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别集(第2/13页)

(二)从《尊前集》采录者

《尊前集》有李王词五首,又有李王词八首,又有李王词一首,共十四首。其中《浣溪沙》二首乃中主词,误以为后主作。盖宋人称“李王” ,皆指后主也。《更漏子》二首“金雀钗” 、“柳丝长” ,乃温飞卿作,见《花间集》,此亦误入。其他十首,皆后主作。此本悉数采录,惟《更漏子》第一首“金雀钗” 亦予录入,似未考其同为温飞卿词。《望江南》二首则并合为一首之两叠。又《子夜啼》“花明月暗” 一首,又见于杜安世之《寿域词》,然马令《南唐书》已言后主乐府有“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之句,《古今词话》亦云后主为小周后作此词,则此为后主所作无疑。或杜安世偶书此词,为后人辑集时羼入,亦未可知。《子夜啼》调名未见出处,此本改题为《菩萨蛮》。《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一首,《本事曲》、《后山诗话》、《草堂诗馀》、《花庵词选》均以为李冠所作。《乐府雅词》以为欧阳修作。惟《尊前集》以为李后主词。《全唐词》、《历代诗馀》从之。按此词亦在欧阳修《近体乐府》中,其为李冠词抑欧阳修词,尚未可定,然必非后主词也。林大椿在《唐五代词校记》中云:“《南唐书》载李冠善吹洞箫,悲壮入云。元宗将召之,会军旅事兴,不暇。周显德中,北游梁、宋,每醉辄登市楼长啸,后不知所终。李冠虽与后主同时,而冠善吹箫,未传有他词于世,且《尊前集》题李王作,则《本事曲》之说,未足证信。” 按林氏此说甚谬。此李冠乃北宋初人,《花庵词选》有李世英词二首,其一即此阕,其二为《六州歌头·咏骊山》。花庵注云:“名冠,山东人。” 是李冠即李世英也。其人与王樵、贾同齐名,著有《东皋集》,今佚。山东长清县学宫旧有《重修文宣王庙记》石刻,李冠撰并书,天禧二年八月十五日立。碑阴有《增修文宣王庙记》,亦李冠天圣四年所撰。可知其人时代稍早于欧阳修。《后山诗话》记王安石盛赞李冠“朦胧淡月云来去” 之句,则此词为北宋李冠作,可以无疑。《本事曲》撰者杨绘与苏东坡同时,其书虽多不实,而此词则可信也。李冠此词,后世选家常有采录,林大椿殚力于词学,乃不知北宋有词人李冠,而以南唐之吹箫李冠当之,可谓失之眉睫矣。总计此本采录《尊前集》中李王词共十三首,并合其二,则为十二首。除去中主二词,则为十首。然此本于《虞美人》调下注云:“《尊前集》共八首,后主煜重光词也。” 此不可解,岂其中有二首原已删去,而为后人重入者耶?

(三)取资于其他选本、杂著者

《临江仙》、《浣溪沙》、《浪淘沙令》取于《西清诗话》。《浪淘沙令》又见于《花庵词选》。《捣练子令》出于《兰畹曲会》(《尊前集》亦有此词,冯延巳作)。《破阵子》出于《东坡志林》。《菩萨蛮》“铜簧韵脆” 见《古今词话》。《乌夜啼》“林花谢了” 见《乐府雅词》,调名《忆真妃》,不著撰人姓名,字句亦小异。或者依别本录入。《长相思》亦见《乐府雅词》,题孙肖之作。此本注云:“曾端伯《雅词》以为孙霄之作,非也。” 可知亦别有依据。

集中未注明出处者:《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一首,《望江梅》“闲梦远” 一首,《菩萨蛮》“蓬莱院闭” 一首,今皆无可踪迹。明人辑《花草粹编》均有之,乃录自此集者也。《望江梅》一首实是《望江南》二首,误合为一,又误“南” 为“梅” 也。

二主词之先见于北宋人书如《尊前集》、《兰畹曲会》、《本事曲》、《古今词话》、《西清诗话》者,文字已多异同,入南宋则《草堂诗馀》、《渔隐丛话》、《花庵词选》诸书所载亦不一。至后世则《草堂诗馀》版本滋多,所录二主词递有增益;明人所编《词林万选》、《花草粹编》、《词统》、《词的》诸书,均各有窜改。故今日而求二主词原本,已不可得。诸家校辑,亦莫能定孰为主本,只能以意为去取,择善而从。

王国维以此书注中引曹功显节度、孟郡王、曾端伯诸人,考定此书之编辑者当在绍兴之季,曹功显已拜节度之后,加太尉之前。余以为此但可考定《玉楼春》、《子夜歌》、《谢新恩》诸词传录之年限,而非此书编刊之年代也。《临江仙》残阕后原注引用《西清诗话》一条,其下并有按语,此按语乃苕溪渔隐胡元任之言。因知此词此注乃录自《渔隐丛话》,则此书编集之年代,必在《渔隐丛话》版行之后。考胡元任自序其《丛话》前集六十卷在绍兴十八年戊辰(1148)春,其后官闽中,及归苕溪,又撰后集四十卷,序于丁亥,则为乾道三年(1167)矣。今世传本于前集序文后有“绍兴甲寅槐夏之月陈奉议刊于万卷堂” 一行。甲寅乃绍兴四年(1134),其时元任尚未命笔撰此书,岂能先已刊版?此“绍兴” 二字必“绍熙” 之误。绍熙五年,岁次甲寅(1194),此陈奉议为《渔隐丛话》刊版之年也。窃以为《南唐二主词》之编集,当在绍熙五年以后,而长沙书坊刻此集,当在宁宗朝,故不得谓之南宋初也。

三 辑补

南唐二主词补遗之辑,始于吕远。其刊本末有《捣练子》“云鬓乱” 一首,其他诸本俱无,可见是吕远据《词林万选》补入。其后刘继增又补入八首,王国维补入十二首,其九首与刘辑本同,实增入三首。唐圭璋又增入一首,共十三首。此十三首,十之七皆非后主词也。兹分别考论之。

《捣练子》一首,吕本注云:“出升庵《词林万选》。” 刘、王二家从之。然此词《词林万选》以前未见选录。“斜托香腮春笋嫩” 之句,宋人尚不肯为之,而况唐五代人?显是明人俗曲中语,或竟是升庵伪撰,必非后主作也。

《浣溪沙》第一首“风约轻云” ,刘、王二家均据《草堂诗馀》补入,以为中主作。按洪武本、荆聚本《草堂诗馀》所载此词,题下均无作者姓名。惟此词前适为李璟“手卷真珠” 一首,汲古阁本《草堂诗馀》始在此词下题李景作。沈际飞订正本《草堂诗馀》则题为苏东坡作。又注云:“旧刻李景,误。” 汲古阁刻《东坡词》“浣溪沙” 题下注云:“旧刻四十五首,考‘风压轻云贴水飞’是李后主作,‘玉碗冰寒滴露华’是晏同叔作,俱删去。” 然而元延祐本《东坡乐府》中有此“风压轻云” 一首,而诸本二主词中均不收此作,诸家选本亦未见有以此为后主词者。至于“玉碗冰寒” 一首则实在《珠玉词》中,而延祐本《东坡乐府》则无有。可知“玉碗冰寒” 确为晏同叔作,毛氏删之,是也。“风压轻云” 则确为东坡作,毛氏删之,误也。刘、王二家以此词补入二主词,亦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