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斯卡纳(第2/7页)

据他介绍,他酿造的葡萄酒不在意大利国内销售,大多出口到加利福尼亚州和奥地利,同外国公司签了生产合同。又要接受等级审查,又要纳税,又要确保销售途径,对于英诺森提这样的个体酿酒者未免麻烦,所以基本上以合同制销往国外,其余极为个人化地卖给私人性质的熟人。

毕竟是酿造者本人极力推荐的,所喝葡萄酒相当沉实醇厚。说明确些,那一带差不多所有的基安蒂葡萄酒都根本无法与之相比。酒味绵长,余香满口,最后留在舌尖上的味道自然而然地轻轻离去。第二好的尚且如此,第一好的又会是怎样的呢?

接着我又喝了另一种红色的。这个比刚才的还富有果香,温情脉脉。以莫扎特音乐打比方——比方或许有点勉强——感觉上前者若是布达佩斯弦乐四重奏乐团演奏的四重奏,后者便是拉佩尔和斯特恩(Rampal&Stern)演奏的长笛四重奏。这种区分纯粹出于爱好和兴之所至,实际感受是难分高下。不过倘只允许我选一种,我还是选前种,因为这种葡萄酒攻势凌厉,绝不半途而废。

还有一点不能忘说的是英诺森提的Vin Santo[1]。一般Vin Santo作为饭后甜酒喝,香醇的Vin Santo仅这样喝就够受用的。英诺森提先生酿造的到底不同一般。分sec(偏辣)和dolce(偏甜)两种,我觉得前一种好喝(但依英诺森提先生的说法,后一种正统)。我一说这Vin Santo味道好极了,英诺森提先生又现出悲伤的表情。以为舍不得卖,却听他说“说实话这个有点贵”。胆战心惊问有多贵,“一瓶差不多一千日元,”他说。

如此这个那个斜举着酒杯讨论了两个小时,最终一共买了十八瓶。价钱将近一万日元,就算再免税也便宜到家了。主人当场从桶里装进瓶里,塞软木塞,贴标签,放入箱中。这时间里他始终面带微笑。自己酿的葡萄酒能让外邦人欢喜这点似乎使他相当欣慰。我想,能时不时碰上这种“一条道跑到黑”的工匠气质的人,是意大利这个国家的一个长处。这个国家马虎大意的家伙虽多(的确多),但有一部分人的确在一丝不苟做正经事!他们独自一声不响地做好东西,而且有生活滋味从所做的东西中沁出。不管怎么说,这是意大利这个国家的魅力和潜力,有一种与列队看齐式的日本社会不同的禀性。特意远道来托斯卡那买葡萄酒,值。

雉鸠亭

在托斯卡纳地区随走随住的旅馆中,留在心里的无论如何都应是“雉鸠亭”(假名)。不是我舍不得写出真名,而是这家旅馆本来没有名字。没有名字写起来不方便,姑且以“雉鸠亭”称之。

“雉鸠亭”实在太小了,一共才三四个房间。所以入住的人数至多七八人。理所当然,在旅游旺季不提前很多时间预订一般很难住上,而除了旅游旺季又不开。旅馆是所谓“业余旅馆”,太太一个人照料房客。雇附近的人做勤杂工干力气活,家里细活全由她一个人做。干净,收拾得无微不至,哪怕再爱干净的人,我想都无话可说。室内家具也同农家相吻合,古色古香。床也大,盖着羽绒被。还带有绝对丰盛的早餐。住宿费两个人才一万日元挂个零头。我不由沉思,如此做买卖能收回本钱吗——便是这样一家忠厚的旅馆。

“雉鸠亭”位于基安蒂腹地葡萄园的正中间,不仅位置难找,而且连个招牌也没有。打电话预约时请太太讲了路线,但毕竟在田地正中,没有标识,找到那里实非易事。又没有合适的交通工具,只能开车去。离开柏油主道后,驶入狭窄的土路。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车身变得白花花的。这样大约跑了两公里,接着开进更窄的农用路,跑了一阵子终于来到葡萄园正中。正中就是农舍改成的这家“雉鸠亭”,一座石砌的农舍立在小山上,周围是一望无际的葡萄园。深呼吸,空气中一股夏日葡萄叶的清香。四下异常安静,树林那边不时响起鸟鸣,远处的葡萄园里隐约传来卡车的引擎声。

刹住车,两条狗“汪汪”叫着跑到外面。一条是神经质的长毛大狗巴伯尔,另一条是十分与人亲近的小狗萨米。接着,旅馆老板娘出来了。四十五六或年近五十,给人的感觉很好,一眼就可看出不是意大利人。后来得知,她是瑞士人。随后,住在这里的从美国来的一个日本年轻女子和她的美国青年丈夫走出门来。她的美国丈夫也讲一口流利日语,我们住在这里的时间里一直用日语和两人交谈。迎门的梁上有燕子筑的巢,老燕子不时叼食进来。

本来这位瑞士太太全然没有在此经营旅馆的念头。她丈夫是瑞士律师,有个十六七岁的女儿,生活无忧无虑。她一眼看中这座房子买下来当别墅,完全不知道以前作旅馆使用过,卖方对此也只字未提。不料,这里曾作为“托斯卡那富有情调的小旅馆”被美国一本导游手册介绍过(我也是看了那本书才晓得的),于是麻烦来了。来此休假,刚一进门就有电话打来预订房间。太太说她吃了一惊。那想必要吃惊的,我想。请假来托斯卡纳别墅,正睡得舒服,深更半夜突然有国际电话从纽约打来提出8月7日订个双人房间,任谁都会吃惊不小。

但这位太太的了不起之处在于她能对打来电话的人这样应道:“情况还不大明白,不过,如果您想来请来就是。”说亲切也好说豁达也好,总之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如此这般,她的“业余旅馆”一步步顺水推舟地办了起来。所以,这“雉鸠亭”连个招牌也没挂,甚至名字都没有,至于广告之类更是无从谈起,原则上一直是私人别墅,让客人入住是太太出于好意。这样的旅馆几乎没有。

只是——往下是那对美国夫妇说的——因为她完全是孤军奋战,所以尽管现在还勉强应付得来,但能维持多久则谁也说不准。况且瑞士人和意大利人不一样,无论干什么都拼死拼活,外人看起来都于心不忍。清扫甚至每个角落都不放过,总是为客人着想,神经放松不下来——尽管不那么悉心照料也未尝不可。人太细心,自然格外累。意大利人以百分之六十的力气干的活,此人投入百分之八十的力气。不过,那种气氛的确给人以“外行太太的生意”之感,让人分外放心。

一同住在这里的美国夫妇本来计划在意大利多转一些地方,但由于满意这家旅馆,就一天天地在基安蒂住了下来,“哪也不去了,就在这里”。我们也对这里大为满意,也想多轻松几天,可惜当时已另有安排(第二天必须赶到北部一座叫乌迪内的城市,只好住一夜就出发)。问一星期后能否再住一次,答说早已排满了。又问是什么人来住呢,回答大部分是瑞士人。也许她本身是瑞士人的关系,来投宿的多是瑞士人。我们住的时候就有两辆挂着瑞士车牌的奔驰停在旅馆门前。说起来,托斯卡纳这地方原本就是瑞士人和英国人喜好的地方,纵使夏天休假时节也极少在这里见到意大利游客。看来往小汽车窗玻璃贴的国籍卡片,也差不多都是CH(瑞士)、D(德国)、GB(英国)或A(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