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第2/2页)

“一部论述中国诗人生活史和创作史的诗学随笔,一幅中国新时期的诗坛画卷。通过对著名诗人顾城、海子、于坚、欧阳江河、西川、黄灿然生活经历与诗作的梳理、互证,展现了一代诗坛精英的成长史和心灵史、一个古典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这是《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一部第一版的内容简介。

而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是展现一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同时也是作者长年来萦绕于心的光荣与梦想——刘春一直有为中国当代诗歌“划版图”的野心——全面客观地梳理一批优秀诗人的人生与创作,通过融入他们生存的时代背景、直接经历或间接经历的历史事件及诗歌事件,让一个已经过去或正慢慢地被淡忘的诗歌版图再次清晰而完整地凸现。

如果这些梦想实现,那么便是他生命的光荣。

可以说,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一个人的诗歌史》一点点地接近了刘春的梦想。是的,仅仅是接近——他的“诗歌史”系列将会陆续推出,除了第一部所写的海子、西川、于坚等人,王家新、柏桦、韩东等重要诗人均“无一幸免”。实际上,《一个人的诗歌史》出版后短短一个月,有出版社就已经在和他协商出“诗歌史二”。只是刘春没有马上答应,他的理由无非是把文稿打磨得更好,少留一些遗憾。已经出版了的这一本,他目前也还在不停地修改中,有的篇什甚至增补了2万字,可谓更臻完美。而他为此的付出是巨大的,就在我写这些文字的前一天,他因为劳累过度而触发旧疾,当着女儿的面晕倒在房间里……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一部第一版的封腰上有这样一行字:“向《人·岁月·生活》致敬。”而最初打出的是“中国的《人·岁月·生活》”,刘春看了马上说:不能这样写,怎么能和爱伦堡相比,太不靠谱了。两个月后,《一个人的诗歌史》再版,刘春干脆把“向《人·岁月·生活》致敬”这句话也删掉,由此可见其面对大师时的谦逊程度。而从某个角度说,《一个人的诗歌史》就是一本谦逊的书,他对他所写的人与诗,都持着一种客观、平视的立场,不居高临下,也不妄自菲薄。

在我看来,刘春的《一个人的诗歌史》系列图书虽然还无法与爱伦堡的《人·岁月·生活》相比。但在内心里,他却有着与爱伦堡等同的执着、担当与真诚。

所以在这些文字的最后,我愿意再说一句:向《一个人的诗歌史》致敬。

2010年2月23日作,6月3日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