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第4/4页)

戏为六绝句(选一)

王杨卢骆当时体②,轻薄为文哂未休③。尔曹身与名俱灭④,不废江河万古流。

【注解】

①《戏为六绝句》是作于上元二年(761),是一组以诗论诗的绝句。此为第二首。

②当时体:初唐时代文学的风格。

③轻薄为文:时人讥笑四杰之辞。哂:讥笑。

④“尔曹”句:比喻四杰的诗文流传久远。尔曹,你们,指哂笑者。

【赏析】

这首诗评论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首句写四杰的文体是当时的风尚,二句写对四杰讥笑者至今未休。三四句以“哂未休”者“名俱灭”与四杰文“不废”对比,对四杰的诗文予以肯定,他们的诗文如江河一样万古长流。表述了杜甫的文艺评论观点:评论作家,不能脱离时代条件。

绝句二首(选一)

迟日江山丽①,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②,沙暖睡鸳鸯。

【注解】

①迟日:春日天长,古人称春天的太阳为迟日。②泥融句:泥日融软,燕子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写于成都草堂,描绘了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光,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全诗每句描写一个画面,既有江山花鸟的整体图景,又有燕子、鸳鸯的特写镜头,特别是燕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相映成趣。诗中没有一字明写诗人在春光中的感受,但却处处洋溢着诗人陶醉其中的愉悦心情。诗中两两对仗,字斟句酌,浑然无成,独具艺术功力。

野老

野老篱边江岸回①,柴门不正逐江开。渔人网集澄潭下②,贾客船随返照来。长路关心悲剑阁③,片云何意傍琴台④?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注解】

①野老:杜甫自称。

②澄潭:指百花潭,是成都草堂南面的水域。

③剑阁:即剑门,在今四川。

④片云:诗人自喻,言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琴台:成都的一处名胜,这里代指成都。

【赏析】

这是一首感怀之作。诗人历经战乱颠沛之苦后,住在成都郊外时所作。诗的前四句诗人极力铺排,勾画了一幅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后四句笔锋一转,由闲适的心境又生出对国家兴衰的极度关怀和感慨。表达了一种流寓剑外、报国无门的痛苦,前后两种境界,互相映衬,虽语句平淡,却一唱三叹,意蕴深远。

img4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②,高者挂罥长林梢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④。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⑥,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⑦,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注解】

①茅屋:即成都近郊浣花草堂。

②挂罥:挂结。

③塘坳:低洼积水处。

④恶卧:睡时不安静,胡蹬乱踢。

⑤何由彻:如何挨到天明。

⑥庇:覆盖。

⑦突兀:高耸的样子。见:通“现”。

【赏析】

这首诗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反映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末两句忽开异境,从切身的体验,进而想到众多百姓的贫寒交加,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的出现。写的是自己的几间茅屋,表现的却是诗人宁为天下人的安居而牺牲自我的可贵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感情。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①,名成八阵图②。江流石不转③,遗恨失吞吴。

【注解】

①“功盖”句:谓诸葛亮为相,建立蜀国,三分天下,功业盖世。

②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军事创造。

③“江流”句:历来相传,夔州有八阵图石,江流不能冲散。

【赏析】

这首诗写于大历元年(766),是诗人初到夔州看到八阵图遗迹时所写的一首咏怀诗。首二句高度赞颂诸葛亮的卓著功勋,他对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功劳盖世。后二句抒发感慨,对其事业未成寄以同情。这首怀古绝句,融议论于诗中,把怀古与述怀相融为一,给人一种遗恨悠绵、余意不尽之感。

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③,未有涓埃答圣朝④。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⑤。

【注解】

①“西山”句:西山在成都西,因年积雪,又名西岭。三城,指松、维、保三州。

②南浦:指成都南郊外水边地。

③迟暮:指半老,杜甫当时五十岁。供多病:指年老不能再有所作为,晚年全交给疾病之身了。

④涓埃:涓指细流,埃指微尘,比喻微末。

⑤人事:世事。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眺望西山所生伤痛忧愁之情的诗。诗中蕴含着诗人对吐蕃侵扰的深沉忧虑,也有天涯漂泊,亲人相思的无限感慨。全诗意境壮阔悲凉,充分表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诗风。

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①,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②,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怜俜十年事③,强移栖息一枝安④。

【注解】

①幕府:古时行军,以帐幕为府署,故称幕府。

②风尘荏苒:比喻战争不断绝。荏苒:犹辗转。

③“已忍”句:指战乱以后已忍受了十年的困苦生活。伶俜,困苦之意。

④“强移”句:强是勉强之意。杜甫当时作节度使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是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只能勉强任职,以求暂时安居。

【赏析】

这首诗写于代宗广德二年(764)秋,杜甫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在严武幕府时作此诗。开头四句与诗人独宿幕府所见所闻,描写了一幅凄清的秋夜景图。后四句抒情,感事伤时,表现作者对于国事动乱的忧虑和自己飘泊流离的愁闷。因此使诗人无心赏看天上美好的月色。对风尘荏苒的动乱时代自己辗转流离而愁思百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