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伪书(第2/2页)

该二记是否系伪作,其值得怀疑之点,已如上述。即从笔墨而言,上四记较轻灵,下补二记,比较沉着凝重,显得不相类似。且在刊印足本之前,尚有一段经过情况。王均卿是南社成员,他除从事诗文写作以外,还为《金钢钻报》写稿,经常到《钻报》社与发行人施济群和我(当时我是该报编辑)晤谈。后来他在苏州筑辛臼簃,为终老之计,但也月必一二次来沪。有一天他对我谈到在苏州一乡人处,发现《浮生六记》全稿钞本,正拟向他商购。我平素也喜读该书,颇以缺佚二记为憾,听了就怂恿均卿赶紧设法买来。过了一个月,他又来上海对我说:“该钞本乡大居为奇货,不肯出让,且托言不在手边,而世界书局已预备付刊,那么想一变通办法,请你撰写二记,权以弥补这个缺憾吧!”他当时还说明:每记写二万字,二记共四万字,每千字报酬以五元计,并可先付。我自己感觉才力不够,而摹仿性的代作,更不容易,加之没有资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乃婉言辞谢。可是均卿却说:“请你不要客气,你出笔秀丽轻清,和沈三白有些相像。至于资料方面,也不成问题,那《养生记逍》,随便讲些养生有关的理论和行动便可,但《中山记历》却不可不有所根据。中山,是琉球的地名,沈三白生前曾经随着赵介山出使琉球,我那儿藏有赵介山的日记,就循着日记叙述,也不致相差太远。你大胆为之,包你成功。”我当时很是谨慎,始终没有搞这玩意儿。讵料不久均卿病逝苏州,那世界书局的《美化文学名著丛刊》出版,所谓《足本浮生六记》,已搜罗在里面。究属是谁的笔墨,始终成为疑窦。后来林语堂把《浮生六记》全部译成英文时,为了考证这二记的真伪,特地向我探询了王均卿的侄子,甚至亲到苏州王均卿的家里去打听,也不得要领。总之,这二记是伪作的,不是均卿自己撰写,便是请人捉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