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张勋和他的北洋 6.复辟舞台的搭建(第2/2页)

这么看来,宣战对我们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于是段祺瑞就找到黎元洪说,咱们加入协约国,向德奥宣战吧。黎元洪当场大惊失色,坚决不同意宣战,因为中国当时所有的陆军,尤其是从小站练兵训练出来的北洋军队,都是在德国军官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连装备都是德国的毛瑟枪和克虏伯炮,可以说,中国的北洋军就是德国人训练出来的军队,他们对于德国和普鲁士军人有着无限的崇拜,他们都相信德国绝对输不了。所以黎元洪坚决不同意向德国宣战,在黎元洪的鼓动下,国会也反对宣战,一大堆的知识分子也不同意宣战,比如梁启超等,大家都说,如果段祺瑞向德国宣战,中国肯定会亡国。

各省的督军也都开始鼓噪起来,反对宣战,但督军的想法和知识分子又有所不同。段祺瑞虽然是北洋系的大佬,但他长期身居高位,已经不直接带兵了,手上其实一个兵也没有,兵都在各省的督军手上,而且每一名督军还都兼着至少一个师的师长,所以督军们觉得,段祺瑞口口声声要宣战,但他手上却没有兵,一旦宣战了,那不就得让督军们去打仗吗?难道要让这些由德国军官亲手训练出来的军队,去欧洲战场上和德国人打吗?这事绝对不行。

于是,段祺瑞就在北京召开了一个督军大会,把各省的督军都召集来,跟大家说了一件很机密的事情,那就是日本许给段祺瑞的好处。日本当然是很早就向德国宣战了,而且也在战争中损失巨大,不过现在美国也参战了,整个战局由美国来带头了。日本本来是不希望中国宣战的,因为宣战是有红利的,日本想要独吞亚洲的宣战利益,结果现在美国一直鼓动中国宣战,日本也就听从美国的意见,希望中国参战,而且日本给中国开出的条件比美国的还好,美国只承诺取消“庚子赔款”和放弃治外法权等,日本则直接提出,如果中国参战,日本就帮中国训练参战军队,还无偿给中国提供贷款和武器。段祺瑞还进一步向各省的督军承诺,一旦宣战,他不光提供军饷和武器,还给每个省扩充一个师的兵力。

既给钱,还给武器,又帮忙练兵,还给扩充兵力,在这么大的好处的诱惑下,各省的督军顿时不再反对宣战了,他们回到各省,纷纷向全国发表通电,支持宣战,民国时代是一个通电政治的时代,大家有事没事都爱用通电来表明自己的立场。督军们这一通电,府院之争也就越发地僵持不下了。其实早在这之前,黎元洪就已经被迫让了步,跟德国断交了,但断交归断交,直接向德国宣战就是另一回事了。宣战是总统的特权,只要总统不开口,宣战就不合法理,美国的宪法也是这么规定的,只有总统才有权力代表国家对外宣战。总之,黎元洪坚持不肯宣战,段祺瑞说你不宣战拉倒,我直接越过你,由国会来代表国家宣战,而且国会已经被说服得差不多了,再加上我们的《临时约法》里,对宣战权力这件事写得也不是很清楚,可以钻这个空子。

如果国会单方面向德国宣了战,总统也就没法阻拦了,没想到这个时候段祺瑞的手下办坏了一件事。段祺瑞本身是个很有道德的人,他是信佛的,常年吃素,不抽烟,不喝酒,不贪不腐,两袖清风,相当高风亮节,后来日本人侵华的时候,段祺瑞宁可到天津去当寓公,也不肯向日本人妥协,日本人想让他组成华北汉奸政府,他就跑到上海去。可就是这么有道德的一个人,却不懂文明。有道德没文明,这也是几乎所有北洋军头的最大特点,段祺瑞手下的人也跟他一样,基本上是些大老粗,根本不懂得“文明”二字对议会的重要性,要搞定议会,让议会同意宣战,不能靠耍流氓和蛮力,而应该去耐心游说。

结果到了议会要投票决定是否宣战的那一天,段祺瑞手下又把袁世凯称帝那一套伎俩拿出来了,搞了好多公民请愿团,来表达渴望宣战的心情。段祺瑞还不知道这是自己手下的人组织的,他还挺高兴,以为真的有公民请愿团来支持自己。要知道,这些所谓的“请愿团”,其实就是花钱买来的便衣警察、地痞和流氓,这些人一时没控制住,就把前去维持秩序的国会议员给打了,而且还冲进了国会,闹得一塌糊涂,导致国会的议员们震怒,他们本来已经差不多接受了宣战的提议,这回坚决反对宣战了,段祺瑞又没有袁世凯那么强势,不敢把国会议员囚禁起来强迫他们支持自己。最后,段祺瑞弄巧成拙,碰了一鼻子灰,不仅没能得到国会的支持,反倒因为组织地痞和流氓殴打国会议员,而被黎元洪抓到了小辫子。

府院之争达到了高潮,段祺瑞和黎元洪之间的合作彻底破裂,两人形同水火。黎元洪以大总统的身份下令,解除了段祺瑞的总理职务,段祺瑞一怒之下跑回了天津,也发了一个通电,表示总统若要按照《临时约法》来解除他的总理职务,需要有总理的副署的签字,因为段祺瑞没有副署,所以黎元洪没有资格解除他的总理职务,是非法操作。段祺瑞这边的通电一发出来,国务委员们立即纷纷辞职,结果导致整个内阁里一个国务委员都没有了,黎元洪成了光杆总统,赶紧拉着国会一起呼吁全国团结,等等。

直到这个时候黎元洪才意识到段祺瑞的厉害。段祺瑞和黎元洪一样,手底下并没有兵,但段祺瑞毕竟是北洋系的一把手,全国有11个行省的督军都是北洋军头,段祺瑞一声令下,这11个行省立马都宣布独立了。这可比孙中山先生的二次革命厉害多了,二次革命的时候,是由四位国民党的督军宣布独立,这回居然有11个之多,而且这些行省不光是独立,还在天津成立了总参谋部,直接出兵了,打先锋的就是张勋的拜把子兄弟倪嗣冲,倪嗣冲从安徽发兵,部队很快就到了天津。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黎元洪是彻底傻了,情急之下,他想出了一个下下策——电召张勋率部进京调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