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最帅交换生(第2/3页)

接着段茵茵又神神秘秘的说:“张张,我还听说了一个好消息,咱们X大今年还有美国藤校来的交换生项目呢。今年咱们收了他们的人,专业学分互认,明后年我们也能申请去藤校做交换生,有来有往的,费用都是学校出。如果学习成绩优异,在交换生期间被那边教授看入眼,将来去藤校读硕士机会更大呢。”

去美国留学,就算免学费,生活费依靠奖学金,日常买书本也是一笔很昂贵的费用。张张从没有想过出国留学,因此对所谓交换生的事兴趣缺缺,表态道:“我啊,就算读硕士应该也在国内吧。”

段茵茵眼睛一亮:“真的么?那太好了,我又少了个强力的竞争对手呢。”

“难道交换生不是谁申请谁去么,还要看成绩么?”张张不解的发问。

“藤校那边怎么选人我不知道,咱们专业去海外镀金是一贯的传统。虽然X大是国内名牌了,但是有机会能少花点钱去藤校看看,将来考研留学或者找工作肯定吃香。所以一旦落实了去美国的交换生项目,消息正式公布出来,肯定会挤破头,估计会用成绩卡一卡,否则僧多粥少啊。”段茵茵长吁短叹,“希望那时候我的钢琴十级也还能加点分?哈哈……不要用那种眼神看我,我没疯,我就是稍微幻想一下啊。话说回来,张张,你为啥不想留学呢,以你的成绩不用挤交换生的项目,等本科毕业直接考欧美名校,拿全额奖也没问题的。”

“……”张张这时候已经确认段茵茵并不了解她的家庭情况,如果不是为了信守她那份装有钱人的兼职工作的需求,她肯定是乐意对段茵茵这样阳光灿烂的女生交底的。可眼下她只能含混道:“每个人的想法都有差异,我更喜欢国内的氛围。未来我国发展形势这么好,早点搭建国内人脉,早点熟悉工作环境也不错吧。”

“哦,是这样呢。我以前和同学说要出国读书,他们也不是都赞同的。”段茵茵似乎受了一点点小打击,也或许是想起了一些不开心的记忆,不再聊出国读书的话题,“下午你去哪里?还缺什么东西么?我从小就在校园里长大,我妈妈还管着学校固定资产外租的事。那些开小超市的,谁家最是物美价廉,问我准没错的。”

“啊,那太感谢了。我还以为学校内的超市价格都一样呢,已经就近买了生活常用品。不过消耗品还是要随时补充,你快告诉我哪家最便宜……”聊起如何省钱的话题,张张本来想控制一下,却还是忍不住内心强烈的诱惑想要知道啊。

收获了段茵茵这样的好友,张张很高兴,一下午跟着她逛校园,比自己对照着网上信息了解更直观快捷。而且段茵茵自小就在大学里长大,亲眼目睹校园内的变化,走到哪里讲起各种典故活灵活现,被家里高知的长辈影响耳濡目染三观非常正,文化素养溢于言表。张张虚心聆听,时不时问上一两句,受益颇多,两人相处起来也分外融洽。

段茵茵说:“要不,我明天也带行李搬来住宿舍吧?家里就我一个人,高中同学也各奔东西了。”

“都行,不过白天我想抓紧时间多去图书馆看书呢。另外还要向你请教帝都的各种名胜古迹都有什么门道。”张张心中挂念着梅斯老师的朋友的事情,“我以前的法语老师有个朋友,最近要来帝都游玩,我答应帮他当导游。”

“啊,那你算是找对人了。我可是哪个景点都去过的,不过英语口语不好呢,只能给你们讲中文了。”

张张却道:“你给我讲中文,我翻译成法语告诉他们就行。”

段茵茵瞪大眼睛赞叹道:“张张,你还学了法语?居然能给人家当导游呢?”

“才学不到两年的时间,勉强可以说些日常对话。如果真的去名胜古迹,肯定要提前做好功课呢,最起码景点的介绍要查好法语版本,免得闹笑话。”张张说这些话的时候,并没有炫耀的意思,而是一种积极学习的态度。再者她觉得帝都的孩子,像段茵茵这种家庭的见多识广,就算嘴上说英语不好,未必是真不好,多半对比的目标是专业人士,比普通人一定是强的。另外肯定还有别的特长,比如钢琴十级、围棋几段的。所学所知都是她这种从没有上过任何收费课外班的人无法比的。自己会点法语算什么?

段茵茵的确见识多,内心丰富而强大,不会在这种事情上纠结。她只是小感慨了一下人家学霸的能力,马上就把兴趣转移到了景点上:“那先这样说定了,外国友人来的时候可要带上我啊?我给你们免费介绍帝都的名胜古迹,让我蹭吃蹭喝就行。”

请人帮忙,管顿饭算哈,本来饮食文化也是帝都文化的代表,肯定要去体验的。但是张张这会儿也说不准法国朋友何时来:“那我问准了信提前告诉你,你今天耽误不少时间了,先回去吧。我们通讯号上保持联系。”

“说起通讯号,张张你那个头像是拍的艺术照么?看起来比你没化妆的时候显得成熟不少呢。”段茵茵平素并不太关注奢侈品,买东西还是延续老一辈教师家庭那种勤俭的风格,目前最高奢侈一把也就是逛一下某宝的明星店铺,买一些中档的国内品牌。

张张能感觉到这一点,但她也没有给人家瞎显摆自己那点知识,她可不想这么快就被段茵茵“另眼相看”。

说实话如果不是被人丢了那些昂贵的垃圾,她也不可能恶补奢侈品的知识,毕竟那个有钱人的世界离她太遥远了。如果可以选择,她其实很想毁约,或者三个月之后提出不再做那个特别的兼职工作。做点正常的兼职,一个月或许没有三千块那么稳定的收入,但是心理压力小啊。

第二天,段茵茵果然搬来了宿舍。不过依然只是带了个精简的双肩背,并没有拿行李箱。

“你怎么不多带点衣服呢,每个人的柜子很大,行李箱也有专门的壁橱。”张张有些好奇的发问。

段茵茵却道:“我家近啊,这几天穿的衣服带来就行。等开学先是两周的军训,那时候也不是住宿舍,而是拉到外边军营去封闭管理,每天只用穿迷彩服,带内衣就行。等着军训回来啊,以帝都的天气估摸着就要告别夏装了。那会儿我再用箱子带一些秋冬的大件衣服来。”

张张高中的时候也参加过学校的军训,还学会了一套军体拳。她力气大跑得快,军训的强度对她而言很小儿科,因此也不怵。到时候大家基本上就是一身迷彩服,女生都没空化妆,她带两套普通内衣换着穿,外衣和鞋子应该都是统一发的那套就够了。吃饭都是军营包,不用自己刷餐卡,真的很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