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第2/2页)

傅作义在北伐的时候一战成名。山西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到处都是这“关”那“口”,当时北伐军中的蒋军和桂军在涿州以南和奉军激战,涿州是奉军北退的重要通道,今天在京广线上也是重要的一站。这时晋绥军突然表态要参加北伐军,然后傅作义指挥的晋绥军出娘子关之后直接截断了奉军的退路。所以这场在涿州爆发的大战其实就是由张学良指挥的奉军进行猛攻和由傅作义指挥的晋绥军拼命坚守的一场围城战,这也是北伐中的著名战役。

历史课本中的北伐基本上只讲蒋介石叛变革命之前的那段,所以大家熟悉的北伐的重要战役大都发生在南方,其实在蒋介石叛变革命以后,那些新军阀还在继续北伐,因此才有后来爆发的涿州大战。阎锡山在北伐之后获得了大量的地盘,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盘,包括平津两市与河北等地也都归了他,所以当时其他的军阀心里觉得不平衡。北伐之后阎锡山的野心开始日益膨胀,连南京委任他职务他也不去。

北伐结束之后蒋介石曾组织召开过军队编遣会议,说咱们打完仗了,北伐也完成了,东北也易帜了,青天白日旗也在全国竖起来了,咱们就裁军吧。各大军阀都想裁别人的部队,谁也不想裁自己的,于是互相拆台,最后彻底分裂,爆发了一场大战,也就是1930年的中原大战,这是中国解放前内战中最惨烈、规模最大的一场内战。中原大战的一方是蒋介石,当时蒋挟持中央,蒋军就叫中央军,正帅当然是蒋介石。另一方是冯、阎、李三大军阀,在军事上大家公推阎锡山为陆海空三军总司令,副总司令是冯玉祥,还给张学良挂了一个副总司令的称号,但张学良从来就没有当过。那边蒋介石也给了张学良一个副总司令的头衔,最后张学良支持了蒋介石一方。在政治上冯、阎还另立国民党中央党部,特地邀请汪精卫来主持。汪精卫便兴冲冲地带领陈公博、顾孟余等一批人来到北平,召开中央党部扩大会议以示正统。在这个过程中,其实由这三大军阀组成的反蒋军有多次胜利机会,因为反蒋军有八十多万大军,而中央军只有六十万,当中还有很多都是临时拿钱买来的杂牌军,根本就没什么用。

当时中央军的主力部队都在中原大战的两个主战场上,一个是在陇海线上西北军和中央军在打,另一个是在津浦线上晋绥军跟中央军打。打到最激烈的时候,晋军悍将傅作义攻破济南。本来张学良当时都已经准备发电报支持中央,突然济南被西北军攻破,张学良跟蒋介石说,如果中央军连济南都守不住,我们东北军可不能支持中央军,东北军不是来给你们卖命的,我们要通电全国结束战争。于是蒋使了一个最古老的计策——反间计:派人到阎锡山身边散布消息,说傅作义功高盖主,准备叛变、投降蒋介石之类的话。阎锡山本来就是一个多疑、小气的人,西北军当时在陇海前线跟中央军的主力打到最激烈的时候,阎锡山都舍不得给炮弹,舍不得给钱,就是因为抠门。其实山西当时有大批的军工厂,能生产很多炮弹,所以晋绥军的武器应该是非常好的,但是战斗力不如西北军。西北军个个都背着大刀片,能征善战。西北军和中央军陷入胶着战,但是阎锡山就是舍不得给炮弹,当时冯玉祥都急了,说:“咱们要败了就全完了,有钱也不是你的了,有炮弹也不是你的了。”抗战中最大的战役就是淞沪战役,当时我军一天最多发射两万发炮弹。而在整个中原大战最激烈的时候,双方一天就要发射四万发炮弹,现在想起来都很痛心,我们这些炮弹都拿去跟自己人打仗了,等到后来跟日本打的时候一天最多就只能发射两万发。

总之,阎锡山听信了蒋介石这个反间计,当时就把傅作义给撤了,换了一个叫张荫梧的不太能打仗的将。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而后蒋介石从陇海线撤出八大金刚的主力,所有的军长、师长全部不骑马打绑腿,率部队急行军,北上济南。当时的侦察技术也不够好,又赶上连续下大雨,西北军也不知道陇海线上的中央军都撤了。中央军以急行军的形式从陇海线撤回,攻克了济南。紧接着张学良就发了一封电报表示支持中央,停战谈判。于是中央军赢了,而西北军全军则在前线溃散,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西北军了。阎锡山躲到大连,冯玉祥跑到泰山上,李宗仁回了广西,傅作义也脱离了阎系的军队,慢慢地发展成了一个独立的军阀,最后在北平起义。

实际上阎锡山的军阀时期到1930年就结束了。按说阎锡山败了就应该滚出山西,就像西北五省当初都是冯玉祥的,冯玉祥后来败了,西北五省于是归了马家,包括马鸿逵、马鸿宾、马步青等,陕西就归了杨虎城。但是山西这个地方很奇怪,弄来弄去没人能玩转山西,再加上阎锡山又哭哭啼啼道个歉什么的,所以后来山西还是在阎锡山的统治之下。

抗战期间,华北战场上主要是当年的西北军和晋绥军在打,京广线上主要是西北军,山西主要是晋绥军。除了张自忠率领的一支西北军参加了台儿庄战役以外,西北军当时在整个华北前线都打得非常差,整个华北一泻千里,平津四天就被日本占领。只有在山西,阎锡山指挥的晋绥军加上一部分中央军和日军对抗。当时在山西还打了忻口战役。当时已经是阎锡山主将的傅作义和中央军的卫立煌率领两个集团军,在忻口和日本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大战。在这场战役中中央军的第九军军长郝梦龄也上了前线,最后牺牲殉国,这是第一位在抗战中牺牲的军长。忻口战役中还有一次特殊的战斗也被载入史册,当时我们的八路军,或者叫第十八集团军,从西北和陕北开赴前线抗战,这支部队就归阎锡山指挥。在忻口前线晋绥军和中央军与日军大战的同时,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潜入敌方侧后,截住了一支日军运送大衣的辎重车队,消灭了一千多日本鬼子,缴获了几万件大衣,有力地支持了忻口正面战场。

阎锡山在抗日战争以后乏善可陈,最后做到国民政府的行政院院长,相当于总理。其他军阀都不愿意去台湾的时候,他居然跟蒋去了台湾,作为蒋多年的对手,阎锡山老了,已经没有任何血气,1960年的今天阎锡山在台湾病逝。这就是阎锡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