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2/8页)

“不是说阳城古时有鹏城之誉吗?鲲鹏展翅,九万里,扶摇直上。古人如是赞美过,我们借用过来,多有气魄!”廖市长继续顺着自己的思路,顾自侃侃而谈。

“这个建筑,将来不仅要成为本市、本省的标志性建筑,还要成为长三角、东南沿海甚至南部中国的一个地标。我要让世人知道,北有京城鸟巢、水立方,南有阳城鲲鹏馆!唔?一平,是不是这个意思?”廖市长显得极度兴奋。

“那是肯定!在阳城投下二三十个亿,做这么大一个项目,怕是相当于投下一颗原子弹哩!”黄一平回应得兴高采烈。

这时,黄一平若是再不接腔,就显得很不合时宜了。两个人的场合,貌似随意闲聊,可何时该装痴卖呆,何时当随机接应,也是一门不小的学问哩。况且,廖志国是个非常优秀的演说家,善于以自己的情绪鼓动和影响别人,他对“鲲鹏馆”美好前程的展望,无疑大大感染了秘书黄一平。

“对,就是原子弹!而且是超重量级!”廖市长两眼大放光彩,道:“来阳城大半年了,我发现阳城太平静、太平淡、太平庸了,就像一个男人,长相俊俏,举止规范,可走在大街上总觉得缺少点什么。缺什么呢?缺的是一股挺拔、阳刚之气!最近我把阳城几乎跑了个遍,感觉真正有亮点的地方并不多,可能还就城市建设容易突破。我搞这个项目,不仅会牵扯一些利益关系,而且很可能会触碰到阳城的政治布局与权力结构,可能会被人误解成政绩、面子工程,也肯定会引发很多议论。而这,恰恰是我所要达到的根本目标。可以说,这座建筑的终极意义不在形而下,在形而上。我就是要用这个工程出来搅局。如果通过这个项目,能把整个阳城搅动、带动起来,引发一次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发展大跨越,那也就功德圆满了。”

2

车子停在廖市长家楼下时,天色已经有些暗了。

廖家的房子是在阳江市中心的一个高档小区,虽然不是别墅,却占了一幢四层公寓的一个单元,外观不起眼,内里相当宽敞,装修也非常考究。

黄一平打开后备箱,搬下一只硕大的纸箱,里面是从阳城带回的芦笋、腐乳、草鸡蛋等当地特产,还有黄一平专门从老家捎来的两捆小白菜。

“一平弟弟,辛苦啦!”苏婧婧闻声迎了出来,热情地与黄一平打招呼,同时接过丈夫手上的外套。

这是一位保养得很好的中年女子,娇小玲珑的身材,圆圆的脸庞微微发福,未曾开口先传来爽朗欢快的笑声,操一口甜糯的吴侬软语,夹杂其间的普通话发音有些嗲气。眉眼间,那种盈盈笑意,既含志满意得、养尊处优的快慰,又带夫荣妻贵、母仪天下的雍容,一份收放自如、把握适度的自信,更是荡漾在一道道舒张的眼纹里。

“婧姐好!”黄一平赶紧回应。

东西搬到屋里,黄一平就要告辞,却被苏婧婧拦住,道:“那不行!晚饭快好了,怎么说也得吃了再走。再说,我们不是早就说好,以后凡是到婧姐这儿来了,一定要吃了饭才可以离开。这既是一个家规,也是一条纪律哟。”

黄一平连忙点头:“好的,我听婧姐的。”

看得出来,苏婧婧对黄一平的热情,并非假装出来,而是发自内心。显然,她对丈夫选的这个秘书相当满意。

说来也许是某种缘分,黄一平第一次送廖市长回家,就得到苏婧婧的好感。那天一进门,苏婧婧盯住他看了好久,然后一惊一乍地将丈夫叫来,说黄一平特别像她的一个弟弟。廖志国看了半天,神情有些犹疑,嘴上也说有些像。后来黄一平才知道,苏婧婧的那个弟弟,其实是一个表弟,五年前在美国出了车祸去世了。

“既然这样,那我就认下你这个弟弟了。”那天,苏婧婧留下黄一平吃了饭,并且拉住他坐下说了好长时间话。其实,黄一平也明白,第一次见面的那种谈话,多少带有考察性质。作为妻子,苏婧婧肯定希望丈夫身边的秘书,是一个踏实、忠诚的可靠之人。结果,黄一平交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我不喜欢唯唯诺诺、点头哈腰的秘书,那样的人媚态十足,没有骨气,跟在领导身边,会降低了领导的品位与档次。太过神气的秘书也不讨人喜欢,那种人往往聪明有余、诚实不足,很容易就把领导给耍弄了,甚至出卖了。”苏婧婧直言不讳。“姐姐就把姐夫交给你了,平常我也照顾不到他,只能拜托弟弟你了。”

这两个多月来,黄一平坚持随车接送廖市长,有时甚至亲自开车往返于阳城与阳江之间,除了照顾司机老仇外,自然也有一点特别的用意——他已经看出来了,表面阳刚十足的廖志国,居然非常惧内。而貌似柔弱的苏婧婧,反倒是个控制欲特别强的女人。况且,苏婧婧对阳城官场的热情,丝毫不逊于自己的丈夫。对于一个秘书而言,遇到这样一位市长夫人,若非幸事,即是悲哀。换言之,一旦搞好了与这位市长夫人的关系,那自己这个秘书也就做成功了,相反,要是不小心得罪了,恐怕也就厄运连连了。

或许真是因为长得像她弟弟的缘故,仅仅数次往来,黄一平便成了阳江廖府的熟客,更是最受苏婧婧欢迎的客人。

苏婧婧毕业于省工艺美术学院,曾经担任过阳江文化馆副馆长、书画院副院长,现在是阳江文联专职副主席。他们夫妇有一个儿子,在省城读的是双语教学的私立学校,据说从初二开始就要国内国外轮流读书。苏婧婧母亲早逝,八旬老父和她一起生活,请了两个农村亲戚帮助做家务,并不需要她亲自操劳。因此,除了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她的业余时间主要就是在家搞点创作,且热衷于艺术品收藏,挂着阳江市收藏协会副会长的头衔。也因此,她才有大把的时间与精力关心丈夫的政事。

晚餐非常丰盛,其中一条罕见的长江鲥鱼,是苏婧婧催促丈夫回来的主要理由。

黄一平与廖志国、苏婧婧三人坐在楼下餐厅,老人年纪大行动不便,由亲戚在楼上服侍用餐。一条珍贵的鲥鱼便一分为二,楼上楼下各半。

餐桌上的气氛很轻松、融洽。像所有注重保养的贵夫人一样,苏婧婧吃得很少,尤其荤腥更加难得动筷。她的任务,除了不停给丈夫和黄一平搛菜,就是说话。

“已经好多年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鱼了。”黄一平细细品味着鲜嫩的鲥鱼,由衷赞叹。

“是不容易搞到,别看只有二斤多,据说出了一万多块钱才抢到手哩。”苏婧婧回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