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2/8页)

可是,眼下既然洪大光、丁松开口说话了,而且所提要求也算合乎情理,廖志国就不能充耳不闻,更不能生顶硬上。不过,考虑到洪大光与丁松之间关系微妙,廖志国也不想掺和其中,得罪两边固然很不划算,因取悦一方而得罪另一方也不是上策。明智之举,还是应当两头平衡。

何去何从,委实令廖志国一时陷入两难。

“一平啊,这件事你看怎么办?还有,以前冯开岭遇到这种情况如何处置?唔?”廖志国问计黄一平。

黄一平自然知道廖志国的心思,也谙熟过去冯开岭处理此类事务的思路,略作思考后回答道:“我理解,洪书记与丁市长过问这个工程,说明他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也体现了他们对廖市长的热情支持。”

没等黄一平把冠冕堂皇的开场白说完,廖志国早就竖起右手掌摇了摇,示意他别绕弯子。

黄一平脸一红,只好直入主题。

“我个人以为,介于目前阳城情况的特殊性、复杂性,这个项目似乎还没到呈报市委、人大的程度,更不宜由政协横插一手妄加评议。现在工程处于谋划阶段,尚在进行调研、考察、论证,还没有涉及资金、土地之类实际问题,可以先不拿到人大来议。最好的办法,等在政府这边运作出一个雏形,直接拿到下次人代会上,作为明年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也许会省事、顺当得多。否则,八字还没有一撇,先放到人多嘴杂处那么三评四议,最容易引发歧义甚至起哄,很可能因此遭到否决或束之高阁。至于筹备班子人选,一旦进入了常委会,政府这边恐怕更难左右,到时候你一言我一语,能办事者进不来,不能办事者滥竽充数,反倒影响工程筹建效率。如果现在不急于建立指挥部或领导组,而是以分散、临时性机构替代,那就未必要进入正式组织程序,也不必上常委会讨论,政府可以自行决定嘛。”

“呵呵,你能看出目前的复杂局面,这不奇怪。可是,你黄一平把看到的竟然全盘说出来了,这倒是个不小的进步。跟随我快半年了,你是第一次把话说到位,看来我廖某人没看错人,你黄一平还是黄一平,也没有辜负我对你的信任。好,我们就照你说的办!唔?”廖志国很兴奋。

38

廖志国组建的几个筹建小组,主要负责人名单一经公布,还是在机关里引起热议。

这个名单,虽然没有呈报市委常委会讨论,廖志国却也预先拿到洪大光、丁松处,说是先拉出几个人,搞一套临时性调研机构,请洪书记和老市长帮助掌掌眼、把把关。洪、丁二位看了这个名单,心里自然明白,当初提出介入“鲲鹏馆”意图落了空,对方这是赏了一枚软钉子,因此纵然心里诸多不爽,嘴上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得强作笑脸虚与委蛇。更重要的是,两个人心底又都有一本明白账:这个时候,主要对手尚未降服,还不适宜得罪廖志国这个第三方。

廖志国选择的孙健等人,在一般人眼里似乎合情合理,可聪明者细一琢磨便发现,光是这几个组的设立,就颇多蹊跷。什么文化调研组、体育调研组之类,虽然各具名目,表面看来似乎也都说得通,可终究难免因人设事、深藏猫腻的嫌疑。

于是,很多好事者纷纷展开想象,又在各自力所能及范围内交换信息,对上述入围者的幕后背景进行了深度、多角度解读,其中有些不乏合理性,有些则不免令人啼笑皆非。

体育局长姜如明的入选,大家全都心中有数。他的那个漂亮表妹杨艳,隔三差五陪同廖志国打网球、学英语,不仅使得廖市长容光焕发、精神抖擞,而且网球技术与英语水平皆大为长进。过去,每逢在会议主席台、办公室、汽车里坐久了,廖志国腰、颈椎病就时常发作,酸痛起来坐立不安。如今因为杨小姐的陪练,运动已经成为廖志国每日生活之必需,生理疾患不治而愈,心情也格外舒畅。同时,经过短短两个月时间的教学,廖志国的英语水平也明显提高,不光是掌握了许多日常单词与会话,而且还能分别以美、英两式语音进行发音。日前,在省里一次外贸形势汇报会上,廖志国不时夹以英语单词、短句的精彩演讲,竟然博得主持会议的梁副书记带头鼓掌。

如今,杨老师陪同廖志国打网球、学英语,已经到了通宵达旦的程度,黄一平只好在迎宾楼底层搭了一张床铺,为廖市长、杨小姐站岗放哨之余,一边等待送杨艳回府,一边插空休息,常常到后半夜才能回家。此事,他还不能对汪若虹实话实说,只道是廖市长那边因“鲲鹏馆”等诸多事务繁忙,最近腰椎颈椎疾病加重,经常半夜里疼痛难忍不能入睡,需要随时按摩甚至送医院急诊,云云。否则,接近更年期的汪若虹,定会展开由此及彼的想象与推论,对黄一平加倍严格管束。

杨艳的辛勤付出,自然要有些特别的回报。这不,在廖志国的授意下,黄一平专门给中专领导打了电话,转达了市长对学校的谢意,顺便也关注了杨老师的近况。中专领导趁机提出经费要求,廖志国爽快批示同意。很快,杨艳就被提拔为学校团委书记,兼任英语教研室副主任。

既然表妹受到表扬与提拔,具有表哥与伯乐双重身份的姜如明,当然也不能例外。确定“鲲鹏馆”筹建机构及其人选时,廖志国第一个就提出体育设施调研组的极端重要,并授意黄一平提名姜如明为不二人选。

文化局长孙健参与其事,机关里很多人费尽猜测,终究不得要领,最终结论无非三种:一种是洪大光为了再度进军省里,吸取此前好斗逞勇之教训,准备与宿敌印老厅长化干戈为玉帛,起用孙健实乃摇动橄榄枝曲线示好;一种是印老厅长念孙健当年鞍前马后之情,多次向廖志国、丁松等人求助,终使其获得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机会;还有一种说法,是将前两种因素糅和在一起了,以资证明今日阳城之官场,已经进入和谐共处、改朝换代的新时代。

上述种种猜测,虽然离真正的内幕尚有很大差距,但就官场一般规律而论,却也不无道理。想那孙健,当年乃市府、市委秘书中的佼佼者,本来也属于年轻有为、前途光明之辈,后来只是由于跟随印老厅长几年,忠诚有余灵活不足,不经意身陷洪大光敌对阵营中。期间,那个印老厅长虽然早已调离、退休、中风,但由于他们那一代人特别在意个人恩怨,总是纠缠历史旧账不能自拔,因此连累了孙健等一批旧属。遇到一个洪大光,也是心胸狭窄之辈,浑不知化解怨仇以退为进,反而在孙健之类弱者身上做足报复文章,直落得去年省府换届败走麦城。按理说,争斗多年彼此都不是赢家,孙健也已经为印老厅长付足了代价,一段阳城官场恩怨总该了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