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明代前期的门派体系与秘密宗教(1368年—1440年)(第4/5页)

这一门派的“进化”过程需要多代人的时间,可能要经过数十到上百年才能完成。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旦网络状的江湖空间连接起来,社会财富和人才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各处名山的节点,便会如同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大量的门派。北宋和元朝分别是两个门派产生的高峰时期,但发生在15世纪的新浪潮更胜过前二者。诸多著名文化山脉被武术世界占据的事实,也说明武术世界的繁盛已经走向历史的前台。

更有趣的事实是五岳剑派在15世纪上半叶已经结成了联盟关系。虽然五岳是经常被并称的山脉,但是这和门派之间的交往并没有必然联系。然而五岳剑派的派际关系显然是基于都位于五岳这一共同基础的认同感之上的。并且他们也有若干特点:首先是以剑法为武学主体的门派,这使得它们的武术造诣有共通点,其次是大都属于新兴的小门派,这使得它们有结盟的需求;再次是位于中国本部的不同方位,彼此距离相当遥远,这使得他们更容易结成联盟而非争夺势力范围。

然而结盟的主要原因仍然在于异端宗教的挑战。正如查良镛的论断:“五岳剑派所以结盟,最大的原因便是为了对付魔教。”182五岳剑派与日月教的冲突可以上溯到成祖时代,即明教与日月教的过渡时期。在陕西的华山派帮助政府镇压了田九成起义。而当刘化和唐赛儿在华北地区活动时,也不可避免地与正在扩张的泰山和恒山派发生冲突。为了躲避政府的通缉,这些无法无天的异端罪犯们也常常躲入这些名山的寺庙中,和各大剑派的冲突不免日益激烈。在15世纪初,五岳剑派之间的往来显著加强了,并出现了某种初级的结盟形式以对抗在整个华北地区活动的新兴秘密宗教。

在五岳剑派中,华山派具有特殊的地位。正如前几章所叙述的,它源自金代的全真教,并且自元中叶以来就已经享有盛名。虽然无法与武当和少林相比,但在次级的武术群体中仍然具有很高声望。因此这一联盟并非平等关系,而最初以华山为首领。相比之下,嵩山派和恒山派则历史短促,衡山派可能源自南宋的武术流派,在铁掌帮的压力下勉强维持其存在,却几乎不为外界所知晓。泰山派大概与之相似。183这一格局下,五派联盟对彼此都是有利的。华山派可以大为扩展其势力范围,而较小的门派也可以以此提升自己的地位。

但问题并不只是简单。如果打开中国地图,我们可以发现五岳剑派的整体势力范围遍布整个华北及华中,这和位于西部的峨嵋、青城、崆峒和昆仑没有直接冲突,但与少林‐武当联盟的势力范围几乎完全重合。这种势力扩张何以能为更为强大的武当和少林容忍?

原因或许仍在于危险的异端的挑战。帝国政府乐于看到在魔教与自身之间有以儒释道意识形态为基础的所谓正教的缓冲。同样,少林与武当等武术世界秩序的主导者也需要在自身和“魔鬼宗教”之间有所缓冲。这可以视为不久前武当与日月教的争斗所提出的警示:直接对抗会严重损耗自身的实力。主流势力需要一支对付日月教的前锋,它不能太强大也不能太弱小,应当能处理在各地的危机,但仍然需要自己在幕后的支持。分布广泛的五岳剑派正满足了这一需要。这显然正是少林容忍与自己近在咫尺的嵩山派的原因。

虽然一般来说,五岳联盟可以视为武术世界反魔教运动的产物。但日月教与五岳联盟的冲突也有其独立的原因,争夺武学资源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

15世纪初,上文曾提及的《葵花宝典》在数个世纪的转手后,被福建莆田少林寺所获得,其主持红叶法师对此秘而不宣。在分裂了许多世纪后,这一少林的南方支系和少林本寺已经貌合神离。莆田少林是福建武术势力的霸主,但仍然野心勃勃地想要进军北方。红叶试图改进《葵花宝典》的武术,以供自己利用,但许多年中却并未取得显著进展。大约在1430年,华山派两个年轻的弟子岳肃和蔡子峰访问了莆田少林。在那里他们潜入其藏书室并偷偷翻阅了《葵花宝典》,但只是获得了支离破碎的记忆,并且发现彼此之间的印象都不符合。无论如何,岳肃和蔡子峰很快凭记忆将这部经典抄录下来,并携带此抄本返回华山。

几天后,红叶很快发现有人进入他的藏书室,怀疑的目标当然集中在了华山派的访客头上。红叶大感恼火,但并没有实际证据,和远在西北的华山派也难以翻脸,只得让自己的学生渡元前去华山询问。在华山,岳肃和蔡子峰正为原文的确切含义争吵得不亦乐乎,他们向渡元坦承自己偷窥《葵花宝典》的事实,并询问渡元对原文的理解。不过渡元本人从来没有得到过这部典籍的传承,他反而从华山那里间接得知了《葵花宝典》中的武学原理。这次旅行激起了渡元的世俗欲望,当他离开华山后,并未返回莆田向红叶汇报,反而宣布还俗,并练习自己所获得的《葵花宝典》武术。红叶对此无可奈何,他无法公开宣布渡元背叛了自己,否则他长期暗中扣留《葵花宝典》的事迹就会被泄露出去。

不久后,由于岳肃和蔡子峰对原文的认识日益分歧,导致了论争的白热化,二者相互攻讦,他们从莆田少林手中得到《葵花宝典》的秘密也就此外泄。这一系列事件使得红叶处于风口浪尖,他不但失去了重要的武学典籍和自己信任的学生,甚至嵩山方面也来信责问。红叶不久郁郁而终,临死前或许出于愤恨,焚毁了《葵花宝典》的原文。

新生的日月教对此事件异常感兴趣。尽管与上个世纪的明教关系密切,但他们并非明教的直系,许多明教人士掌握的强大武术,譬如著名的“天地交换法(The Method of Exchanging the Heaven and the Earth)”都失落了。因此虽然有唐赛儿等若干杰出的武术大师,但其大部分仍然是乌合之众,他们急需获得武学典籍以提升自己的实力。由于对张无忌时代历史的片段回忆,日月教首先选择了武当下手,但付出了惨重代价后,只获得了张三丰的《太极拳经》手稿,可是这一著作因为过于哲学化而缺乏实用价值。

得知《葵花宝典》在华山的消息后,日月教大约在1435年发动了攻打华山的战役。华山方面召集了新结盟的四岳剑派进行防守。这一战役的结果是两败俱伤的,日月教方面大批教众死亡,而岳肃、蔡子峰和多名五岳剑派的武术精英也被杀。但日月教达成了战略目标,夺得了岳肃和蔡子峰笔录的《葵花宝典》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