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史上的奇迹(第2/2页)

随着大脑基因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了越来越复杂的影响因素,比如猴子、狗等社交性动物,大脑进化速度要比猫等独居动物更快,因为群居和社交需要更多的沟通与合作,对大脑的要求更高。独来独往的动物只要管好自己就行,当然不需要太大的脑袋。而人类无疑是社交能力极强的群居动物,以至于网络时代首先发展起来的就是社交网站,社交的需要已深深植根于生活之中,复杂的社交活动也大幅增加了信息量,对智力的依赖性更加深刻,这都需要更强大脑的支持。

所有这些因素中,直立行走是变化的根源,信息量增加是压力,营养改善是物质基础,具备了这些要素,大脑完全有理由变大,但不等于必须变大,具体如何变大取决于基因,最直接的生物学基础仍然是基因突变。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影响大脑发育的基因,这个基因只有100多个碱基,在其他动物身上非常保守,数亿年来很少突变,比如黑猩猩和鸡,二者在进化树上分开了3亿多年时间,却只有2个碱基变异,说明这个基因非常重要,不可轻易改变。

但是,在几百万年前,人类的大脑发育基因却突然加速突变,比其他基因突变快了70倍,短期内与黑猩猩拉开了十几个碱基的差异。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一基因并不表达蛋白,只是对其他基因起到调控作用,相当于一个连锁开关,打开以后很多灯光将相继亮起,人类的进化历程就这样充满了光明。

后来,科学家们又陆续发现了几个影响大脑发育的基因,有些基因一旦突变,人脑将无法增大,呈现小脑畸形。这种基因在胚胎发生期就产生作用,通过调节神经前体细胞增殖而影响脑容量,使得神经元减少,大脑皮层变薄,从而导致智力下降。特别是最近鉴别出的一个基因更让人吃惊,当它突变时,人脑就会变回400毫升左右的水平。而这个数字,正是200多万年前露西的大脑水平。

人脑与猿脑分道扬镳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赋予旧的基因以新的功能,其中涉及基因的复制与倍增,即所谓基因的新功能化,可以在不改变基因序列的前提下获得新的性状。通过基因组测序,研究人员已经了解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很多基因新功能化事件,都与大脑结构相关。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类还有一个丢失的基因,现在仍控制着黑猩猩的大脑容量,它位于一个抑癌基因旁边,并对这个抑癌基因起到调控作用。所谓抑癌基因,就是抑制癌症发生的基因,可以有效控制细胞的分裂与生长,如果抑癌基因失活,细胞分裂将失去控制。极有可能正是这个基因的丢失,导致抑癌基因的活性改变,使得人类大脑神经元增殖提速,智力随之飞速提升。

另外还有一些零散的证据表明大脑发展的逻辑。约4万年前发生了一次与脑磷脂相关的突变,而那一时间正好是人类艺术与音乐出现的时期,同时人类也开始大量制造工具,随后进入新石器时期。6000多年前的一次突变,则暗合了人类书面语言及农业与城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