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剑桥简明金庸武侠史》是以史学书写的方式,将十五部金庸武侠小说嵌入中国历史脉络的尝试。这是毫无实际意义的工作,但笔者试图从中创造出一些意义:ex nihilo。

本世纪以来,一个基本事实已经越来越明晰,金庸武侠是现代中国人创造的,并且被全世界华人普遍接受的唯一一个幻想世界。当然不能否认还珠楼主、倪匡、古龙及当代许多幻想作家的杰出成就。但无可否定的是,迄今还没有任何一个现代作家的幻想世界能如同金庸的江湖那样深入人心。随着岁月的推移,或许金庸的光辉会在新的幻想刺激和娱乐形式下逐渐褪色,但正如同水浒或红楼的世界,它们不会消散,只会一代代流传下来,成为积淀在我们民族意识深处的情怀。

或许今天仍然有许多人不能同意金庸武侠的重要性,但无论如何,对于接受并喜爱这些故事的读者来说,被人物和故事的真实性所感染,总会一再想到这样一些问题:“如果金庸的故事是真实历史的一部分,那么这些历史是怎样的?那个世界是如何出现和演变的?那些人物对历史有怎样的影响?”本书的宗旨就是回答这样一些问题。

与《剑桥倚天屠龙史》相比,本书更加注重长时段的历史脉络和集团分析,对于故事本身的再现则是粗线条和外在视角的。这里匮乏原著中浪漫悱恻的爱情故事或豪情满怀的英雄壮志,甚至许多小说中耳熟能详的名字都不会提及。事实上,在宏观尺度上,即使对于金庸的忠实读者来说,整个历史脉络也都是陌生的。本书希望能带来这样的陌生化体验,无论是对小说还是对历史。小说本身创造了一个个基于中国历史文化的虚拟世界,而当这些世界被进一步投射到真实历史中去时,也会改变整个历史的面貌。

这里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代代的人,真实的或虚构的,在自身的历史处境中,怀着自己的爱恨与希望,登上历史舞台,如流星般炫目,而又匆匆下场。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业绩,然而又不断犯下同样的错误。他们并非都留下了存在的痕迹,正如这部武侠史也不是真正的历史遗产,然而他们的事迹却值得聆听,并在讲述和聆听中获得自身的存在。

自从《剑桥倚天屠龙史》结束连载后,我就着手开始写这部作品,但其写作并非顺畅,中间搁浅了好几年。在《剑桥倚天屠龙史》出版后,在编辑的鼓励下,我才重新捡起了这部中断的小书,战战兢兢地写完了。其中自然有酣畅淋漓,下笔万言的痛快体验,但也常常碰到枯坐桌前写不出一个字的困窘。其中苦乐,难以言表。

事实上《倚天屠龙记》最为适合用史书体写作的一部素材。其他的金庸作品总有这样那样难以与历史协调的部分,不是过于戏剧性,就是和历史的关注点大相径庭,许多段落的写作是令人相当头疼的,各部作品间动辄有几十年上百年的漫长间隔,更不用说还有一些作品根本没有确定年代可言。写这部书就像走钢丝,首先在原著和历史之间,其次是在忠于原著和自由发挥之间把握平衡,但或许早已失衡了而不自知。不过无论怎么有多少遗憾和不足,今天总算也可以交上一份答卷。

本书只有一个简单而庄重的承诺:如果金庸所记载的是真实历史的一部分,那么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全貌,基本就会如本书中所看到的那样。

2008.8.21‐2013.5.13第一稿

2013.6.9第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