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之根(第2/2页)

都说着,都上了车。车发动着,呼地一下窜出去,都摔在网上了,部笑,都骂,都不起来,说,躺着吧。

读多了,真替作者累得慌。仿佛看见他吃力地挥着斧子,遍地是汗,一点也不风流。他也许以为字里行间留下的想象空间越多就越透着有本事吧,“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不就是吗?可是他实际上留给读者用想象去填补的,更多的只是句子成分,而并非艺术形象。正如一个初学汉语的老外,结结巴巴地对中国朋友叙述说:“后半夜,人来叫,都起了。”中国朋友只会通过询问来增补他的句子成分,而绝不会把他认作中华民族的“根”。

“寻根文学”发难伊始,来势颇猛,令人感官大震,用阿城的话说,是“舌上着了一鞭”。但几个浪头过后,却拘泥于语言、形式的炼金术,主语越来越淡化,结果,根是根,我是我,无我之根竟这样无疾而终了。只留下一片“爸爸爸”、“女女女”和“咔哧咔哧”,而且从那以后,再看不见“遍地风流”,只剩下“一地鸡毛”了。

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