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十九首)(第2/5页)

[6]“会”,将要。假定的口气,有预期意。

[7]“天狼”,狼星。古代谈天文者以为主侵掠、盗贼、贪残等等。《楚辞.九歌.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时西夏常与宋开衅,词意盖有为而发。云“西北望”,地望亦合。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1]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3]。我欲乘风[4]归去,惟恐琼楼玉宇[5],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6],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7],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9]。

[1]熙宁九年(1076),仍在密州。

[2]“天问”,《楚辞》篇名。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

[3]戴叔伦《二灵寺守岁》:“不知今夕是何年。”又《容斋随笔》卷十五“注书难”条引“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之句。按此二句见于唐人小说,假托牛僧孺作的《周秦行纪》。

[4]《列子.黄帝》:“竟不知风乘我邪,我乘风乎。”

[5]《酉阳杂俎》前集卷二:“翟天师名乾祐,峡中人。……曾于江岸,与弟子数十玩月。或曰:‘此中竟何有?’翟笑曰:‘可随吾指观。’弟子中两人见月规半天,琼楼金阙满焉。数息间,不复见。”此词虽系想象,或亦用传说故事。

[6]李白《月下独酌》四首之一:“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7]月渐西下,“转”“低”都指月的动态。

[8]“不应有恨”,指月而言,言月不知有人世的愁恨,它自己忽圆忽缺也就是了,为什么偏在离别时团圆呢?《司马温公诗话》:“李长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以为奇绝无对。曼卿对‘月如无恨月长圆’,人以为勍敌。”按石延年(曼卿)行辈甚先,东坡可能借用石句,而变化出之。

[9]仍双绾人月。“婵娟”,美好貌,亦作美人解,这里盖指嫦娥。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许浑《怀江南同志》:“唯应洞庭月,万里共婵娟。”又《秋霁寄远》:“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陆畅《新晴爱月》:“野性平生惟爱月,新晴半夜睹婵娟。”宋时盖有这样的俗说:逢八月中秋节,各地阴晴均同。东坡似亦信之。其《中秋月诗》三首之三:“尝闻此宵月,万里同阴晴。”自注引他友人文生转述海贾的话:“虽相去万里,他日会合相问,阴晴无不同者。”以现在看来,这也不过文人说说罢了。

浣溪沙[1]

旋抹红妆[2]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3]门,相排踏破蒨罗裙[4]。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5]。

[1]元丰元年(1078)在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原五首,今录四首。

[2]“旋”,匆忙迅速,有临时做起来之意。“抹红妆”,搽脂粉。这些乡女本不曾打扮,因看使君而临时打扮。

[3]棘,丛生的小酸枣树。“棘篱”,以棘为篱笆,犹木槿亦可为篱,称“槿篱”。

[4]红色称茜,“茜”“蒨”字通。上片似乎白描,亦有所出。杜牧《村行》:“篱窥茜裙女。”这里将一句化作三句,而意态生动。

[5]收麦的社,赛神的村,都是复合的名词,大众借土地祠来打麦子,又为感谢而祭神;野鸟想吃剩余的祭品,有个老头喝醉了睡在道旁,写农村得雨后欣喜的气象。

麻叶层层苘叶[1]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2]。垂白杖藜[3]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4]。问言[5]豆叶几时黄?

[1]苘麻(苘音倾),即倾麻,亦麻的一种,叶似苎而薄。

[2]络丝娘,指缫丝的女郎,承上“煮茧”来。项斯《山行》:“蒸茗气从茅舍出,缫丝声隔竹篱闻。”又从前江南养蚕的人家禁忌迷信很多,如蚕时不得到别家串门。这里言女郎隔着篱笆说话,殆此风宋时已然。

[3]“藜”,草本植物,其茎可作杖。垂白杖藜形容老叟,而将“老叟”省去。杜甫《屏迹》三首之一:“杖藜从白首。”

[4]“捋青”,摘取新麦。“捣麨”(麨音炒,炒麦),将麦炒干后捣成粉末。汉桓帝时童谣:“小麦青青大麦枯。”《东坡词》傅注:“青者已足捋,而枯者可为麨矣。”以久饥得饱,故曰“软饥肠”。软有慰劳意,以酒食相慰称“软脚”。《海录碎事》卷六“酒门”:“玄宗幸杨国忠第,出有饮饯,还有软脚。”(引《开元传信》,当是《开天传信记》)又“宴会门”:“郭子仪自同州归,诏大臣就宅作软脚局,人率三百千。”(引《大唐遗记》)这样说法至宋时还有,本词作者有《盐官部役戏呈同事兼寄述古》诗:“耐寒努力归不远,两脚冻硬公须软。”

[5]“问言”有慰问之意,当系作者自谓。下片写夏收季节,久饥村民,生活转好,又在期待收成的种种情景。

簌簌[1]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2]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3]。

[1]“簌簌”,形容枣花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装。元稹《连昌宫词》:“风动落花红簌簌。”

[2]“牛衣”,编麻或编草披在牛背上的。《汉书.王章传》:“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这里只不过说卖黄瓜的,衣衫蓝缕。

[3]下片就自己来说。野人,乡下人,即农民。日高人渴,应该是很想喝茶,却用“漫”字。漫者,随随便便,并无“很”“甚”等字义,这里有“胡乱”的意思。正因十分渴,胡乱地想喝点水,所以不管那个人家,就去敲门借茶,即所谓“漫”也。作者有《偶至野人汪氏之居》一诗,其首句云“酒渴思茶漫扣门”,与本篇正同,诗意自分明。词分为两句,将“漫”字用在上句,作为思茶之形容,便觉得不大好懂,其实意思完全一样。皮日休《闲夜酒醒》:“酒渴漫思茶。”盖即东坡诗词所本。

软草平莎[1]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2]。日暖桑麻光似泼[3],风来蒿艾气如薰[4],使君元是此中人[5]。

[1]“莎”,莎草,音蓑。

[2]《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两人以二耜并耕,叫“耦耕”。“何时收拾耦耕身”,身在宦途,何时才能抽身归田呢?作者平素深慕陶潜,亦即陶诗《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意。

[3]“光似泼”,明如泼过水一般。

[4]“薰”,蕙草,一名铃铃香。《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本是名词,后来亦转作形容词,如前欧阳修《踏莎行》注[2]引《别赋》“陌生草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