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第2/2页)

在官场上,一个县委书记做到这份上,说句好听的,叫威信;说句不好听,就叫专横。方良华自己认为,要当好一个书记,没有这些手段,是很困难的。中国的官场,越到上面越有组织,也就越好管理;越到下面,组织性就越差,管理的难度就越大。官场其实就是规则,越到底下越明显而已。你不进入规则,规则就淘汰了你。你进入了,而且谙熟规则,你就可能成是规则的主人,成为规则的最大受益者。

事实证明,方良华在桐山四年,他有效地驾驭了官场规则,几乎是游刃有余,自由驰骋。他不仅仅得到了威信,得到了许多他也许并不希望得到的,更重要的,他还得到了组织上的肯定。从一个县委书记,升任到了市委常委、秘书长。一个官场中的男人,这是最大的成功。

但现在,这成功带来的副作用,开始显现了。贾红旗,这个时刻,方良华突然有些懊悔,当初也许真的应该在离开桐山之前,推荐一下贾红旗的。论资历,论水平,论能力,论从政经验,贾红旗都有理由上的。可是这个人,就是因为有水平有能力,所以一开始就没有将从市里下去的年轻的方良华书记放在眼里。就这一下,方良华把他放到了自己的规则之外,方良华在的四年,也许就是贾红旗官场生涯最痛苦的四年。

现在想来,贾红旗做出些对不起方良华的事,也确实有些可以理解了。但是,你再有气,再不高兴,也不能举报;而且,从现在掌握的情况看,贾红旗存着举报的心,不是一天两天了。搜集了那么多材料,搞得那么详细,蓄谋已久啊!

事实上,贾红旗也是个很聪明的人,这么多举报信中,他一直不提方良华作风上的事,这其实表明,对方良华来说,作风问题只是个次要问题,重要的上受贿,是卖官。这可是反腐倡廉中最关键的两条。谁摊上了这两条,不是腐败分子才怪呢!

方良华想了一晚上,头都发疼,眼也发花。清早起来,匆匆地吃了早点,他便赶到省委,找到了正要出门的王书记。王书记是方良华父亲的老同事,早些年,他们一道在南州工作。后来,王书记援藏了,回来后一直干到现在的省委副书记。

“现在还好吧,最近正准备到南州去呢?方老好吧?”王书记问。

方良华答道:“都好,他也一直念叨您。这次我来,是……”

“有事是吧,那就说”,王书记坐了下来。

“是这样,有件事我想向您汇报下。您知道我在桐山干了四年书记,大概也得罪了一些人,最近这些人搞得厉害,老是向各级举报。烦得狠哪!我想请您……”方良华望了望王书记,王书记正望着他,从西藏带回来的古铜色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特殊的表情。

“啊,是这事。我也收到过。关键是他们举报的,是不是真实的?如果是真实的,你要做好准备啊。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是第一位。当然,如果是不实之辞,你也没必要去心烦,相信组织嘛!组织上不会去冤枉一个好同志的。”王书记说着,站起来走到方良华身边,笑道:“这事我知道了,回去好好工作吧,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好吧。”

“那就谢谢王叔叔了”,方良华这时候改了称呼,以前王书记和父亲同事时,他就是这么称呼的。

王书记拍拍方良华的肩膀,“好吧,回去代我问方老好,让他下次到省城来,一定找我。我陪他喝两盅。”

方良华说我一定将您的话带到。两个人边说边往外走,下了楼,到了门口,王书记上了车,方良华感到心里轻松了很多。他给杜丽打了个电话,说自己到省城了。

杜丽在电话那头似乎很兴奋,说秘书长来了,中午杜美房产做东,请秘书长一定赏光。又问有多少人,方良华说一个。杜丽笑道:“不大可能吧,堂堂的市委秘书长出来,前呼后拥的,怎么会就一个人?”

“真的是一个,有点私事。”方良华解释道。

“那好,住下来了吗?”杜丽问。

“住了”,方良华将宾馆的名字报了,杜丽说:“那秘书长先有事,中午我也就不兴师动众了,我一个人过去,陪秘书长小酌。”

“那最好!”方良华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