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3/3页)

官场人说话含蓄,说谁有个性,多半是说他脾气坏。西州上上下下都知道张兆林是个有个性的人。原先他只是个秘书长,很多部门和县市领导都畏惧他三分。下面干部有意见,说他架子比地委书记都要大。牢骚背地里发,当面还得服服帖帖。谁也弄不明白,张兆林又不会吃人,大家为什么怕他。地委其他领导对张兆林都很客气,没有把他仅仅当做大内总管的意思。

张兆林在书记们面前也没有太监相,俨然就是地委领导。秘书长做得如此威风,在西州历史上从没见过。有个机密,慢慢露了出来,原来张兆林同伍子全是相交多年的把兄弟。这个机密让小道消息传播开来,似乎并不让张兆林的形象打折扣,他的分量反而更重了。张兆林看上去却是很平和的,他只要不真的生气,总是微笑着。有人背后就叫他笑面虎。俗话说,就怕笑面虎,吃人不吐骨。但世间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张兆林偏偏在陶凡面前很是恭敬。陶凡对张兆林也没什么特别礼遇,照样黑着脸。

张兆林头一次见着陶凡的批示,笑着说:“陶书记的字真漂亮。”陶凡没接腔,只道:“你去办吧。”

陶凡刚来西州,住了几个月招待所。没房子住,正好碰着上面禁止建设楼堂馆所。张兆林很为难,请示陶凡。陶凡说:“我住招待所很好,天天有人换被子,吃饭也是现成的。”

张兆林琢磨着陶凡的意思,又说:“再不建新房,干部们真要住办公室了。建吗?地委不能带这个头。”

陶凡说:“就没有办法想?”

张兆林说:“我向伍书记汇报过这事。伍书记意思,让我请示一下您。”

陶凡说:“请示我干什么?我没房子住,就嚷着要建楼?”

张兆林忙说:“伍书记意思,是听听各位书记意见,想个办法。机关多年没建宿舍了,住房紧得不得了。但是地委机关一动土,各部门都要跟着上。大家都建,影响就不好,说不定就会成为全省的典型。”

陶凡说:“不建楼房,建平房吧。”

张兆林笑笑,说了句调侃话:“城里人说乡里人,没有饭吃,就吃面吧。”

陶凡却没笑,只道:“我不是同你开玩笑。招待所后面的山,空在那里干什么?山上柑橘树又值得了几个钱?在上面建些平房,地委领导去住。”

张兆林答道:“只怕是个办法。山上的柑橘品种也老化了,要改良。”

“不要改良了。全部砍掉,另外栽吧。”陶凡说。

张兆林问:“仍栽柑橘?”

陶凡说:“不要指望院子里的果树能有多少收成。就栽桃树吧。”

“桃树?”张兆林有些吃惊。

陶凡说:“最好是观赏桃,不要指望着它结桃子。”

张兆林还在犯疑惑,陶凡又说话了:“地委领导没房子住,在山上搭个平房,总算不过分吧。”

只两三个月工夫,二十来栋平房就建起来了。满山的柑橘树全部砍掉了,改栽了桃树。山头疏朗多了,添了些画卷气象。平房因山势而错落,散布开来,虽格局相同,却并不显得单调。

陶凡出任地委书记这年,西州没出什么大事。这年头,总像要出事的样子,却终究还算太平。为着那些异兆,西州的百姓白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