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献给敬爱的唐!(第2/3页)

到了干休所,老将军早已在客厅等着了。

唐天明先将一包东西放到茶几上,这是前两天老将军嘱他从湖东带过来的咸菜。可别小看了这咸菜,老将军就好这一口。每年,唐天明得送上20斤。按老将军的话说,他还是在控制着不敢多吃。这湖东的小咸菜,味道就是好。吃着,就能想起早已故去的老母亲……这是家乡的味道啊!藏在游子心的最深处。

老将军拿起咸菜,闻了闻,才放下,又让服务员上了茶。

唐天明说:“老将军,最近气色好啊!回忆录快了吧?”

“还早呢。抗日才完。”老将军又踱到书房里,喊唐天明过来看。唐天明知道这是老将军又有书法新作了。老将军的字,说不上大好,但在那一代工农干部中,算是上乘。这两年,老将军居然还临起了帖,专攻魏碑。字慢慢地也开始拙朴、刚劲,有了些书法的气息。

“怎么样?有长进吧?”老将军将字展开,是一副对联。

唐天明念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好联好字!这是海刚峰的吧?”

“正是。天明果真了得!”老将军抹了下胡须,“我平生最喜欢海瑞为人为官。可惜,现在人都忘记他了。海刚峰耿直,我的字也取直意。上周我曾拿给蒋老看,他说很不错,建议我参加春节老干部书展。”

“既然蒋老都肯定了,自然是相当的好。就参加吧,好字共欣赏,才算是好!”唐天明又看了眼这立轴,依他所见,字是有力,但章法上还是显得有些松散,气韵不够灵动,过于“直”了。不过这句话他没有说,老将军还在看自己的字,仿佛看他在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

回到客厅,唐天明喝了口茶。这茶,也是湖东的。自从老将军回了一趟湖东,就改喝湖东茶了。湖东茶是绿茶,叶小,芽嫩,明前开摘,以一叶一芽为上,两叶一芽为中。取茶叶少许,放入杯中,以沸水冲之,茶叶在杯中随着水流上下翻飞。等水定了,茶叶则慢慢沉下,茶汤先是淡白,继而青绿,再后澄明。湖东茶一般情况下只能泡上三次,第四次就会寡淡无味。关键是,湖东茶一入水即有清香,香气若兰,因此,湖东茶又叫若兰茶。老将军改喝湖东茶后,唐天明每年就得从湖东捎一些茶叶过来。除了老将军,其他一些在京的老乡和关系户也或多或少地送上一点。在送茶叶方面,唐天明是十分灵活的。头一年送了,他会选择合适时机问问口味如何,如果对方仅仅是应付几句,他便清楚了,这茶人家不喜欢,就改送别的吧!送礼是门学问,作为驻京办主任,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送礼。送的人多,杂,成分也特殊。与其送人不喜欢的,还不如不送。送人喜欢的,能以少胜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驻京办每年大概要送出500斤茶叶,现在铁杆的湖东茶迷,也有30多人了,包括老将军在内。一年15斤茶,算起来也才三四千元,可收效明显。这茶,你得天天喝,喝着喝着,你就得想到湖东,想到唐天明,想到得给湖东争取些什么。这是感情,也是责任啊!

“老将军,今年春节回湖东过吧?”

“哈哈,好啊!我真想回去呢。可是,他们不同意啊!”老将军说的他们是指保健医生。老将军大病没有,但血压偏高,心血管也有些问题。这些病随时都有可能发作,医生建议他少离开北京,也是为他身体考虑。

唐天明也轻松一笑,说:“其实也没事的。老将军身体这么好,到时真要回去了,我们让县医院成立个专家组……”

“那倒不必了。大过年的,搅和得人家不安宁。我一生最怕的就是打扰别人。等到明年春天再说吧,天气暖了,我还想看看长湖边上那些从外地飞来的鸥鸟呢!”老将军说着用手比划了下。长湖鸥影,是湖东十景之一。

唐天明马上道:“我还正要给老将军汇报。长湖那一带,县里想申报湿地保护区,把下长湖一带的老百姓移到上长湖来集中居住。长湖成了湿地保护区后,总面积将达到15万亩,以后将成为江淮之间最大的候鸟迁徙地。”

“这想法好啊!”老将军问:“还得北京这边批吧?”

“那自然。是国土部办。过两天,哲成县长要带人过来,或许部里那边还得请老将军打个招呼。王副部长是您的老部下。”

“这个行。没问题。大好事嘛,我同意!”老将军说,“等王县长他们来了,我再说。”

警卫过来,让老将军吃了药。唐天明的手机正好响了,他接通一听,是胡忆。胡忆声音很急,道:“唐主任,这边出事了。”

“出事了?什么事?”唐天明一激灵,驻京办在北京城除了上下联系,有时候也是“救火办”。在北京的湖东人出了什么事,往往都得驻京办出面来解决。特别是劳务纠纷这一块,经常会出些大大小小的乱子。唐天明每个月都得给他们收拾一两个烂摊子。这不,又来了。

“是这样,唐主任,刚才郊区政府打来电话,说我们的200多工人把他们政府大门给堵了。”

“政府大门?什么时候?”

“从早晨8点到现在,两个小时了。”

“搞清楚是谁的人了吗?”唐天明倒不是太急,这样的事见得多了,便从容了。

胡忆说:“大概是天达集团的工人,是为结账的事。我刚才给天达的王总打电话,他没接。唐主任,您看……”

“好吧,我知道了。我来处理。”唐天明挂了电话,朝老将军抱歉地笑笑,说:“一个工程队,在郊区那边堵人家政府大门了。看来,我得先过去处理下。”

老将军道:“忙哪,忙去吧!下次过来,我们好好喝一杯。啊,另外,你自己那事,怎么办了?”

老将军问的是唐天明任职的事。去年宗仁到北京,请老将军吃饭。席间谈到唐天明工作十分出色,职务应该往上挪一挪。当时宗仁就答应了。说这事他也在考虑,湖东经济开发区的正县级建制很快就会批下来了。到时,给唐天明安排一个副主任的职位,但人还是驻在北京。这样,两头兼顾。驻京办少不了唐天明,湖东也少不了驻京办。宗仁回去后,老将军一直记着这事,还打过两回电话,督促宗仁尽快落实。宗仁说事情都记着,僧多粥少,慢慢来吧。老将军差点发了火,被唐天明给劝下去了。唐天明有唐天明的想法,这事确实不能急。宗仁书记那是在酒桌上的承诺,本身就是要打折扣的。要是老将军一直这么追着,宗仁书记保不住以为是唐天明在背后撺掇,这样一来,对唐天明的下一步安排,也许反而没有好处。因此,老将军这么一问,唐天明就顺势答道:“应该快了吧。上次回去宗仁书记透了点口风。应该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