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复杂关系(第5/7页)

会后,贾士贞让赵欣通知张敬原和庄同高到他办公室来。两人不知道部长找他们何事,但他们自己心里清楚,各自都不同程度地找了关系,做了工作,现在部长找他们,是不是提拔的事有说法了,他们很快来到组织部。在办公室里见面之后,贾部长没有提他们提拔的事,却问他们是不是报名参加公开选拔,并且说报名只剩下最后一天了,希望他们抓住机会,失去机会后事情就难办了。张敬原和庄同高唯一一点希望又破灭了,原来贾部长不是谈他们提拔的事。难道他们所做的工作没有一点效果?还是朱副书记和张副厅长还没有做贾部长的工作?听了贾部长叫他们报名参加县处级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他们的心一下子凉透了,凭他们两人的文化基础,哪里敢参与如此真枪实弹的竞争,让他们参加文化考试,不是强人所难嘛!

现在贾士贞才看出来,像张敬原、庄同高这样的人,当初完全是凭偶然的关系调进组织部的,文化基础差不说,平日又不注意学习,加上周围的人阿谀奉承的多,他们半桶水都不到。通过组织部公开选拔的八名科长,贾士贞感到,使组织部真的焕然一新了,生机勃勃,无论办事效率,还是反应能力都截然不同了。那些老科长实际上已经不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了,机关里都实行无纸化办公,电子政务,而一些老同志连电脑都不会用,连一个简单的材料都要由专人打印好交给他,而目前选拔的这些科长精明强干,办事效率极高。

这段时间,市委组织部有人到处放风说市委组织部完了,一大把熟悉专业的科长们都弄出去了,换了一批新手,他们根本不懂得组织部的工作是怎么做的。贾士贞在会上说,组织部的工作又不是歌德巴赫猜想,我到省委组织部第一天就参与了干部考察,不是很快就熟悉了吗!

眼看时间已近中午,贾士贞希望组织部符合条件的同志都参加县处级干部竞聘,不光是为这些同志的前程着想,更希望通过公开考试证明公开选拔出来的干部的实力。随后,他把正副科级干部集中到会议室,再次动员符合条件的同志报名竞聘;散会后,又留下卫炳乾,问他有什么想法,卫炳乾笑笑没有说话。贾士贞就说:“炳乾同志,你和组织部原来的大部分同志不一样,你是省委组织部从高等学校选拔的选调生,是市委组织部唯一的特殊干部,既没有参加这次公选,又不是过去凭关系调进组织部的老同志,我们当初决定让你回到组织部,主要是从落实干部政策考虑,同时也考虑到了你的特殊情况。所以,希望你积极参与竞聘,并且希望你考出好成绩,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首次公开选拔县处级领导做出有力的证明。”

卫炳乾说:“贾部长,你刚才说的我都想过,在组织部公选干部的关键时刻,领导把我调回来,让我担当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办公室主任这样重要的工作,我深知领导对我的器重和信任。组织部目前的工作千头万绪,正是用人之际,我真不忍心这样走了。当然我这只是假设。”

贾士贞说:“炳乾,事业总是后浪推前浪的,我从不这样考虑,只要同志们考出好成绩,我希望大家都竞争出去。更何况,我们还有一个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的岗位呢!”

卫炳乾说:“贾部长,我还没有想过报考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这个重要的位置呢。”

贾士贞说:“为什么没有考虑啊!都是同样竞争,都是同一张试卷嘛!”

卫炳乾感到有点像做梦,想想自己当初被贬到乡政府当副乡长,名义上是副乡长,实际上是受人监督的囚犯,既没分工又不分配具体工作,那段时间对他来说简直是度日如年。现在突然间当上市委组织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办公室主任不说,贾部长竟鼓励他报名竞聘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他真的连想都没敢想。他冷静了一会,红着脸说:“贾部长,感谢您对我的信任,我一定试试。”

贾士贞看着卫炳乾,严肃地说:“炳乾,我们是在选拔人才,中国需要这样的有效制度,你应该以实际行动支持这场改革。我不希望仅仅是一试,要勇敢地站出来,让群众检验,要成为市委组织部的骄傲,成为人事制度改革的先锋。中组部发了那么多文件,中央也希望干部人事制度闯出一条改革的新道路。”

三十八

当天下午,贾士贞电话也没打,就直接来到常书记办公室。程文武一见他,头点得如鸡啄米,哈着腰急忙推开常书记的门,把他让了进去,并轻轻地把门关好。常友连拿起电话,让程文武带着司机去他家里一趟,贾士贞听得出来,他是故意把程文武支出去,以便他们谈话。

贾士贞经过几天的思考,觉得必须面对现实,面对当前全市的形势。目前,西臾的干部队伍里,各种思想都有,弄得不好,可能会影响到这次县处级干部的公开选拔,甚至涉及领导同志的统一认识,他决定和常书记当面商量一下。

当然,这么大的一个市,无论怎么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有些干部的任用也是公开选拔代替不了的,市委组织部还要考察干部,基层党委也要推荐干部,党委照样培养干部,也就是说组织部门和党委任免干部的权力依然很大,只是如何使用这个权力的问题。目前,市委正在轰轰烈烈、大张旗鼓地公开选拔县处级领导干部,一次性公开选拔四十八名正副县处级干部,这在全国还是少见的,因此要保证这次公选成功,达到预期效果,最重要的是要严格按照规则,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确保公开选拔的质量。至于两名县区委组织部长的配备问题,也应该在公开选拔干部的后期考虑,现在要动员那些被推荐对象去参加公选竞争,而且鼓励他们尽可能考出好成绩。至于到时如何调剂,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贾士贞这样一说,让常书记一时不知道如何处理,内心很矛盾。沉默了半天,他还是表示同意贾士贞的意见,说马上动员程文武在下班之前把名报了。

常友连之所以最终同意贾士贞的意见,他不是没有想过,过去在西臾提拔干部时,虽然大权在他手里,可是他一个人也不是神仙,总有顾此失彼的时候,很难避免让一些善于钻营的人钻了空子,一旦一个领导出了问题,群众一边骂当事人,一边骂他受了贿。有时摆不平反而弄得矛盾重重,这样通过公开竞争,未必不是好事。这样一想,常友连也就觉得贾士贞的做法虽然“左”了一点,但是终究是一个难得的组织部长。至于程文武怎么办,到时只要他坚持自己的意见,贾士贞总会相信他的权力的,一个市委书记连自己的秘书都提拔不了,那岂不是天大的笑话!他最终觉得必须支持贾士贞的意见。贾士贞又一次说服了常书记,他的心里踏实多了,不然两个县区委组织部长,三个实力雄厚的人竞争,怎么也摆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