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1秒抓住别人的注意力(第2/3页)

而当你说“想象你是个抠门的财务人员”时,就相当于给对方设置了一个身份。这时,他就会自然地集中到“成本控制”这个角度去看你的方案。不但态度会更认真,建议也会更靠谱。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很多女生会抱怨,当自己问另一半“你觉得这件衣服/包包/妆容好看吗”的时候,对方总是千篇一律只会说“好看”,感觉有些敷衍。这其实是有点难为人了,因为对方首先是你的伴侣,基本上,他“有义务”觉得你好看。另外,他又不是时尚领域的专家,不可能主动提出有意义的评价。所以你要主动告诉对方,你需要知道的,是“哪个角度或场景”的“好不好看”。

比如,跳出伴侣的身份,换成客户的角度、同事的角度、长辈的角度,你可以问:“如果你是我的同事,你觉得,我穿这身衣服看起来专业吗?”又或者是:“以长辈的角度来看,你觉得我拎这个包,会不会显得不够稳重?”

总之,当你需要让别人认真思考,给你有建设性的意见的时候,可以给他设定一个身份。有了角色感,对方才知道该从哪个角度去看问题,知道应该关注什么、给出什么方向上的建议。

+•延伸思考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你不能给一个太空泛、范围太广的角色,不然对方还是没办法集中精神。比如,“假如你是老板,会怎样看我的提案”就不是个好问题,因为老板考虑的因素很多,而“抠门的财务人员”在探讨成本问题的时候,就有较好的角色意识。

另外,除了你自己设定的角色之外,还可以问问对方:“你觉得还可以以哪种身份,从什么角度去看这个问题?”这样往往会有意外之喜,帮助你们更全面、更深入地分析问题。

来条“话尾巴”,让他听懂话里有话

任务交代完毕的时候,

下属心里应该是“逗号”而非“句号”。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是一个公司的主管,刚来的新人往往只听到任务字面上的意思,没有理解到他真正的任务是什么。比如我让他把发票交给财务部,是想让他跟进整个报销流程,可他把发票一交就走了,再也没有下文,我该怎么提醒他呢?

常见的说法:“请你把发票交给财务部。”

更好的说法:“请你把发票交给财务部,至于报销的后续进度,到时候我就问你咯?”

?•为什么要这样说

在工作状态下,不能指望别人自己去领悟你的言外之意,所以交代任务时,要尽量清楚详尽。然而另一方面,说话太啰唆,反复强调同一件事,不仅会显得不信任对方,还会降低沟通的效率。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在交代完任务之后,加一个疑问句式的“话尾巴”。

比如前面这个例子,如果你只是说“请把发票交到财务部”,对方很可能交上去就不管了,根本不去想后续进度怎么跟进,很可能中间出现一点小问题没人盯,这笔账就迟迟报不了。而即使你加了一句“这件事情就由你负责”,对方也很可能不明白你所谓的“负责”,范围有多大,包括哪些细节。

这时候你可以加一个疑问句式的“话尾巴”,比如:“至于报销的后续进度,到时候我就问你咯?”与陈述句结尾相比,这种问话式的结尾意味着“这件事还没有结束”以及“你应该随时跟我汇报”。

你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的领导交代给你一项任务,说“这件事就由你负责”,你的脑子里就会打一个句号,就算再想问点什么(比如责权的限定),也会担心问太多会让领导心烦。可是,如果他说的是“到时候我就问你咯”,那就暗示你是随时可以跟他沟通的,你心里就会出现一个逗号——这件事情才刚刚开始。

所以,为了确保对方不只停留在字面意思上,别忘了在布置任务之后,加一个尾巴:“这件事的后续进度,到时候我就问你咯?”对方听到你这么说之后,就不会只是单纯地把发票交给财务部,可能还会顺便问一下财务,核销大概什么时候会搞定,有没有对接人的电话,还缺不缺什么材料,要不要填什么单子之类的问题。中间有任何他搞不懂的地方,也会随时跟你汇报,你就不用担心进度了。

+•延伸思考

有一种说法是,布置工作的时候要讲五遍,分别是:(1)领导讲一遍;(2)下属复述一遍内容;(3)下属谈自己对工作目的的理解;(4)下属谈自己对可能遇到的困难的预估;(5)下属谈有没有别的代替方案。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这样做当然更加保险。但是日常交代工作,不可能处处都这样费事。一般情况下,加个“话尾巴”,让对方心里打上逗号而非句号,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方法。

你可能会觉得,明明是对方不理解,为什么要我辛苦地多讲一句话?因为,如果下属没有理解真正的任务是什么,导致事情没办妥,你也得承担连带责任。而且,清晰简洁地布置任务,也是领导力的一部分。只要多花几秒钟,加一句“话尾巴”来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也许就可以省掉一个大麻烦,何乐而不为呢?

用“戏剧感”创造惊喜

不以激发好奇心为前提,

再好的故事也出不来效果。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在一个眼镜企业做营销,时常要在发表会上介绍新产品,我觉得自己已经解说得很详尽了,可我的上司还是觉得我介绍得十分无趣,我该怎么办?

常见的说法:“大家好,今天我要介绍一种新型眼镜,它解决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常见的困扰,那就是眼镜戴久了眼睛会酸……”

更好的说法:“你知道吗?戴眼镜的人最常见的抱怨,就是眼镜戴久了,会觉得眼睛发酸。现在想象一下,如果有种眼镜就算戴上一整天,也根本不觉得眼睛有任何负担,是不是很神奇?告诉你,其实你根本不用想象,它已经被发明出来了,就是我手上这副!”

?•为什么要这样说

同样的内容,有的人讲起来索然无味、平淡无奇,但有的人却能讲得荡气回肠,让人惊叹连连。两者的区别,往往在于有没有掌握“创造惊喜”的小秘诀。

比如,同样是介绍一款眼镜,如果按照“做报告”的思路,就是平铺直叙、规规矩矩的。可是,如果按照戏剧化的思路,则是先激起对方的好奇心,再给对方期待感,最后让他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惊喜。这样,对方的心自然就被你紧紧抓住了。

这就好比相声里的“抖包袱”,相声演员要先“铺梗”,用一唱一和勾起听众的好奇心,铺得差不多了,再抖出包袱,才会让人大呼过瘾。在说话中,你也可以利用这种陈述方式,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