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4/6页)

总体上看,日本的舞台技艺,多是从烟花柳巷发展而来,其理由暂且不谈,我依然觉得对于住在那种地方的艺伎们来说,技艺是生活的一部分,又是保持心灵平静必不可少的东西。

过去住在这种地方的女性,未必与喜欢的人相结合,即使与喜欢的人结合,对方基本上都是有家庭的人,不能经常待在一起。想见面也不容易,必须按捺着燃烧的激情,坚持和忍耐。每当这种时候,技艺的展示和发挥,无疑成为她们唯一的感情宣泄的窗口。

她们一边疯狂地打鼓、拉三味弦、跳舞,一边疗治向往男人怀抱而不得的悲伤情绪。从这个意义上说,技艺是她们的精神安定剂。

我谈起这样的事来,是因为从端坐着连续打鼓的女人那里,感觉到一种异样的氛围。或许那个女人打一段时间鼓,又会恢复到以前恬静而谦恭的面貌。

这样随意的揣测,是否正确另当别论。现在的女性,好像因为见不到男友,或者因为丈夫回家稍晚一点,就任意地哭喊、乱嚷。也许采用了直截了当的美国式表达,但不应当盲信外国的生活方式。对于女人来说,也许还是学点技艺,把心思转向别处好。

自作自受

所谓的恶女,到底是指什么样的人呢?前几天,女演员太地喜和子小姐问我:“您觉得恶女是什么样的?”我不知作何回答。

说实在话,我认为女性都很好,不了解恶女这个词的准确含义。

说这样的话,也许有人会威胁我:“你说得那么简单,早晚是会遭殃的。”

可能世上确有恶女,令男人惊讶或愤恨,但是,不能草率地把一些女性归类为恶女。

比如,有年轻貌美的服务小姐,对被服侍者不安地说:“我一个人养着母亲。”听者对此很感动(当然也有好奇心),会给很多小费。过后,可能知道养在家里的不是母亲而是男人。如果仅凭这一点,就将其称之为恶女,实在有点太苛刻。

为什么这么说呢?那个女性对于多给小费的男人来说,也许是恶女,而对于养在家里的男人来说,是上帝一般的好女人。她从一个男人那里吸取,对另一个男人奉献。因此,对于被吸取的男人来说,可算是恶女;而对于被献纳的男人来说,则是上帝。

总之,做了坏事的女人是不是恶女,取决于男人对其喜欢的程度。对于有些厌烦该女的男人而言,可能是恶女。而对于真正喜欢的男人而言,觉得没做那么多坏事。

很遗憾,我没怎么当过这种被献纳的人,也不能净说“女人善良”。就像东西有表和里那样,应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女人做事必有相应的缘由。女人有自己喜欢的人,常常为了共同的生活而工作,要是另外的男人无耻地挤进来,要求她做个对其也好的女人,女人肯定不会露出好脸来。女人不得不对男人甄别对待。

所以,喊“那是个恶女!”“女人不好!”的男人,其实并不体面,好像是坦白自己不受女人欢迎。所以,男人应以保持沉默为上策。或者像我这样,忍着悔恨说“女人都善良!”才能过得去。

不知为什么,好像女人都喜欢说自己是恶女,有的女孩儿本性很善良,却装作很不好。

那是怎么回事呢?是觉得装作不好更有魅力呢,还是自列为恶女,借以宣布自己已有喜欢的男人呢?太地喜和子小姐扮演恶女角色是首屈一指的,但好像让人越看越觉得可爱、善良。

在分析“恶女”的同时,我忽然想起没有“恶男”这个说法。

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世上的男人都善良呢,还是男人已经很恶,用不着再冠以这个“恶”字了呢?答案不很清楚。但不管怎样,“恶男”这个词并不精彩。

要是说品质败坏的男人,需要在“坏男人”的中间加个“的”字,才像个样。这与“恶女”之称有微妙差别。

“恶女”确实不好,当然,这不是单指容貌,而是包括性格或品行。要是只说容貌,有个词叫“丑女”,含义狭于“恶女”。与“丑女”相对应的是“丑男”,这个词也没怎么听说。根由可能是男人都是丑的,不用再冠以“丑”字。总之,“恶”或“丑”这种字眼,只有用在女人身上,才显得生动。

一般来说,女人是善良而美丽的,也是为世人所公认的,“恶女”只是极少数。“恶女”这样的概念,总给人以可怕的感觉。而促使这种概念泛滥的,无疑是受过恶女伤害的男人们。

男人虽然说大话:“女人大脑残,没有用。”其实却认为女人比自己更纯洁、聪明且美丽。表面上轻视和瞧不起女人,内心却充满尊敬和热爱。

所以,某女性做一丁点坏事儿,就会用夸张的语言,愤慨地指责:“那是恶女!”或者哭丧着脸痛斥“叛逆的恶女”,或者没完没了地发牢骚。反过来看,这恰好暴露出这些男人的稚嫩和小肚鸡肠。

这些男人也认为女人是温柔、美丽的,不会背叛。正因为深信不疑,才会觉得某女性不成体统。如果他们率直地想:女人也和男人一样,一旦发生问题,也会掩盖事实,也会撒谎或欺骗他人。也就不会受到如此之大的触动而怒气冲天。

至今“恶男”的词义没有被固定,也许是因为男人一直显示对所有女人的和蔼,对A子、B子,对谁都示好,对谁都亲切。不像女性那样,具有锁定一个男性、阻止与其他男性深度交往的洁癖性。除去那些杀人越货的“恶男”之外,男人从本质上都有这个毛病,或称自尊心。

然而,男人袒护女人的这种自尊心,却能有效防止自己成为“恶男”。如果这样思考,男人被女人背叛或反之,不是谁不好,而是自作自受。

分手的美学

上次看一种周刊杂志,碰到《分手的美学》这个词。分手有没有美学呢?我对此并不清楚。只觉得反正要分手,希望美好地分手是人之常情。

究竟在分手之时,男人和女人哪一方更残酷呢?或者说,哪一方更干脆呢?我不得不绝对地判定女方优胜。

这并不是对自己的过去被甩泄愤。而是感到:越是客观冷静地看待男女分手,越是觉得女人的分手方式鲜明而具有男性气概。

男人总是装作体面地分手,实际上意志并不坚定,即使骂得痛快淋漓,发誓“再也不想看到你!”。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出现了那种吃了亏、误了事的感觉,对过往依恋不舍:那个女人,有些地方还不错!

然而,女人分手时可能会哭喊、吵闹,要自杀或者怎么样,但是一旦调整好情绪,找到新的恋情,就不再理睬以前的恋人。就是在路上遇见,不但不会打招呼,而且会昂首挺胸,投以轻蔑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