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又到关键时刻(第5/5页)

室内静了下来,两个人都默默地坐着,此刻贾士贞和常友连似乎都在想着各自的心事。贾士贞明显得感觉到,常书记对他的态度和刚来时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虽然对他还是士贞长士贞短的叫着,但是俩人之间的距离不是越来越近,反而越来越远了。特别是常书记看他的眼神,那眼神好像看一个陌生人似的。也许贾士贞刚来时,常书记的职务意识还没一下子形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贾士贞作为省委组织部市县干部处长的意识在常友连的心里已经淡去。如今的现实是,他常友连现在是市委书记,贾士贞只是一个市常委、组织部长,是他的下级,职务差距的意识已经渗入常友连的每个毛孔。常友连重坐回自己的位置时,他表现得是那样坦然和从容。他习惯性地拿起桌子上的中华牌香烟,自己抽出一支,又把香烟推到贾士贞面前,随后拿起打火机,一边走到开着的窗子旁边,一边点燃了香烟。看样子常友连对自己在办公室里抽烟很注意。他只是站在窗口,对着窗子流动的空气抽了几口,然后又回到座位上,把大半截香烟熄灭在烟缸里。

这时贾士贞的手机响了起来,他从包里取出手机,是卫炳乾。贾士贞关掉手机,随后说:“常书记,有事您随时给我打电话。”常友连笑笑,示意他可以走了。

贾士贞虽然庆幸卫炳乾的这个电话打得太及时了,解了他和常书记之间的尴尬。但是他突然意识到,常书记可不是别人,而是他的顶头上司,是全市六百多万人口大权在握的一把手!他就这样找个借口走了,心里有些不踏实。

贾士贞回到办公室,卫炳乾把信息中心统计结果送了过来。计算机已经把每一个岗位上报考的人员从高分到低分排列出来。贾士贞看着看着,兴奋得叫了起来,说:“炳乾,你考得不错啊!你看,在报考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的人员中,你拿了头名状元啊!”

卫炳乾最先看到自己的分数,心中自是欣喜若狂,但表面上他却装作镇静。他真的没有想到,市委组织部领导在制定政策时,除了满正科四年之外,还表明现任正科并在副科岗位上连续工作七年以上的同志也可以报考,否则他卫炳乾再有才能也没有资格参加考试呀!卫炳乾的心里如同涨满潮水的河床,内心的喜悦不时往外溢。他想了半天,才红着脸说:“贾部长,谢谢你对我的关心,眼前这一切我做梦都没有想到。不管后面是什么结果,我都会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

贾士贞说:“其实干部队伍和各行各业一样,需要有真才实学的人。你看,我们组织部上次选拔的几位科长居然有三人进入报考岗位的前三名,还有两人都在第四名。”

卫炳乾一看,赵欣报考市委办公室副主任成绩为第二名,汪为民报考的副县长排第一名,另一个综合干部科长报考市政府办副主任排第一名,孙中溪和组织科科长都为第四名。

其实,在是否允许刚刚公选进市委组织部的同志也参加副县处级领导干部的竞争问题上,贾士贞不仅反复考虑过,而且广泛听取了市委组织部内外同志的意见。他们虽然都是刚刚考进市委组织部的,但是他们原来都是在正科级领导岗位上干了多年的同志,如果不考到市委组织部来,他们都可以报考副县级,不能因为考到市委组织部了,就不给报考副县级的机会。那样做显然不合理的,这样做同样是为了体现公平、公正。

除此之外,贾士贞最关心的还有几个人,仔细一看,程文武报考市委办副主任排第十一名;张敬原报的档案局副局长排十八名,为倒数第五名;庄同高排第五名。这些都在贾士贞的预料之中,看到文化局副局长报考人员时,姚一玉排第五名。虽然姚一玉没有进入前三名,但他仍然感到这样一个女干部在两次考试中成绩都是不错的,内心还是非常佩服姚一玉的。肖一鸣报考《臾山晚报》主编,没有夺得头名,居第二名;而报考史志办的三个人都没有达到最低分数线(每个岗位都划定最低分数线,不达到最低分数线从第二志愿调剂)。

随后,召开公开选拔县处级领导干部领导小组会议,通报考试成绩和排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