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古诗十九首·其一(第2/2页)

最后两句:“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这个“弃捐”一般说来只能用于夫妻之间,就是“我不要你了”——我把你抛弃了,你把我捐出去了。这一句意味深长,因为有个“复道”,就是“重新又说”的意思。这里显然是一种倒叙:诗人一年前上路的时候,他的太太曾经说过“弃捐”一类的话:我们这一分手,不晓得要好久才见面了,如果你一个人在外生活艰难,就另外找一个人来照顾你,就不要挂念我了,就把我“弃捐”了吧。这是妻子对丈夫的体谅。而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我不会和你分手”,今后这样的话你不要再提了,我不可能再去另外找一个人的。这是一种爱情忠贞的表达。然后他劝他的太太:你要注意保重身体,多多吃饭。今天我们的生活变好了,很难理解为何要劝亲人“努力加餐饭”,我们今天劝人,多半会说你要少吃火锅、少吃肥肉,怕得糖尿病哦!只有犯傻的人才会去劝人家多多吃饭。那个时候物质匮乏,营养有限,多吃饭才能保重身体、维护健康。时代不同,风俗习惯也是不同的。我们读这样一首诗,不仅能欣赏它的诗意、它的诗学上的美,还能了解一个时代的人物、生活,了解那个时代的夫妻关系,和那个时代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这就是一首好诗的价值。诗人是对他太太说:你要保重身体,不要像我一样,在路上越来越瘦;不管我能不能回来,你一是不要提分手,二是要多多吃饭。所有这些诗句,都很含蓄地表达了非常深沉的夫妇之爱。对丈夫来说,他是“游子思乡”,对妻子来说,就叫“思妇”,是留在家中形单影只的主妇,只有苦苦地思念她远方的丈夫,而且知道这一生再不可能重逢了。

为什么说再不可能重逢呢?诗歌中间有两句非常关键的交代:“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就是说,朝廷里面一片昏暗,不见阳光,我这样的宦游之人(游子)不可能再回来。原来,这个诗人本是一个官员,他在政治上受到排挤,被贬黜到远方去,他的出行原因原来是这样的!所以他一腔的愤懑,不想再回到朝中;所以他这一走,就是遥遥无归期的。正因为这样,两人分手时他太太才要说“弃捐”之事。如果没有中间这两句的交代,就好像丢失了戏剧中间的重要情节,就不好理解了;有了这两句,我们就明白,他们夫妻俩分手的时候,是百感交集的,是很清楚地知道今后再也难见面的,是一场“生别离”。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就能更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感伤,领会“生别离”的痛苦。有了这两句,整首诗歌所叙述的故事才完整,所表达的感情才真实、深切。

好诗就是这样,没有一点多余的东西,一行都少不得,否则诗人抒发感情的各种细节就不能做到环环相扣、相互烘托,构不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不像有些现代白话诗,尽是口水话,你删掉它十几行,都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