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胜利的阴影下 11.阴影后的反思(第2/3页)

王替夫可能是唯一一个跟希特勒一同进过餐的中国人,连大使馆的大使都没有过这种“殊荣”。在和希特勒的接触中,王替夫慢慢了解到德国要灭绝犹太人的计划,他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就利用自己负责发签证的机会,给大量的犹太人发了伪满洲国的签证,让他们通过伪满洲国逃难出去。大家都知道当时的中国上海的租界里,有一个犹太区,那里面的大量犹太人,就是通过王替夫在德国发出的这些签证,先到了伪满洲国,然后再上船到了上海的租界。那会儿太平洋战争还没爆发,日本人还没占领租界,不过就算日本人去了,对犹太人也没做过什么。

就这样,王替夫通过发签证的方式,一共拯救了一万多名犹太人。后来德国人发现了这件事,王替夫受到了严厉的斥责,并被调职回伪满,他居然一直到上了火车还在发签证,甚至火车都开始启动了,他还在坚持签证,一边签一边顺着车窗往下扔,车窗外是无数犹太人,在眼巴巴地等待着他扔出的签证,因为那就是这些犹太人的救命稻草。当然了,王替夫回到伪满洲国后,整个后半生都过得比较惨,战争失败后更是被定为汉奸,幸运的是没有被枪毙,还一直活到了90多岁。后来以色列还派人来中国的哈尔滨找到他,中国人这才知道我们也有一个“辛德勒”。王替夫的一生具有多种相互矛盾的身份,他是一个汉奸,还有纳粹的身份背景,但是他也是救了一万多名犹太人生命的救星。当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评断一个人的时候,不能简简单单地看他头上的标签,还要看他究竟都做了什么事。

还有一件小事,发生在吉林的一个叫辽源的地方。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但是“二战”到了末期的时候,美国特别重视这个地方,因为日本在横扫东南亚的时候,在菲律宾、印尼和新加坡等地,逮捕了大批的盟国将领,有二十六七人,这些人先被关押在台湾,后来又辗转运到伪满。由于日本一直觉得到了最后大决战的时候,日本本土和满洲将是他们最后的战场,所以把这些人关在伪满,到时候还能充当人质。

后来我们看历史书的时候,通常都是说,日本把被抓的盟军将领关押在奉天看守所,其实并不是,而是奉天看守所在吉林辽源的一个分所。美国后来得到情报,就酝酿着要解救这些将领。到了8月10日,日本通过瑞士大使馆,表示要按照《波茨坦公告》的协定投降的时候,美军就冒险派飞机来到了吉林上空,在辽源空投特种兵,准备赶在日本投降的同时,随时解救这些将领,因为美国担心日本会在投降之前暗杀这些人。由此可见,这些将领的身份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被日本抓捕的将领具体都是些什么人呢?有菲律宾美军的总司令——温赖特将军,新加坡英军总司令——帕西瓦尔将军,这两位都是中将,是被俘的将领中军衔最高的。1945年9月2日,日本在“密苏里”号上签署了投降书,如果大家去看当时的历史照片,麦克阿瑟大帅背后站着两个人,这两个人不是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将领,而是这两位被日本关押了好几年的中将,而且温赖特将军已经瘦得有点像集中营里的犹太人了。麦克阿瑟对这两位是心怀愧疚的,当时他用了五支派克笔签署投降书,这五支笔中的两支,后来就分别送给了这两位中将,还有一支送给了麦克阿瑟的妻子,一支送给了他的母校——西点军校,一支送给了美国国会图书馆。

可见,在美国人心里,只有签署了投降书,那才算是真正的投降,打仗过程中投降了不算投降。如果是在东方的民族里,比如韩国、日本和中国,投降的人回国之后都要严格审查、判刑,恨不能枪毙。但在西方的战争伦理中,温赖特将军和帕西瓦尔将军都还是英雄,不但给予他们崇高的荣誉,而且日本投降时签字使用的两支笔还送给了他们。只可惜,温赖特将军一直很郁闷,将自己在菲律宾投降的行为视作人生之耻,回到美国后不久就郁郁而终。

被日军逮捕的盟军将领,除了这两位级别较高的中将之外,还有一位英军在马来西亚的司令——史密斯少将。这位少将比温赖特将军郁郁而终得还早。为什么呢?因为他被日本小兵打了两记耳光,这些英国军官都是贵族出身,从小养尊处优,如今打了败仗,被当成战俘对待,居然在日本的战俘营里还被一个无名的日本小兵拳打脚踢,扇了耳光,所以他特别郁闷,没等被解救出来就郁闷而死。

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大家本来都以为他死了,但他却没有死,他是香港总督杨慕琦。杨慕琦听起来是个中文名字,但其实这是一个英国人,因为当了香港总督,所以才有中文名字。在辽源解救盟军将领的时候,把杨慕琦也救出来了,还有荷兰在东印度,也就是印度尼西亚的总督和总司令。这些重要的人物都被关在吉林的辽源,在战争的最关键时刻,没等日本人动手,美国的特种兵把他们都救了出来。当然,也要依赖东北广大老百姓的协助。

以上是发生在伪满洲国的两件有意思的小事,还有另外一件跟中国有关的小事,也很有意思,这件事叫作“太平洋战场上的最后一场海战”。8月15日,日本投降的消息一公布,举国欢庆。当时谁离上海最近?肯定是中美合作所的特工离上海最近。中美合作所是戴笠的军统和美国的情报部门共同建立的。在广大中国人民脑海中,中美合作所是最坏的,因为国共内战的时候中美合作所确实做了很多坏事。但在抗日战争期间,中美合作所还是正面抗日的。所以一听说日本投降了,中美合作所的特工马上征集了三艘帆船,打头的一艘率先扬帆冲向了上海。

这艘打头的帆船上,为首的是几名美国的少尉,还有一些中美合作所的中国特工。船刚驶达上海长江口的崇明岛,突然迎面遇见一艘日本大帆船,美国人一看是日本船,就下令升起星条旗,准备开始海战。因为海战是有荣誉感的,必须要升起旗帜,让你知道我是美国海军,然后才能开战。结果这艘日本大帆船还没接到天皇的投降命令,船上有一个小炮,中美这艘帆船上没有炮,只有一挺重机枪、两挺轻机枪,还有两个火箭筒,每个火箭筒上有五发火箭弹,再加上一堆小手枪之类的。

两边就这么开战了,日本先开炮,双方都打得很壮烈,中美这艘帆船的桅杆被打折了。在波澜壮阔的太平洋上,各种航空母舰和战列舰轮番登场过了,然而最后一场海战,居然是在两艘帆船之间进行的,整场海战特别像三百年前的帆船海战,日本打了两炮之后,中美开始拿火箭弹打,然后是重机枪扫射和轻机枪扫射。最后日本帆船上战死了40多个日本人,重伤30多个,仅剩下4个日本人没有受伤,投降举起了白旗,一名日本大尉军官献出了指挥刀,美国上尉接过了指挥刀,接受了日本帆船的投降,然后直奔上海。这就是太平洋战场上的最后一场海战——帆船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