御书东岳庙额曰“配天作镇”。

写文章给泰山看

封禅既然是大事,所以有关封禅和向泰山顶礼的文献,就何代无之了。我们试看看这些篇目:

《泰山刻石铭》 秦始皇

《封禅文》 汉司马相如

《东封泰山记》 汉光武帝

《泰山封禅仪记》 应劭

《请封禅疏》 魏蒋济

《请封禅疏》 晋卫瓘等

《有司奏请登封疏》 晋书礼志

《封禅议》 梁许懋

《祭岱岳文》 魏孝文帝

《祭岱岳文》 高允

《封泰山玉牒文》 唐高宗

《封泰山玉牒文》 唐玄宗

《纪泰山序铭》 唐玄宗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文》 骆宾王

《大唐封禅颂》 张说

《封泰山玉牒文》 宋真宗

《加青帝懿号诏》 宋真宗

《广生帝君赞》 宋真宗

《御祝文》 宋真宗

《泰阴亭碑铭》 宋真宗

《天齐仁圣帝碑铭》 晁迥

《祭东岳文》 欧阳修

《祈雨东岳文》(三篇) 曾巩

《谢雨泰山文》 曾巩

《洪武十年初建国祭泰山文》 明太祖

《洪武十一年秋报祭泰山文》 明太祖

《洪武二十八年讨广西蛮酋告泰山文》 明太祖

《洪武三十年讨西南苗民告泰山文》 明太祖

《永乐五年征安南告泰山文》 明成祖

《宣德十年时祭泰山文》 明宣宗

《正统元年即位祭泰山文》 明英宗

《正统三年时祭泰山文》 明英宗

《正统九年祷雨祭泰山文》 明英宗

《景泰三年河决祭泰山文》 明代宗

《景泰六年灾渗告泰山文》 明代宗

《成化六年旱告泰山文》 明宪宗

《成化十三年灾渗告泰山文》 明宪宗

《成化二十一年地震告泰山文》 明宪宗

《弘治四年旱祷泰山文》 明孝宗

《弘治七年河决祷泰山文》 明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