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T 一切经历都不会白费(第2/4页)

我把我的看法解释给她听,她又问:

“那我如果想成为咱们单位的正式员工,我现在需要怎么做呢?”

我没有直接回答她的这个问题,只是突然觉得,她的问题是,还在用一个“学校人”的思维,在思考“社会人”的问题。

在学校里,你如果想当一个好学生,途径无非就是努力学习,多参加活动,和老师搞好关系……这些指标,基本上是可以被量化的,你把这些事情做好,如果没有意外的情况发生,你基本上就是一个不错的学生。拿奖学金、保研之类的事情,你的名字会排在前面。

但在工作这件事情上,完全是不同的。好多事情,是没办法被量化的,也没办法说一个明确的结果的。勤奋的人往往不一定比懒人更得上司欢心,表面上符合规则认真做事的人,到最后也往往落得一场空。

这件事情千头万绪,我也说不清楚,只好告诉她,单位招聘不是排名次,谁都说不准,只能谈一个概率问题。就算你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一直实习到毕业,到时候如果单位没有空位,不需要招人,也进不来。但是如果怕白干活儿,完全持消极态度,找到好工作的可能性就更少了。总之,实习对于她来说,确实是个不错的机会,反正她离毕业还早,不如先见识一下媒体行业是怎么回事,提高一下自己的执行力,我也会介绍一些资源给她,找工作的事情,急也急不来,不如过一年再做打算。

我们又提到“车马费”这个事情。她很直接地问我:

“是不是现在大家采访都是要拿车马费的?”

“……好多有商业性质的发布会,就是这样子的。”“那怎么保证新闻报道的客观与真实呢?”

我又被问住了。说实话,这个问题我没法回答。我在单位工作,在外面采访,从来就是一个“打工”的心态,做好手头的事,赚我该得的钱。面对眼前这个单纯的,眼神期盼的,真心把我当成老师的女孩儿,我甚至有点自惭形秽了。

这顿饭吃完,T小姐一直感谢我,连连说“真是知道了好多以前不知道的道理”,把车马费的信封暗中塞给我以后,还非要掏钱请我吃饭,我和她争抢了好几个回合,才取得先机,抢先付了账。

接下来的一年多,T小姐一直跟着我实习。除了有时候依然会问一些让我无法回答的问题之外,她真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实习生和助理。

本来她对于采访这件事有点胆怯,后来跟着我“见识”了一些场面之后,几百人的大场子,她都可以举手提问,完全没任何问题。我后来又派她单独去过一些发布会,她再也没有硬要把钱塞给我,只是会定期地请我吃顿便饭,我们也就在这个问题上心照不宣了。

她很努力,也很幸运。我有一个关系很好的同行在那年升了职,部门面临换血的她需要招兵买马,而她所在的机构,也是一家在全国都数得上的一流市场化媒体。我把T小姐推荐给了这位同行,经过几轮面试,那家机构决定录取她。对于一个即将从学校毕业的新人来说,这真的是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了:单位很主流,名声在外,薪水按稿费结,拿到手的平均薪水算是比较丰厚的,而且单位还帮她解决了北京户口。

签约的那天,T小姐专门请我吃了一顿大餐。经过一年的相处,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她不再称呼我为“老师”,但这次,她正式地感谢了我,诚恳地举杯敬酒:

“以后不能在工作上帮你的忙了,我会一直记着你对我的好的。”说的时候,还含着点泪花。

这个非常靠谱的实习生一旦不在身边,我着实手忙脚乱了一段时间。后来,领导又先后给我安排了两个新实习生。这两位同学都来自于很不错的学校,但在我这里,她们的存在,好像就是为了证明T小姐有多优秀一样。

其中的一个,非常爱迟到,交予的任务从来没有按时完成过。我问起,这位大小姐就撒娇:“我有拖延症呢,真的好难克服的说”,或是“我要上课,还要写论文,很忙的”。我说多了,她还会生气,我还得反过来顾着她的情绪。带了她一个多月,我就随便帮她填了一份鉴定,打发她走了。

另一个的得失心全都写在脸上,总爱跟我讨价还价。跟着我干了一个月活以后,她就打电话问我:“老师,我做得怎么样,你能跟主编说说,让我留下来吗?”我回答她,我可能不是很方便去跟主编直接说,而且一个部门的名额是有限的,目前并不缺人。她的声音明显不悦:

“我帮你干了这么久的活,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呢?你们不会就是把我当作免费劳动力吧?”

我也不高兴了:

“对,我找实习生就是要找免费劳动力,你要是觉得工作得不爽,明天找我来拿实习鉴定吧。”

没错,我并不是什么好人。我以自己的效率为先,而且只会帮助我觉得不错的人。

经历了两个多月的培训期和见习期,T小姐开始正式上岗,成为一名专业的记者,也成为了我朋友的下属。她负责的部分和我不同,所以我们不常见面,只是偶尔能从朋友和同行那里听说一些她的消息。

令我吃惊的是,大家对她的评价,居然大多是负面的。我的朋友,也就是她的上司,是这么评价她的:

“我觉得这个小T人还不错,挺单纯的,文字功底也还可以,但她的工作风格实在和我不合,每天就是早请示晚汇报,一点点小事都会给我写一封巨长的邮件。可能她觉得自己这样比较尊重领导,但我需要我手下的人有自己的想法,有强大的选题能力和突破能力。好多事情能做或者不能做,她其实一句话就行,但简单的事到她这里就变得很复杂,和她沟通真的很浪费时间……”

“可能是业务不熟悉,没调整好角色?她才刚到你那不到半年呢。”

“也没觉得她有多大潜力啊,我看人一向很准的。她都工作了好几个月了,除了做事细心,没看出有太大其他优点,而且她的大稿很差,不太敢发表自己立场似的,犹犹豫豫,而且越说她,她就越慢,说她说得重了吧,她就在那嘤嘤哭,也不和你做直接的沟通,急死人啊。”

一个资历很深的同行说起曾经在我手下实习过的小T,意见好像更大了:

“这个女孩儿性格有点问题,挺各色的,不太合群。”“为什么啊?”

“你说咱们干的不就是捧人的活儿吗?哪个名人有了什么作品,咱该采访就采访嘛,人家说什么,咱们就记下来就好了,大家不都是这么干的?可她不,非得想要挖点深度,挖点独家。可是,人家就给你那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你能问出什么来呢?能把常规的问题问完就不错了,她就只好冷不丁地问一些特别不合时宜的问题……每次气氛都挺尴尬的。年轻人的通病,眼高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