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重重压力(第5/5页)

贾士贞再一次安慰了妻子,但是到底如何处理张敬原的事,他始终没有想好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张敬原曾经是前任市委组织部长的司机,但是在他之前,已经有两任部长司机不仅被录用为干部,而且都被提拔为副县处级领导干部。让贾士贞纳闷的是,一个司机到了组织部,怎么就能当上机关干部科长了呢?而且,如果按照常规,不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说不定张敬原已经当上副处级领导干部了!难怪张敬原无法接受对他工作变动的现实,以至动用了那么多关系来包围贾士贞。想到这里,贾士贞的心里更加矛盾。不管怎么说,他坚决不主张让张敬原和程文武出任两个县区委组织部长。否则,他在西臾市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于失败,现在的关键是他要说服市委书记常友连,虽然上午他和常书记、朱副书记的谈话再次说服了他们,但是这只能说问题暂时搁了下来。他太清楚了,一旦公开选拔的四十八名县处级领导干部最后拍板了,或者说,这四十八名干部产生后,那么程文武、张敬原、庄同高怎么办?

贾士贞在客厅里徘徊了一会,突然不想待在宿舍里,害怕接那些说情的电话,也不愿意接待那些说情的来访者。他突然想到鲁晓亮,他们有一段时间没见面了,想问问有关乔柏明和韩士银的事。想到这,正准备关灯出门时,电话响了,他犹豫起来了。按说,他完全可以任凭电话响去,因为只要他早半分钟出了门,他是听不到电话响的。然而,贾士贞不是这样的人,犹豫了半天,还是忍不住接电话了。一接电话,他哪里想到会是省委组织部长钱国渠。贾士贞一听是钱部长,一时不知所措,钱部长怎么晚上给他打电话呢?钱部长在他心里,是一位最令他尊敬、最有威信的领导。他在省委组织部成长的每一步,都受到钱部长的关心和爱护。钱部长对他的信任,已经超过任何一个人,要不然怎么会在全省进一百名县处级干部大轮岗时,不但没有让他去轮岗,反而将他提拔为西臾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呢?他到省委组织部先后只有八年时间,在这八年里,他从一个普通工作人员,八年提拔了四级,这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像钱部长这样的领导,对他是滴水之恩,而他一定要涌泉相报。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钱部长居然跟他说的是老地委副书记周效梁的儿子周森林的提拔问题。钱部长还说,这是省委边副书记交办的事,而且周森林考了市水利局副局长第三名,钱部长还说周效梁和省委边副书记的关系相当不一般,让贾士贞千万要处理好这样的关系。贾士贞已经记不清他和钱部长到底说了些什么话,现在他站在电话机旁边,看着电话机发愣。

其实按照这次公开选拔县处级领导干部的规定,只要在民主测评、考察中都没有问题,公开答辩前三名的人,以后可以作为后备干部选用。而且那天晚上周森林夫妻俩去找他时,他已经做了暗示,不知为什么他们又把这事弄到省委边副书记那里去,现在居然省委组织部长也出面了,这让贾士贞心里很不痛快。他知道这件事不一定是周森林所为,一定是周效梁凭他和省委边副书记的特殊关系。一个省委副书记想提拔一个副县处级领导干部,这实在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贾士贞想想,是不是自己做得太过分了点,一个副县长,市直机关的副局长,在省委副书记、在省委组织部长眼里算什么官呢?试想一下就会明白。然而,在一个县里,在一个拥有六百万人口的市直机关里,在老百姓眼里,副县长、副局长可又是一个手握重权,一个了不起的官啊!同样副县处级干部也是每一个官员登上高级官员的重要阶梯。

现在,贾士贞忘了钱部长的电话对他而言是一种压力,反而却更觉得自己责任的重大。贾士贞的思绪在翻腾,就像身临激流之中,任随翻滚的浪尖波谷抛掷推涌,内心涌起无限感慨。

深夜,贾士贞展开想象的翅膀,怀着年轻人那种无比兴奋和激动,信步走在大街上。阵阵秋风吹过,一种沁人肺腑的舒畅,走着走着,贾士贞觉得自己有点游离在一个无人烟的茫茫世界,好像自己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如同一场梦。他甚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顾一切地要坚持改革干部人事制度。说是一场改革,实际上是把过去中国吏治上存在的种种弊端都给暴露出来,这种压力何等地大?甚至还可能犯下错误。在西臾,他觉得自己有点孤独,唯一能理解他、帮助他的只有鲁晓亮,于是他决定给鲁晓亮打个电话,省得跑了冤枉路。接通鲁晓亮的手机,他果然在外地办案。无可奈何,只好挂了电话,在大街上犹豫起来。

贾士贞站在街灯昏黄的十字路口,心里思绪茫茫。是不是自己为官太认真了呢?是的,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也许是自己还年轻,对事情太认真了!人和社会,一切事物的总结也许都是中庸而已。那么自己在官场上,是不是也该随遇而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想的时候,他浑身不免冒出一身冷汗。这还像一个市委组织部长吗?与其这样,还不如主动要求免掉自己这个身负重任的市委组织部长。

一身冷汗过后,他感到身上轻松了些,重新辨别了一下方向,朝着一片亮光的前方迈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