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旅行中的八张照片(第2/3页)

经验3:出门之前先问问其他自我的意见

你的头脑中有不止一位效用最大化的银行家。一个人至少有7位不同的次级自我,每位次级自我都在根据不同的进化需要计算成本与收益,它们在下意识中轮流操控我们意识上的决策。

认为自己的大脑中有位无所不知的华尔街银行家是不正确的,而认为只有唯一的决策者也同样不正确。实际上,那里面有不止一个你——有社交型次级自我,愿意跟朋友和同事分享人生点滴;有社会地位型次级自我,喜欢拼搏取胜;还有避免疾病型次级自我,时时准备避开细菌。

其他3位次级自我分别致力于繁殖过程的不同方面。择偶型次级自我,尤其是男性,关心的都是如何约到女伴,并愿意为此承担风险、耗费资源。而留住配偶型次级自我则小心翼翼地在巢中孵蛋,对待同巢的配偶一般本着慷慨的交换原则:你付出多少爱就会收获多少爱。最慷慨的就是育儿型次级自我,只求付出、不求回报,当家人快乐生活幸福时,感觉尤为满足。

自我保护型次级自我最有可能在完成交易前刨根问底,这位自我运用的规则也跟华尔街那一套最为相近。

我们在跟不同的人相处时,不同的次级自我会自动登场,它们也会被具体的威胁和机会唤醒。不过,我们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它们的出现;当不同的次级自我被提前激活时,人们可能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决策。

你也可以主动唤醒内在不同的次级自我。如何实现呢?你可以想象一本装着很多照片的影集,里面有你最好的朋友、你的配偶、你的孩子、你觉得性感的人、你觉得可怕的人、你真正崇拜的人。在适当的时间有目的地从中抽出一张照片放入你的潜意识,就可以唤醒那位在你当下的决策中拥有既得利益的次级自我。

假设你要做出一个冒险的决策,它很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后果。例如,一位迷人的销售人员正在劝你赶紧买下一辆闪亮的凯迪拉克汽车;或是你在酒吧偶遇的美丽女子正在问你是否需要三陪服务。如果你是一位像猫王一样富有的单身男性,也许无须犹豫;但如果你认为自己有可能在第二天早上后悔做出这个决策,就可以在大脑中抽出你可爱的小女儿的照片,激活那位偏保守的育儿型次级自我。

你所有的次级自我都有可能被卑鄙的寄生虫所欺骗,就像戴比尔斯诱惑每位次级自我为自己挑选一枚钻石戒指一样。当然,你的次级自我也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例如西南航空激活了员工的育儿型次级自我,工作感觉像是家庭事务一般。在合适的情境下征求合适的次级自我的意见,你就可以更好地掌控人生中的重要决策。

殊途同归

实际上,大家都喜欢惹事儿。在本书中,我们从头到尾都在挑衅理性经济学家和行为经济学家,重要的是,我们不想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我们并不是来埋葬理性或行为经济学家的,而是要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看得更远。但关于个人如何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市场如何有效运行,理性经济学家已建立了一套强有力的理论,他们创造了大量优雅的理念和精美的数学模型。如果理性经济学家能够克服他们的传统习惯,不再回避人们的偏好从何而来、为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以及为什么在不同的进化环境下人们的偏好会发生重大变化,我们相信他们的模型会越发精确。从我们了解的进化生物学和认知科学的角度思考这些问题,经济学家可以进一步提升其模型的解释力和精确性,为全面阐释人类决策做出更好的贡献。

在理性经济学家的肩膀上,矗立着行为经济学家,他们大大加深了我们对决策的理解。通过认真研究个人在现实中如何决策,找出人类在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偏差和捷径,行为经济学家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心理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的理解。然而时至今日,行为革命者尚未建立能够替代古典经济学城堡的新型结构。是时候继续前进了,我们不能对思维局限一味抱怨,要深入钻研进化与决策之间显而易见的关联。

要全面了解现在,就必须了解过去。通过挖掘现代行为的原始根源,下一代思想家就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望远镜聚焦到人类决策的全貌之上。

本书对读者有什么好处?

在本书开篇时,我们提到了撰写《哈利·波特》的英国女性J. K. 罗琳。这套作品销量超过了4亿册,直接把罗琳送上了福布斯亿万富豪榜,直到她的乐善好施让她回落到千万富翁的行列。我们写这本关于经济决策的书,也许是因为希望靠人们对金钱的兴趣赚钱,想象着人们排着长队,手里拿着信用卡,在当地书店外彻夜露营,等着我们的续集:《理性动物破解魔法石之谜》。这本书说不定还会被好莱坞拍成电影,由乔治·克鲁尼饰演道格拉斯·肯里克、丹尼尔·克雷格饰演弗拉达斯·格里斯克维西斯!要是那样,就能让道格拉斯在厄瓜多尔找到退休的住所,也能让弗拉达斯为他在立陶宛农村的亲戚们终生供应粉色西瓜味泡泡糖。但是,醒醒吧,要想为罗琳新家附近的英国房产付个首付,或是给我们最信任的慈善机构开出1 500万美元的支票,恐怕还要等上一段时日。

然而,我们已然跟罗琳有了共同点——可能你也有,这个共同点就是罗琳成功的秘诀。无论我们是英国人、波士顿人或孟加拉人,无论我们的性别染色体是XY还是XX,无论我们的年龄是7岁还是70岁,我们都热爱神秘感。

几年前,道格拉斯给他7岁的儿子读完了7本《哈利·波特》整整4 091页的内容,他儿子贪婪地听完了每一个字。每天晚上的读书环节即将结束时,着了迷的小家伙都会恳求说:“求你了,爸爸,再多读几页吧!”他不知道,他爸爸也想再多读几页。让亿万读者着迷的,正是罗琳保持神秘感的杰出能力。每当哈利·波特跟他的朋友赫敏、罗恩解开一个个谜题之后,就会出现另一个更加令人好奇的谜题。

关于神秘的话题,把我们带回到撰写本书的真实原因——科学就是要解开各种谜题,而人类如何做出选择的问题,则是古往今来最大的谜题之一。它的设计精美复杂,让潜心研究的科学家追踪到了迷宫般的蛛丝马迹——来自进化生物学、认知心理学、人类学和经济学等各类学科。科学之所以如此令人着迷,科学侦探们之所以如此兴奋,是因为每解开一个谜题都会引出另一个更引人入胜的新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