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3章 一品(第3/5页)

八月,正是炎暑。

林延潮,沈一贯二人联名上疏给天子请求增补一二阁臣。

这酝酿已久的事,终于摊在明面上了。

上疏后次日晚上,林延潮值阁,这时候宫里传谕至内阁。

天子的圣旨上问对于阁臣人选,内阁有无举荐的。

此时正值禁宫深夜,沈一贯并不在宫里,其实天子这也是问林延潮一个人的主意。

林延潮一面看着圣旨,一面拿着蒲扇扇风寻思良久。

赵志皋走后,林延潮‘当国’数月,将国事处置的井井有条,但即便如此也不是他与天子谈条件的时候。

他现在也是宰相,自也能从天子处境体会天子的心思。到了天子这位子最怕就是失控的感觉,所以要把一切紧紧抓在手中。

最后他以密揭回复天子。

而这个回答堪称林延潮政治生涯的点睛之笔。

因为他举荐了一个谁料想不到的人。

林延潮的密揭到了天子手中时,他正在撸猫。

眼下赵志皋去位,内阁仅剩林延潮,沈一贯二人。林延潮到底会推举什么人入阁,对于天子而言也是好奇心满满。

这也是关乎天子以后如何用林延潮的问题。

对于君臣间这样互相猜心思的博弈游戏,嘉靖皇帝是一位高手,当今天子也自认为自己不差。

天子打开林延潮的密揭一看,但见上面只有三个字。

天子看到这个人名后,抚猫的手一松,此举令怀中的狮猫好奇地看了一眼主人的神情,眨巴眨巴了眼睛。

天子出了一会神,然后重新看向这封密揭,但见这个人名是‘王锡爵’。

王锡爵是前首辅,他回朝后,林延潮就是要退居其下。林延潮不会不明白这一点。但是王锡爵本人又是本朝所有阁臣中,天子最器重的一位。

之前王锡爵因三王并封之事,弄得几乎名声败坏。但今时不同往日,皇长子已是入主东宫。天子对于王锡爵当年给自己背锅也很感激,很够意思地在太子册立后给了王锡爵一道圣旨,上面写‘册立朕志久定,但因激阻,故从延缓。知卿忠言至计,尚郁于怀,今已册立、冠婚并举,念卿家居,系心良切,特谕知之’。

而今林延潮提及王锡爵入阁,着实令天子心中思绪翻涌,他要如何决断呢?

数日之后,天子于增补阁臣之事一字不提。

此颇为出乎林延潮意料,难道选个阁臣也要如国本那样来给三请五请不成。

此时朝鲜已平,议和达成。

因倭酋丰臣秀吉病死,其子继任为关白。丰臣秀吉死去留下五大老辅政,其子年幼无力主政,为免明军窥视并乘胜伐倭,倭国上表向明朝称臣。

倭国称臣之事,传到明朝。

朝野上下欣喜非常,倭国作为不征之国,当年太祖成祖对其也是无可奈何,而今却向大明称臣,这可谓是旷世武功。

天子龙颜大悦,连兵部安排的献俘大典也免了,将倭人俘虏尽数放归其国。

天子当即给石星加少傅加太子太傅,以奖赏他在平朝之战中运筹帷幄之功。

石星也是自信爆棚,朝野上下也将他视为如杨一清,杨博一样的名臣。

在另一边明军在播州连战连捷,团团包围杨应龙的老巢海龙囤。

杨应龙见明军势大插翅难逃,于是决定与其爱妾周氏,何氏一起自杀,结果却为其子杨朝栋,其弟杨兆龙死命救下。

杨应龙与其子其弟抱头痛哭,其子言明朝天子未必会赶尽杀绝,不如出城投降勉强一试。

杨应龙答允然后率全部人开城向明军投降。

总督李化龙闻之连夜派人骑快马向天子告捷。

天子闻讯后,于宫室犹如奔马般疾走了半个时辰,然后下旨给林延潮问他治播方略。

林延潮是这样回复,杨氏一家起于唐干符中,杨端应募,长子孙焉。历宋、元皆授世官。本朝因之。杨氏一家在播州日久深得人心,必须全部移至京师,不过念起投降可网开一面,只诛首恶,余者可放一条生路,徒辽东戍边,以示圣主宽宏之恩德。

至于播地分为二,其中一地归四川曰遵义,属贵州则曰平越。

同时对两地进行改土归流,然后缔结人心,同时派官员安抚安氏。

天子虽觉得林延潮此举太过宽厚,但因安氏仍是明朝心腹大患,所以一切依林延潮意见。

随即天子又下旨给林延潮言,平播功大,乃平定一国,开强展土,奇勋懋績,赏内无一,当封侯伯世爵……不尽宣扬,何以显忠劳之臣,血战之将传行天下后世?先生每可体朕意,详拟改票来有。

林延潮体从天子之意,当即将刘綎封为伯爵,虽说流爵不是世爵,但仍作为奖励武人进取之意。

天子见林延潮尊旨办事很高兴,要是其他文臣肯定为武将不可轻易封爵搬出一大堆借口。

这也是林延潮的本意,李如松,刘綎,麻贵等明军将领,对林延潮这位不歧视武将的阁臣都是心存感激。

九月杨应龙以及从犯两千余人尽献俘阙下,天子再度登上午门城楼,接受了林延潮为首的百官朝贺。

天子志得意满,高兴非常,并于城楼上颁布了平播大诏。

朕缵承洪绪,统理兆人,海澨山陬,皆我赤子,苟非元恶,普欲包荒。属者播州小贼杨应龙……

……于戏,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兹用布告天下,昭示四夷,明予非得已之心,识予不敢赦之意。毋越厥志而干显罚,各守分义以享太平。

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午门城楼下的百官万民闻此无不激动,随后杨应龙被拖至灯市口处斩,其余从犯两千余人皆带枷绕城一绕,然后发配辽东。

次日皇明日报,新民报,天理报将此平播大诏刊之传遍四方,士民无不振奋,四夷无不胆寒。

万历坐步撵由十几名太监抬着缓缓走下午门。至于太子则亦步亦趋跟在天子身后。

今日如此场合是太子第一次陪同天子接受百官的朝贺。

林延潮,沈一贯等九卿皆着吉服在城楼下一并向天子行贺礼。

“平播之役全仰仗吾皇圣武昭宣,揽独断之上谋,不以众嚣而微动,决进剿之长策,虽小败却弥坚,故疆吏有所依凭,军资有所请给,功罪有所分别,以致穷取奇捷,超古震今,威加四方!”

天子闻言龙颜大悦道:“诸位爱卿亦有其功。”

林延潮继续道:“臣愧不敢当,臣有一言向禀告陛下。”

天子笑容满面道:“朕今日很高兴,正要回宫接受嫔妃们的庆贺,林先生长话短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