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7章 又见圣旨(第2/3页)

握有工部实权,这样才称得上是位极人臣,仕途到达顶峰了。

但要成为工部尚书,李子华搞出如潘季驯那样卓著的治河政绩,相反,他任河道总督以来,河工的事被他几乎搞成了烂摊子。

乌烟瘴气,索贿成风。

所以对于李子华而言,不能进一步就只能退一步了。

他再在河道总督任上干下去,万一哪天什么雷炸了,他可就惨了。

因此李子华无论是从上进,还是从自保的角度来说,都迫切要上位为工部尚书。

要成为工部尚书,那么在内廷就要有强援。

所以他看上了陈矩。司礼监有六名秉笔太监。秉笔太监与内阁大学士一样,也是论资排辈的,他陈矩排名也不靠前,但是此人很得天子的赏识和信任啊。

陈矩说话在天子面前很有分量,所以李子华就动了巴结陈矩的心思。

因此李子华当初听到林延潮要以疏通贾鲁河的事,给陈矩刻石立碑之事后,第一个念头就是卧槽,居然还有这种操作。

你林三元前脚刚杀了马玉,后脚就干出这样拍马屁的事情,你这等无耻程度,也是足够刷新我的三观。

李子华与林延潮素来是不睦的,他在河督任上也没少使小绊子,想让林延潮丢官,怎奈他的背景太硬。

现在听闻了此事,李子华如何能让林延潮得意。

所以他将疏通贾鲁河之事,由开封府负责,一来是恶心林延潮。你想拍马屁是吧,我就让你拍不成马屁。

河都修不了,你给我去哪里立碑。

第二件事,就是这个马屁,换我李子华来拍。

这件事舍我其谁,你们都不行。

所以李子华就要把林延潮从这件事里踢出局,但他也知道林延潮的性子,这等大亏,他如何能忍下去。

因此才有了之前视察黄陵岗河堤的事,他本想拿住林延潮的把柄,大意就是这件事我放你一马,但马屁的事交给我来。

结果林延潮软硬不吃,于是李子华心想没办法了,虽说林延潮再了得,也只是被贬至地方的五品官而已,他李子华只是担心得罪了申时行,但现在没办法了,还是自己的前程要紧。

于是以河道总督的身份介入此事,并暗中煽动开封府官员配合此事。

现在李子华听到林延潮提出了陈矩的事,心想狐狸终于露出尾巴了,他李子华在心底早把林延潮的人品鄙视了一百遍。

开封府沈同知听了大是不快,心想林延潮拿出付知远的名头,大家都也是算了,但是你摆出陈矩干什么?

疏通贾鲁河是官员之间的事,我们吵得再凶,也只是内部矛盾,你拿一个死太监来压我们是怎么回事?

明朝官员一贯是鄙夷太监的。

于是一股豪情涌上了沈同知的心头,但见他霍然起身道:“政务不是我等同僚议论,难道是出于宦官之口吗?”

沈同知此言一出,开封官员都是群情激愤,集体入戏。

大家一并心想,林三元啊,林三元,什么时候,你也背叛了革命,要投身阉党吗?

“不错,马玉前车之鉴在先!”

“我们怎么能听一名宦官的话。”

“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什么时候能让一个太监插手了。”

众官员们顿时浑身是戏,口叱怒骂,一副大义凛然,义正严辞,不畏权势,不媚权势样子。

见众官员如此,吴通判,马通判都是在心底大骂。

你们这样铁骨铮铮,我们怎么不知道。马玉在时,你们哪里去了?

陈矩在时,你们又去哪里了?

现在人家陈矩回京,你们倒是一个个跳出来,大义凛然,不屑为伍的样子。

国家大事,往往都是败坏在你们这群戏精的身上。

李子华心底默默鼓掌,心道大事定矣,今日林延潮真是差劲至极,有失平日水准啊。

李子华向林延潮问道:“林司马,现在还有什么话说?对了,差一点忘了,林司马现在还只是佐贰官,对于这样的事,恐怕还是拿不了主意,要不要与几位通判商量一下?”

“或者等贵府新任知府到任了再说?”

这时候李子华一旁的顾师爷,面露讥笑道:“老爷听闻新任归德府知府是原来莱州府的单知府,朝廷已是下文到吏部,就等过章了。”

李子华闻言看了林延潮一眼,故作恍然地道:“是单府台啊。”

顾师爷笑着道:“是,此人是老爷的旧属。”

李子华微微笑道:“倒是故人不错,林司马,单府台到任后,你可要好好的辅佐啊。”

林延潮不答,吴通判,马通判都是满脸悲愤。

吴通判悲愤的是,卧槽,果真归德府知府我老吴没分。马通判悲愤的是,李子华如此是故意羞辱林延潮啊。

疏通贾鲁河的事,就算开封府官员不出面闹,他也可以拿河道总督正二品大员的身份,强令此事通过。

就算这两种办法,他都不用,只要他的亲信单知府到任,那么此事也是板上定钉,一切都在他李子华的掌握之中。

如此林延潮根本没有什么翻盘的手段。

官位悬殊不说,他毕竟只是同知,佐贰官而已,在唯上的官场里,就算是知府,堂堂正印官都不一定,在这件事上能硬抗李子华,又何况他区区一个同知呢?

其实就算是省里出面,也不一定有用。

督抚,藩臬专职在于民生税赋,而河工是河道衙门的专务,这官司打部院,甚至是御前,天子,尚书们十有八九支持的也是李子华,而不会是省府。

当然马通判心底却不甘心,他心想林延潮或许还有什么翻盘的手段。

可是林延潮却开口道:“既是如此,下官无话可说,一切都依着制台的意思吧。”

此话一出,惊讶的反而是李子华。

他本以为以林延潮的性子,此事就算不成,他也是要闹一闹的。

他不可能就如此顺顺利利地就将自己策划已久的疏通贾鲁河之事,交给他人,拱手让给李子华。

但是林延潮就这么说出了,脸上也没有太多的失落,沮丧,或者是被强权力压下的悲愤委屈。

连沈同知他们也以为此事要经一番周折,连吴通判,马通判他们都出面力争了,为何林延潮上来就说了这么几句话,然后就表示认怂,一切任你们宰割,连脸都没有红一下,半句废话也没有。

李子华向林延潮道:“那林司马,此事就是这么定了。”

林延潮笑了笑,双手一摊道:“还能怎么办?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还是河督发话了,林某是心服口服啊。”

林延潮的话并不拖泥带水,但一点点不满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