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间人(第3/8页)

当我们一路前进时,学生们走到我身边来,一个接着一个。开始的时候,他们很有礼貌——毫无例外的,他们都告诉我这次游行不是针对个人的,他们不会因为我是美国人就怪罪我。通常他们会好奇地看我的反应,不过他们主要是想向我表达他们的想法。他们知道这次袭击是有预谋的;一共扔了三枚炸弹;这些炸弹来自3个不同的方向。我不知道他们的消息从何而来,不过所有人都这么说。3枚炸弹,3个不同的方向。这不可能是意外。美国的科技是全世界最先进的,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

“打倒美帝国主义!”“打倒美帝国主义!”

有一个年轻人告诉我,他叫吴明,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在读生。他的名字可能是假的;很多学生都拒绝告诉我姓名,而吴明是中国媒体上一个常见的笔名(它的读音听起来就是“无名”的)。然而这个学生看起来最为真诚,他问我,他是否能把他的感受写下来。我很高兴地把我的笔和纸递给他;因为一路在喊叫和行进中记录,我已经开始头晕眼花了。

这是春天里一个温暖的晚上,天气还未变得炎热,但路边的树已经长满了叶子,新生的枝叶伸展出来,形成一片绿荫。南京还有古城墙,我路过时匆匆地看了它两眼。夜晚的古城墙隐隐地呈现出深黑色,顶天而立。到处都是人,聚集在人行道上。警察站在路口,看着那些示威者——现在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节奏。坚定的喊口号:一声叫喊,一声鼓响,众人的齐声喊叫;一声叫喊,一声鼓响,众人的齐声喊叫。我们向前走,然后忽然跑起来,然后我们继续向前走。每次大家的脚步加快,吴明就放下了手里的笔。有一次,出现了一条新的口号:

“不吃肯德基!”“不吃肯德基!”

我不太确定我听到的对不对,于是我问吴明,人们在叫什么。“不吃肯德基。”他说。我们在一家肯德基的连锁店前放慢了脚步——中文的“Kentucky”是音译,就是“肯德基”;然后人群又往前涌去。过了一会儿,我看到了南京大学的大门,然后是麦当劳那金色的拱形标志。

“不吃麦当劳!”“不吃麦当劳!”

后来我才知道,中国的各个地方都发生了游行示威——这是自文革以来最激烈的反美游行。在北京,共青团组织了好几队的大学生,用公共汽车把他们送进大使馆区。学生们就在美国和英国大使馆的所属区域游行。国家电视台新闻播放了北京游行的镜头,全国的学生们很快就组织了起来。在四川的省会成都,游行抗议的人放火烧了美国总领事的家。他们用铁的自行车座,猛力地击打领事馆的防弹门,试图把它砸破。在北京,学生们往美国和英国领事馆投掷石头、砖块和墨水瓶。这种肆意毁坏公共实施的行为蔓延到其他的一些大使馆,其中包括阿尔巴尼亚大使馆。很显然,由于是阿尔巴尼亚这支少数民族的困境才激起了北约的行动,学生们为此感到愤怒。

然而南京早已不是国家的政治中心了,这个城市没有任何的外国大使馆或外国领事馆。好几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的游行队伍仍然在市中心兜着圈,寻找着目标。有时我们向前走,有时我们在麦当劳的金色拱形标志前停下,大声喊口号。当吴明把我的笔记本还给我时,我把它们放到口袋里;当重复的事情一再发生,就没什么必要记录下来了。拐一个弯,一阵猛跑,再拐一个弯:孙中山塑像。另一个学生靠近我说话:美国科技、三枚炸弹、三个不同方向。打倒美国,打倒北约。三个不同方向,三枚炸弹。不吃肯德基,不吃肯德基。我们向前走,我们奔跑。还是孙中山塑像。

另一群游行的人在南京大学旁边的麦当劳连锁店门口,向安静地坐在长凳上的罗纳德·麦当劳发起了攻击。第二天早上,我和那间麦当劳的一名员工谈话,她告诉我说那群人用木棍和竹竿把麦当劳叔叔砸烂了。中文直接把罗纳德·麦当劳叫做“麦当劳叔叔”。跟我谈话的员工看起来很紧张,她说今晚他们就会暂停营业,以避免有更多的暴力事件发生。外头,一片明黄色的玻璃纤维还粘在凳子上,那是麦当劳叔叔屁股剩下的一部分。

“打倒美帝国主义!”

几天之后,我让《华尔街日报》的中文助理帮我看看吴明草草写在我笔记本里的评论。可是她无法辨认出一句完整的话。

游行的第二天开始,已经没有必要再问人们任何问题了。如果我站在路边,人们就会走上来,对话通常都是这样的开头:“你来自哪个国家?”通常,人们会对我进行长篇大论的说教,直到我终于耸耸肩走开。对我来说,头天晚上的兴奋感已经逐渐消失了;追踪寻找信息和让信息追赶着你,这可是两码事。我想告诉人们,我只是一个剪报员——我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记者,我也无法发表中国人对我说的那些生气的话语。

一夜之间,餐馆和商店门口纷纷挂起了红色的国旗;一整天,学生的示威队伍都穿行在南京的大街小巷。电视直播一直在滚动播出:在贝尔格莱德被炸毁的大使馆,三名丧生的中国记者的照片。国家的媒体形容此次袭击是蓄意的,是“美国领导的北约”所做出的军事行动。北约和美国都发表了声明,宣称此次爆炸事件是一场意外,但这些声明都没有在中国国内的新闻里报道。如今还不清楚中国政府会如何应对这次袭击事件。

那天下午,我试着继续为我的那篇关于历史的文章做些研究,希望能分散一下自己的注意力,放松一下心情。我去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那是为了纪念1937至1938年扫荡了整座城市的屠杀事件而建立的。那年冬天,入侵的日本军队占领了南京,强迫国民党政府丢下首都,逃往内陆。攻城取胜之后,日本士兵洗劫了整座城市,杀害、强奸平民百姓。

60年过去了,历史学家仍然为当时的真相而争论不休,而死亡的数字则成了敏感的话题。中国的学者声称死了30万人,但很多国外的历史学家认为这个数据有所夸大。在日本,一些右翼组织彻底地否认了曾经发生过大屠杀的事情,而即使是相对来说中立一些的日本历史书,也宁愿称这次事件为一次“意外”。对中国人来说,它仍然是一个关于过去的最深的伤口;中国人讨厌由外来者告诉他们,事实的真相是什么。

纪念馆有以中文、英文和日文写成标语:

不要忘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