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章 堪任资格(第2/3页)

家仆道:“老爷,我看此事不简单……”

对方朝赵志皋看了一眼,心想此人上了年纪,平日又是耳背,于是压低声音道:“老爷,我看很可能是那些清流作得手脚,与沈鲤与宋纁脱不了干系。”

徐显卿点点头道:“有道理。”

家仆道:“这廷议是申相国与杨太宰主持的,他们必会替老爷说话,我们还是等消息吧。”

徐显卿闻言颓坐在椅上然后道:“好吧,你再替我打探消息,廷议后什么情况你马上报来。”

“是。”

家仆走后,徐显卿心底烦躁,看了一眼赵志皋,但见对方大白天的竟在椅上打起盹来。

徐显卿见此不由感叹,要是朝堂上都是赵志皋这样的大臣就好了,整天都是算计来算计去,勾心斗角,真是令人生厌啊!

却说阙左门中。

面对吏部尚书杨巍的质问,在场的众官员心底都是暗中猜测,以往廷推官员时,也不是没有出现过,临推前堪任官员被弹劾而失去资格的事,但是这三名官员同时被议罪,却是头一回。

通政使张孟男再度起身道:“元翁,太宰,列位同僚,本官以为在会推时,三名堪任官都被议罪,此事或许并非巧合,或许是暗中有官员在其中暗生波澜,本官认为在此之机,应停止会推,对三名堪任官员进行调查,有罪问罪,无罪再推论,如此方是公允。”

张孟男来历不简单,前首辅高拱是此人的姑丈,高拱被罢官后,张居正也没有为难他,对他客客气气的,张居正倒台后,申时行上位,就让这人担任通政使。

历经数个首辅而不倒,张孟男靠的就是中立二字,他在朝中说话向来公允,不偏向哪一边。

张孟男说完,但听次辅许国突然阴阳怪气地道:“还要什么重推的,既然三名堪任官员都是待罪之身,唯有一人无罪,那么我等就推此人好了。”

其实杨巍不说,也有不少人知道最后一人是清流黄凤翔。

许国这话在沈鲤,宋纁耳中就有些难听了。

沈鲤与许国关系很微妙,当初张四维丁忧时,阁臣缺位。

若当时进行公推,沈鲤是很有希望的。但是张四维走时,他与申时行却一并向天子推荐了许国入阁。

于是天子不经会推,特简许国入阁。

此举看似破坏公例,但其实也是允许的,因为内阁这个位子,本来就十分特殊。

名义上是天子的顾问之臣,实际上干的却是宰相的事。

天子下旨,提拔一名侍驾官员没什么不可以的。

张四维,申时行如此之举等于将沈鲤挡在了门外。但是问题是许国在吏部,礼部任侍郎的时间很短,朝中势力十分浅薄。

特别是不经过会推,而是钦点入阁,破坏了公例,导致朝中很多文臣都不服他。就是因为势力浅薄,所以入朝后许国就处处依附于申时行。

沈鲤平日认为自己是堂堂正正做人,公公平平处事,从来不搞些阴谋诡计的事,但是到了这个地步,居然被人怀疑幕后操纵,他难免委屈。

沈鲤正色道:“此事背后似有风风雨雨,但是是否有人作手脚,若没有实证则不可轻易下结论。但是会推乃圣上钦定,若是因为一点事就取消,此举实是辜负了圣上的信任,所以本官以为会推不可取消,但堪任官员之人选可以再商议。”

“沈宗伯所言有理,既是太宰那边只余一名堪任官员,不如由沈宗伯试推举一二官员,我们也议一议,也免得再生事端。”许国继续暗讽。

沈鲤不苟言笑,此乃十足十的宰相气度,但见他言道:“许阁老,推举官员乃吏部之事,本官不敢擅替,相信杨太宰还有其他的人选。”

众人都是暗暗点头,沈鲤此举挑不出什么毛病。

但见杨巍道:“沈宗伯此言差矣,礼部侍郎位列三品,乃朝廷重臣,天子的股肱,哪里有那么多堪任之官员。如此吏部当初为何推举四人,不推举五人?岂有骤然说加就加的道理。”

“就算老夫手中替补人选,但是老夫有一事不明,这些弹劾之词,论罪之据,到底是真是假,为何如此恰巧。是不是以后官位出缺,只要有人捕风捉影的说几句,我们就将真正堪任的官员拒之门外?”

听了杨巍的话,众官员们纷纷点头。

申时行赞许的道:“太宰所言有理,司寇,总宪你们一人手掌刑律,一人检察百官,于方才杨太宰之言有什么看法?”

左都御史吴时来二人都是申时行的心腹。

他当然知道怎么说。

吴时来说一番话,简单概括就是挺申时行。

至于李世达当然是支持申时行,但对于沈鲤也很敬佩,而于林延潮更是有一份赏识,认为他是当世之才。

当下李世达出面道:“本官虽任大司寇,但也是任吏部考功,文选二司郎中,吏部侍郎,对于吏部差事,本官自付还是有资格说两句的。外人称吏部为铨部,是因为吏部有铨选官员的资格。”

“对于铨选官员看似风光,手握重权,但其实不然,这是天下最容易得罪人的差事。诸位别笑,这出缺的官位只有一个,但堪任之官员不止一人,无论选了谁,其他人都是得罪了,所以说杨太宰这差事不易。”

“还有吏部推举上报的官员,就贤还是就才?当然首推就贤,但被弹劾过的官员,就是不贤吗?若是真的不贤,那么我等在座的大臣哪个没有被人弹劾过?所以说堪任,堪任,就是堪堪适任而已,人无完人,金无赤金,因为小过而否其贤才,那么就是圣贤也是不足以为官了。”

听了李世达这话众人都是点头,三辅王锡爵道:“李司寇所言,真是释我等心头之疑惑,弹劾人难,但是荐举人也不易。”

“为国举才,但凭公心二字而已。若是畏首畏尾,推举一些没有过失,却庸庸碌碌的官员,也并非是举才之道。”

王锡爵此言的意思,就是让大家自己举荐,不要心底有障碍。

沈鲤点点头道:“不错,这数人堪任官员资格可以不取消,对于方才弹劾和论罪之事,大家心底有数就好了。”

听了沈鲤的话,许国正要反驳,这就这时突然外头道:“有陛下口谕!”

众官员一听,立即迎旨。

来宣旨的正是萧玉以及两名东厂校尉。

萧玉看了众官员一眼,然后道:“陛下亲谕,今日大理寺,通政司所奏报官员被弹劾行贿的事,朕已是知道了,今日诸位爱卿廷推礼部侍郎,朕甚是关切,现遣宫人旁听,若真有官员行止失人臣之道,着东厂缉拿!”

众官员听了心想,这唱的又是哪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