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性经济学:男欢女爱(第3/3页)

选择配偶:男欢女爱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性别差异的讨论有点儿一边倒:女性因为生育,导致她们在选择伴侣时很挑剔;男性会花费精力和资源换取女性,尤其是年轻、生殖力强的女性。但如果是女性花钱买男性,她提出的条件会跟男性买女性时一样吗?

诺姆·李在读社会心理学博士之前学的是经济学专业,他运用经济学的知识解开了一个关于两性择偶偏好的重大谜题。有些研究人员发现,男性和女性表述的寻找配偶的标准差异很大,但另一些研究人员发现性别差异并不大。后者指责前者夸大了性别差异,认为男性和女性对配偶的期望基本是一致的。

李博士怀疑,有关性别差异性和相似性的问题忽视了一个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奢侈品和必需品之间的区别。如果我们只是问:“你希望你的配偶具有哪些特质?”得到的回答可能类似于问你希望你的汽车、房子或者假期有什么特质一样。无论你是男性还是女性,你可能都会说希望在夏威夷一个安静的私人海滩度过一周的免费假期,身边有一个迷人体贴的伴侣,长得像电影明星一样。假期结束后,你将从机场开着新款奔驰跑车回到建筑大师为你设计的家中。不过,真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并不是什么都买得起,因此大多数人都不得不向现实妥协。

李博士想知道,在选择配偶的问题上,如果他让男性和女性都在有限的(即实际的)预算范围内考虑,结果会怎样。在实验中,他让男性和女性受试者在一个菜单上选择理想伴侣的特质,其中包括外貌的吸引力、社会地位和资源、热心、善良、创造力等。为了把必需型特质和奢侈型特质区分开,每个人都有一个“择偶货币”预算,用来设计他们的理想配偶。如果他们在某一个特质上花的钱多了,那么其他特质上可花的钱就少了。

当人们的择偶预算很高时,男性和女性对配偶的期望是相似的。但是,当预算较低、较为切合实际的时候,男性和女性的支出就有了很大的不同,双方对于必需型特质的优先偏好排序也出现了显著差别。男性会把外貌的吸引力排在首要位置,善良排在第二,之后是地位和资源等。而女性则把男性的地位和资源排在第一位,之后是善良,外貌的吸引力则排在很靠后的位置。

这种性别差异并不是北美特有的现象,日本、赞比亚、塞尔维亚的女性跟美国女性一样,对经济条件都比本国男性看得更重。实际上,世界各地的女性都非常重视配偶的地位、进取心和资源,无论他的外表如何。相反,男性通常喜欢漂亮的女性,无论她的社会地位如何。

为什么有时女性会为男性付费?

既然女性在进化层面更具有价值,就难怪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存在彩礼问题,并且男性要为年轻、生殖力强的妻子出价不菲了。但若是如此,为什么有些国家还有女方带嫁妆的风俗,女方的家庭在婚礼时也要有一笔开销呢?为什么女人还要为男人付费呢?

一个重要的线索来自询问哪些国家有彩礼,哪些国家有嫁妆。彩礼在大部分传统型社会更加盛行,这些地方一般比较贫困;而嫁妆是后来随着一些大国的形成而出现的,例如中国、印度和一些欧洲国家。在这些社会,公民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大家族也可以把积累的财富和地位传给后代,财富的增加为嫁妆的出现创造了新的机会空间。

然而,嫁妆并不是彩礼的镜像。彩礼是男性为了获得跟一个有生殖力的女性发生性关系的权利而支付的成本,但嫁妆并不是女性为了获得跟一个有生殖力的男性发生性关系的权利而支付的成本。事实上,嫁妆是女方家庭的投资,以确保女儿嫁给了一个有能力为他们的外孙做出投资的丈夫。

在《彩礼与嫁妆社会学》(Sociology of Bride Price and Dowry)一书中,沙里尼·兰德里亚和利拉·维萨里亚解释说:“嫁妆是亲人给新娘的财产,让她带到丈夫的家庭里去。”嫁妆本质上是新娘从亲人那里获得的资源供给,用于和她的丈夫开始创建一个新家庭,当然,丈夫也被要求带来他自己的资源。正如兰德里亚和维萨里亚所说,嫁妆是“属于女人的财产,可以和她的丈夫共同控制,但他无权处理”。例如,如果双方离婚,嫁妆仍会返还给女方。

当社会中有些家庭的地位和财富远远高于其他家庭时,女方家长可以通过嫁妆的形式对其女儿未来的家庭做出投资,这能使她嫁给来自有钱有势的家庭的丈夫。但嫁妆并不是用于购买有生殖力的男性,而是女方家庭对于新郎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