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克阿恰一游(第2/4页)

还遇到好几支搬家的队伍。有意思的是,在去耶克阿恰的路上,温泉附近的草地碧绿平坦,一顶毡房都没有,等傍晚回去时就陡然出现两个,跟长蘑菇一样快。

其中一家是努尔兰的邻居。我们刚到努尔兰家时,这家的主妇正在隔壁毡房进进出出收拾什么东西,开始我还以为只是日常性的家务活。可喝了两碗茶再出去看,那里的房子转眼就没了!神速。

当时已经中午了,我还奇怪呢,我家搬家,往往凌晨就得出发,他家怎么这么磨蹭?原来,搬去的地方很近,顶多一小时的路。

这时斯马胡力告诉我说,再过半个月,我们的家也要往山下迁了,也会迁得很近,就在半山腰那块美丽的大白石头旁边。

好吧,现在开始说到耶克阿恰了——耶克阿恰真热闹!离岔路口的商业区还有两三公里时,毡房、牛羊就渐渐多了起来。只要是毡房,差不多都挂有“商店”的招牌,哪怕里面只牵了根绳子,挂了几条烟。而且差不多只要是商店,都在收购羊毛。毡房与毡房之间堆得满满当当,小山一样。称羊毛的秤全是巨大的杆秤,一坨羊毛又大又沉,两个人才能抬起来称。

我们把羊毛卖给了亲戚努尔兰,然后在努尔兰家毡房后的树林里系了骆驼,上了马绊子。我们四人徒步向西边的耶克阿恰最繁华的商业区走去。走了没一会儿,二姐夫马吾列骑着摩托车从后面赶了上来。我和卡西大喜,赶紧搭上顺风车,斯马胡力和海拉提被甩在后面慢慢走。

紧接着就下起大雨。幸好我们骑了摩托车,没一会儿就赶到了地方,还是淋湿了许多。可怜的斯马胡力和海拉提,一定被浇透了。

结果等他们慢吞吞走到了地方,身上一点儿也没湿。我问:“在哪里躲的雨?”他很奇怪:“没下雨啊!”

原来,就摩托车先经过的那一小片地方在下雨,后面没下。真是不可思议,不过相差几分钟的路程……早知前面有雨,我们何必赶那么快!

同上游的沙依横布拉克一样,耶克阿恰也位于深山里能跑汽车的石头路边。十年前,这条路上上下下最热闹的商业点是沙依横布拉克,那里驻有三十多家毡房和帐篷。而当时耶克阿恰只有一个木材检查站和两三个毡房。但一年一年地,商业中心渐渐转移。现今沙依横布拉克只剩五六个毡房,而耶克阿恰俨然成为“小香港”。我猜测,有没有可能是因为人群聚集过甚,沙依横布拉克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缓解压力才人为转移?

提到耶克阿恰的木材检查站,绝对是整个山野中最威严、最富权力的国家机构。过往车辆行至卡点处都得被拦下来检查有没有偷运木头。进山做生意的人则必须缴纳过路费、柴火费以及消防费。然而,就算你缴足了所有费用,最后还是得再被扣下一只老母鸡。被扣下老母鸡的是我妈,这么多年过去了她还在为这事生气。

此外,耶克阿恰还有一个厕所!却不知为何建到了高高的半山腰上,上个厕所得累个半死。而且没有男女之分,也没有修门。上厕所的人把外套挂在门口提示“有人”。在我之前,有两个男的正爬山往厕所走去,我便在山脚下等待。真是的,男的还用什么厕所嘛,山下明明那么大一片树林……

耶克阿恰的小馆子和杂货店各对半,毡房和帐篷也对半,沿着宽阔湍急的河水一路搭下去。有好几个地方还支有绿色的台球桌。听说居然还有“舞厅”,我赶紧催着卡西带我去看舞厅。去了一看,原来只是宽大的塑料棚布围起来的一片草地,四面摆了十几条长板凳,架着音响和电子琴,上方露天,牵了几颗电灯泡,还置有柴油发电机。可惜白天不开张。

这里的商店比上游的正规多了,统统都有货架,甚至有两家还有柜台。这里的姑娘也明显洋气多了,有一个烫了卷发,还有一个把眼睛描成两个无底洞,还抹着褐色口红,此外她还佩戴十字架项链。在当地来说,这扮相未免太过“前卫”。对此,卡西又惊奇又不敢苟同,私下和我议论了许久。

走着走着,居然遇到了熟人,阿克哈拉村的邻居玛娜!原来她和弟弟在这里开杂货店和小饭馆。因生意太好,忙不过来,还雇了个打杂的小姑娘。这三个年轻人加起来顶多五十岁,两个店经营得像模像样。看玛娜的气魄,也像极了赚大钱的人,居然骑着大排量的大摩托车!那种车我推都推不动。总之她雷厉风行,豪迈极了。只可惜这会儿太忙,打过招呼后,顾不上陪我寒暄,站在灶台前一边指挥一个姑娘从蒸锅里捡包子,一边急速发问:“你什么时候来的?和谁来的?来干什么?什么时候走?”还没等我逐一回答,又说:“我现在忙得很,一会儿再说。”端起一盘包子就跑了。生意可真好。等她再回来,继续打机关枪似的问了我同样的四个问题,仍然不等我回答就闪了。如此几个回合下来,干脆把我打发给她的弟弟招待。

她的弟弟酷似甄子丹,满脸不耐烦。他把我领进他家的店(因人手不够,平时锁着,顾客要买东西的话,就自个儿到处找老板开门),板着脸往柜台里一站,再无二话。走进他家小店,就像走进了一棵圣诞树,林林总总,要啥有啥(居然还有手机链……此处又没手机信号,要手机干什么?),摆设得拥挤又热闹,一看就知道花了玛娜不少心思。

我们前脚刚走进店里,后脚就跟进来一长串顾客,和我们一起挤在柜台前杵着不动,也看不出想买什么东西,也没见“甄子丹”招呼一下。直到我们离开时,这些人也跟着一长串地离开。原来他们不是顾客,也是附近的住户。看到有陌生人进了这家店,便跟进来凑个热闹,希望获得一些新消息。

接下来又遇见了多年前在桥头时认识的一个姑娘。那时她还是个脸蛋黑红的小学生,现在居然也在开饭馆做生意。

一路上遇到许多人,认识的不认识的,都纷纷和我打招呼。没想到我这么有名!

还认识了斯马胡力的朋友叶尔肯别克,这个小伙子真漂亮!就算在姑娘中,也很少遇到这么美的人物,害我不停地偷看。他眼睛狭长飞扬,眼睫毛极长。睁着眼睛的话,睫毛上绝对可以搁稳一截铅笔头。

卡西捏着三十块钱,拉着我一家店一家店地转悠,不停地询问各种商品的价格,可转到最后,除了一小包零食什么也没买。直到快要离开的时候,她才勇敢地掏出二十块钱买了一双绝对中看不中穿的白鞋子。在我的建议下,又用剩下的十块钱买了一瓶洗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