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又迈出了一小步(第2/7页)

其实,现在贾士贞准备汇报的两个方案,每个常委都已经拿到文件了,因此,贾士贞觉得没有必要一字一句地去汇报,所以,就着重把两个方案和操作要点作了简要的说明,不过二十来分钟,汇报结束了。常友连最后作了总结性讲话,常委会就结束了。

就在常委都将离开座位时,夏秘书长和常书记耳语几句,常友连立即大声说,请常委们暂停一会儿。

夏秘书长匆匆出了会议室,常书记说:“再耽误大家几分钟,市公安局长鲁晓亮同志有件事要向常委会通报一下。”

这时,只见鲁晓亮跟在夏季身后进了会议室。鲁晓亮坐下后,一边取下帽子一边说:“我首先向常委作检讨,市委门前的那场车祸案子拖了一段时间了,常书记也多次指示。现在,这个案件已基本破了。首先,这是一起蓄谋已久的故意谋杀案。那个肇事司机当天夜里被送出西臾,企图从深圳的蛇口偷渡去香港,却被事先埋伏的人杀害,装入麻袋,抛入海里。此人叫阿牛,三十二岁,广东罗定人,无业游民。那辆灰色轿车当天夜里已经被拆散。那辆车原本就是临时组装车,现在外壳已经被毁,其余部件大都被找到,汽车修理工已经供认,两名主犯也已经逮捕,就是原市委组织部的两名干部科长张敬原和庄同高。张敬原当年在部队时就是一名驾驶员,退伍后,在原来的拖拉机制造厂当工人,后来调市委组织部,先当了三年驾驶员,后来到干部科。因为提拔问题一直耿耿于怀,以至走上犯罪道路。据他们两人的交待,他们是受人指使的,这个问题,我们还要进一步调查。”鲁晓亮把这个问题含糊过去了,当然常友连和贾士贞知道这其中的原因,不再追问。

听到这里,常委们相互看看,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过了一会儿,常友连才说:“鲁局长,这个案子要认真、严肃处理,要进一步查下去,看看还有没有更深的东西,有没有其他人出谋划策。要重证据,重事实,有情况随时和我通气。”

散会后,常委们都已纷纷出了会议室,贾士贞一言未发,眼前浮现出张敬原和庄同高的身影。他似乎有点不大相信,这两个曾经名噪一时、大权在握的西臾市委组织部的两名干部科长居然干出这样的事来,而且就在那天晚上,常委已经通过他们俩提拔的决定。他不知道,这两个人到底为了什么。贾士贞低着头,好像这起谋杀案不是张敬原和庄同高干的,而是他贾士贞干的!

鲁晓亮和常友连是最后走出会议室的,常友连到了楼梯口就转身去了办公室。这时,鲁晓亮匆匆地下了楼,到了大厅,只见贾士贞仍然低着头,鲁晓亮大步赶上去,叫了一声贾部长,贾士贞头也没回,继续出了大厅。

鲁晓亮终于忍不住了,上前抓住贾士贞的胳膊,说:“走,上我的车!”

贾士贞没有反抗,像一只温顺的小羊。两人坐在轿车的后座上,贾士贞突然没头没尾地说:“这事到底是谁的错?”

鲁晓亮瞥一眼身边的贾士贞,莫名其妙地说:“什么意思?”

“他们原本就是这样的吗?假如不是我,不是我当这个市委组织部长,他们提拔了,当了官,无论他们将来是一个什么样的官,他们还会……”

在回宿舍的路上,贾士贞看看手表,已经过了下班时间一个多小时,按照他出院后的习惯,每到下班时间,玲玲都会打电话催他回去吃饭,让他注意身体。可是今天为什么玲玲没有给他打电话?于是便加快脚步,到了宿舍门口,见客厅一片漆黑,心情顿时灰暗起来。开了门,一切都静静的,不见玲玲的影子。贾士贞正要上楼,突然发现茶几上有一张纸,拿起来一看,果然是玲玲留下的一封信,说她决定回省城了,打他办公室电话无人接,手机关机。

贾士贞看看冷锅冷灶,感到几分落寞,踏着沉重的脚步,推开卧室的门,房间整理得干净而整齐。往事一件件涌上心头,他一个人在床上坐了一会儿,便去了餐厅。

贾士贞回到宿舍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半钟了。从医院回来这几日,他变得特别害怕寂寞和孤独,现在玲玲走了,他更加感到孤独,这样的心情过去是很少的。刚开了门,又想退出去,正在这时,电话响了,他连灯也没开,便大步来到茶几旁,伸手拿起电话。

“喂,是士贞部长吗?”电话里是十分熟悉的女人声音。

“是我。”贾士贞显得有些激动,“是祖莹吧!”

“是我。你在干什么?我不会打搅你吧!”

“怎么会呢!”贾士贞坐到沙发上,“祖莹,我一个人正感到无聊,你的电话再迟半分钟,我就出去了。”

“那太巧了。你的一切都好吗?”华祖莹说,“士贞部长,我马上就要毕业了,六月份,可能在六月上旬举行毕业典礼。”

“那我祝贺你呀!”贾士贞说,“毕业后有什么具体打算?”

“我也处在矛盾之中,其实特别想回到自己的国家。”

“自己拿主意吧,你回来的话,还有那么多学生呢!”

“你别取笑我了,我算什么呀!”华祖莹停了一下,说,“你现在有什么动作?”

“我现在越来越艰难了,制度的改革、建立,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比如现在人人都在大声疾呼的‘政治文明’、‘民主’问题,都涉及到人,凡涉及到人,就有既得利益问题,也就很自然地出现了障碍。”

…………

挂了电话,贾士贞看看手表,这个越洋电话整整打了一个小时。

这时,贾士贞开了灯,一个人坐在客厅里,满脑子都是干部如何产生的问题。现在一个乡有十多万人口,少的也有五万以上,十八岁以上符合条件的选民在70%左右,况且现在有些地方成年人外出打工,如何保证绝大部分选民都来积极参与投票,这是他一直在考虑的问题。此外,乡长的候选人如何产生,是组织指定?还是群众推荐?而市直机关部委办局的领导,到底由什么样范围的群众参加投票比较合理?如果说仅仅由一个单位的群众选举,有的单位人员太少,只有十来个人,甚至不足十人,这样的选举往往容易出现片面性,如果让其他单位人来投票,又有不了解候选人的情况。这些问题,在市委组织部、在市委常委会上都有过争论,现在贾士贞又在反复思考这个严肃的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下一步如何解决在公选当中没有竞选上的那些人的问题。像刘义修,他本来就已经是正处级领导了,原来的职务已经不存在了,而且其他职务也竞争不上,到底怎么样去安排?这个问题他已经向常书记提过,只是常书记现在还没有时间和他坐下来研究,而他作为市委组织部长,必须有一个主要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