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地形第十(第4/7页)

“北”,就是败北。将领不能判断敌情,用少数去打多数,用弱兵去打强敌,用兵也不懂得选择精锐,这就叫“北”。

这里关键是“兵无选锋”的“选锋”,用兵一定要“选锋”,把最精锐的士卒选拔出来,组成先锋队,像一把尖刀,插向敌人。可以说,没有选锋,就只有兵,没有锋,没有兵锋。

齐威王问孙膑,两军相向,“地平卒齐,合而北者何?”战场是平的,人数也差不多,为什么一方会战败,孙膑回答说失败的一方必然是因为“其阵无锋也”。

《尉缭子・战威》也讲:“武士不选,则众不强。”

这个思想给我们一个启示:你的选锋在哪儿?带队伍,一定要选锋。

杜牧注解说:李靖兵法有战锋队,就是拣选勇敢强健的士卒,每战都做先锋。

何氏注得很详细:“夫士卒疲勇,不可混同为一,一则勇士不劝,疲兵因有所容,出而不战,自败也。故《兵法》曰,‘兵无选锋,曰北。’昔齐以伎击强,魏以武卒奋,秦以锐士胜。汉有三河侠士剑客奇材,吴谓之解烦,齐谓之决命,唐谓之跳荡,是皆选锋之别名也。兵之用术,无先于此。凡军众既具,则大将勒诸营各选精锐之士,须矫健出众、武艺轶格者,“部为别队”,大约十人选一人,万人选千人。所选务寡,要在必当,择腹心健将统率,自大将亲兵、前锋、奇伏之类,皆品量配之也。”

士卒参差不齐,不能混在一起。如果混在一起,勇健的没有得到重视,没有荣誉感,没有战斗欲。疲弱的呢,天塌下来有高人顶着,上了战场,他躲在强者后面,出而不战。所以兵法说,兵无选锋,就要失败。

所以打仗一定要选出大刀队、先锋队、敢死队什么的,这才是兵锋。

历代都重视“选锋”军的建设,各有专门的命名。如春秋时晋国称“前行”,秦国称“锐士”“陷阵”,战国时齐称“伎击”“诀命”,魏国称“武卒”,唐朝时称“战锋”“跳荡”,等等。

从这些名字我们可以看出选锋军的意义。所以兵之用术,无先于此,用兵首先是用锋。部队动员集结后,大将要首先选各营精锐之士,大约十人选一人,万人选千人,部为别队,一是用于自己的亲兵,二是用着先锋,三是用于出奇设伏之类。兵锋,是战胜的关键力量。

明代于谦说:“御侮之道,莫先于练兵,练兵之要,必分其强弱。故兵法曰,‘兵无选锋曰北’,又曰‘兵以治为胜’,百万之众不用命,不如万人之斗;万人之众不用命,不如百人之奋,此言兵不贵多,贵乎精;多而不精,莫若少而精。”

东晋时,面临前秦强大军事压力,东晋大将谢玄选拔北方流民中勇劲之士,以刘牢之为参军,领精锐,每战用着先锋,百战百胜,号称北府兵。淝水之战,破苻坚百万之众,北府兵一战成名,始终是东晋最强劲的军事力量。后来建立刘宋帝国的刘裕,起家就是北府兵参军。他登基后,北府兵又成为刘宋的军事力量核心。

孙子的职业道德观: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郭子仪代表了中国人民几千年的终极梦想:荣华富贵,健康长寿,子孙满堂。

原文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阨、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华杉详解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阨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判明敌人企图、研究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制定用兵计划,这是上将之道。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有胜的把握;不懂得这些道理的,必败。

地形很关键,所谓天时不如地利。但也只是辅助条件,因为地利不如人和。人才是根本。不是说得地利不如得人,而是说得“道”之人,才能审地利、料敌情、决战得胜。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根据实际战局发展情况,如果己方有必胜把握的,主君说不战,也可以战。如果己方必败的,主君说必战,也可以不战。这还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所以,进不求战胜之名,退不避违命之罪,一切只为保护民众,真正有利于主君,这才是国家之宝啊!

为什么这样的人是宝呢?张预注解说:“进退违命,非为己也,皆所以保民命而合主利,此忠臣,国家之宝也。”进退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国家、人民和主君的利益,这是真正的忠诚。

何氏注:“进岂求名也?见利于国家、士民,则进也;退岂避罪也?见其蹙(cù)国残民之害,虽君命使进,而不进,罪及其身不悔也。”

进不是为了求名,见利于国家、人民,则进。退不怕得罪,如果进则有祸国殃民之害,君命让进也不进,哪怕因此得罪,也不后悔。

何氏这里自己发挥了:孙子所论,并非仅为了国家人民,而是“唯人是保,利合于主”。保护人民,保护将士们的生命安全,不要他们作无谓的牺牲,而利益呢,要符合主君的利益。主君的利益,和国家人民的利益,是有区别的。

这样的人,可谓:高超、正直、善良、忠诚、骄傲。

高超,是洞察本质,知胜知败,知进知退。

正直,是一身正气,不是在这一件事上正直,而是一贯正直,一贯有原则,所以无论他作什么决定,上上下下没有人怀疑他的动机,他才能有资格、有空间独断专行。

善良,是真正爱人民、爱国家、爱部下、爱主君,那种真挚的爱,没有一点虚假,每个人都能感受到。

忠诚,是真正忠诚于国家、人民和主君的利益,而不是忠诚于某人的指示。因为主君的指示,并不一定符合主君自己的利益。主君的判断不一定对。

骄傲,是所谓战胜之名,对他来说,毫无价值。他根本不需要一场新的胜利去证明自己。当别人拿这些去衡量他的时候,他觉得非常可笑。

谁是这样的国宝呢?岳飞是不是?岳飞不是。岳飞的进退,符合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但不符合主利,不符合皇上赵构的利益。迎还二帝,赵构做什么呢?北宋灭亡,赵构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因为他本来没资格当皇上的,却当了皇上。如果战,不用岳飞打,金国就可能把他哥哥送回来,这会给他带来巨大的政治危机。俘虏了敌国皇上是没有什么用的,因为别人另立新君,你手里的皇上就作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