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第3/5页)

上清宫

上清宫①在新宋门里街北,以西茆山下院。醴泉观在东水门里。观音院在旧宋门后、太庙南门。景德寺在上清宫背,寺前有桃花洞,皆妓馆。开宝寺②在旧封丘门外斜街子,内有二十四院,惟仁王院最盛。天清寺在州北清晖桥。兴德院在金水门外。长生宫在鹿家巷。显宁寺在炭场巷北边。婆台寺在陈州门里。兜率寺在红门道。地踊佛寺③在州西草场巷街南边。十方静因院④在州西油醋巷。浴室院在第三条甜水巷。福田院在旧曹门外。报恩寺在卸盐巷。太和宫女道士在州西洪桥子大街。洞元观女道士在班楼北。瑶华宫在金水门外。万寿观在旧酸枣门外、十王宫前。

[注释]

①上清宫:又称上清储祥宫。北宋初年,宋太宗赵光义未当皇帝之前为藩王时,得宋太祖赵匡胤恩赐而建造。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云:“上清储祥宫者,乃太宗出藩邸时艺祖所赐予而建也。”原为道教寺观,里面有玉石三清真像。北宋时曾几次遭到火灾。②开宝寺:汴京城中一所著名寺院,旧名独居寺,北齐文宣帝天保十年(559年)创建。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年)东巡至泰山封禅,返回长安时经过此寺,改其名为封禅寺。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又改名为开宝寺。北宋时曾几次进行大规模的重修。③地踊佛寺:即地涌佛寺。周城《宋东京考》卷十五云:“地涌佛寺在陈州门内之南草场巷,始建未详,元末兵毁。”④静因院:即净因院,原刊本《东京梦华录》中误作“净”为“静”。李濂《汴京遗迹志》卷十一云:“净因院在梁楼西汴河之南,元末兵毁。”

[译文]

上清宫在新宋门里大街的北边,两边是茆山下院。醴泉观在东水门里边。观音院在旧宋门后面的太庙南门处。景德寺在上清宫背后,寺前有桃花洞,里面都是妓院。开宝寺在旧封丘门外斜街子,寺里边有二十四院,其中仁王院最为兴盛。天清寺在城北的清晖桥。兴德院在金水门外。长生宫在鹿家巷。显宁寺在炭场巷北边。婆台寺在陈州门里边。兜率寺在红门道。地踊佛寺在城西草场巷街的南边。十方净因院在城西边的油醋巷。浴室院在第三条甜水巷。福田院在旧曹门外面。报恩寺在卸盐巷。太和宫女道士观在城西边的洪桥子大街。洞元观女道士观在班楼的北边。瑶华宫在金水门外。万寿观在旧酸枣门外、十王宫前边。

马行街铺席

马行北去旧封丘门外,祆庙斜街、州北瓦子。新封丘门大街,两边民户铺席,外余诸班直军营相对,至门约十里余,其余坊巷院落,纵横万数,莫知纪极。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北食则矾楼前李四家、段家爊物、石逢巴子,南食则寺桥金家、九曲子周家,最为屈指。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寻常四梢远静去处,夜市亦有燋酸豏①、猪胰胡饼、和菜饼、獾儿野狐肉、果木翘羹、灌肠、香糖果子之类。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子、姜豉、抹脏、红丝、水晶脍、煎肝脏、蛤蜊、螃蟹、胡桃、泽州饧、奇豆、鹅梨、石榴、查子、榅桲、糍糕、团子、盐豉汤之类。至三更方有提瓶卖茶者。盖都人公私荣干②,夜深方归也。

[注释]

①酸豏(xin):一种食品,其形状及制法不详。“酸豏”亦作“酸”或“餕餡”。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云:“京师食店卖酸者,皆大出牌榜于通衢,而俚俗昧于字法,转‘酸’从‘食’,‘’从‘舀’。有滑稽子谓人曰:‘彼家所卖餕饀(音俊叨),不知为何物也。’饮食四方异宜,而名号亦随时俗,言语不同,至或传者转失其本。”②荣干:疑是“营干”,即营生、公干之意。“荣”或是“营”字形近而误。

[译文]

沿马行街往北来到旧封丘门,门外是祆庙斜街、州北瓦子。新封丘门大街的两边是民宅和店铺,此外还有禁军各部的军营相对排列着,到封丘门约十余里,其余的坊巷、院落,纵横交错达上万家,数量之多难以统计。街道上处处都是拥挤的门户,到处都有茶坊、酒店,以及集市或卖吃食的。街上的商贩人家,通常都是在食品店中买现成的吃食,而不在家中做饭。在京城里销售北方风味食品的以矾楼前李四家、段家爊物、石逢巴子最为有名,而南方风味食品则以寺桥金家、九曲子周家最为出名。夜市一直到三更才散去,刚到五更就又开张了。如果是特别繁华热闹的地方,则夜市会通宵营业。那些即使是在周边偏远或僻静的地方,夜市上也有卖燋酸豏、猪胰胡饼、和菜饼、獾儿野狐肉、果木翘羹、灌肠、香糖果子之类的。冬天,即使逢着大风、下雪或阴雨天气,仍有夜市,卖的有子、姜豉、抹脏、红丝、水晶脍、煎肝脏、蛤蚓、螃蟹、胡桃、泽州饧、奇豆、鹅梨、石榴、查子、榅桲、糍糕、团子、盐豉汤之类。到三更时还有提着开水瓶卖茶的。因为京城里的人们通常或是办公事或办私事,往往到深夜才回来。

般载杂卖

东京般载车①,大者曰“太平”,上有箱无盖,箱如构栏而平,板壁前出两木,长二三尺许,驾车人在中间,两手扶捉鞭②驾之,前列骡或驴二十余,前后作两行,或牛五七头拽之。车两轮与箱齐,后有两斜木脚拖。夜中间悬一铁铃,行即有声,使远来者车相避。仍于车后系骡驴二头,遇下峻险桥路,以鞭吓之,使倒坐缍车,令缓行也。可载数十石。官中车惟用驴,差小耳。其次有“平头车”,亦如“太平车”而小,两轮前出长木作辕木,梢横一木,以独牛在辕内,项负横木,人在一边,以手牵牛鼻绳驾之,酒正店多以此载酒梢桶矣。梢桶如长水桶,面安靥口,每梢三斗许,一贯五百文。又有宅眷坐车子,与平头车大抵相似,但棕作盖,及前后有构栏门,垂帘。又有独轮车,前后两人把驾,两旁两人扶拐,前有驴拽,谓之“串车”,以不用耳子转轮也。般载竹木瓦石,但无前辕,止一人或两人推之。此车往往卖糕及糕麋之类人用,不中载物也。平盘两轮,谓之“浪子车”,唯用人拽。又有载巨石大木,只有短梯盘而无轮,谓之“痴车”,皆省人力也。又有驼骡驴驮子,或皮或竹为之,如方匾竹③,两搭背上,斛④则用布袋驮⑤之。

[注释]

①般载车:搬运货物的车辆。“般”是“搬”的通假字。②:即“绥”字,古时车前供驾车或上车时手挽的绳索。③(cuō):竹笼一类的盛物之器。④斛(dǒu):即解与,古代两种量取粮食的容器,这里指粮食。⑤驮:原刊本作“駞”(骆驼),当是“驮”字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