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三章 赠谷(第2/2页)

邵玄:“……”您老还活得好好地,就想着身后事了。

不过,稷居所说,确实是很多稷家人都会做的事情,稷家人早已不使用火葬,就算是现在的一些年轻人,也会在弄到好的谷子之后,小心处理后收好,这是他们传下来的习俗。

至于为什么是陶罐而不是铜器,因为,年代一久,许多铜器会生锈,除非是那些经过特殊处理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样的技术和信心,所以,从稷家先人开始就形成了习惯,用陶罐盛放谷物。而铜器不过是随葬品之一,或许在其他人看来,那些精美的铜器是非常重要的随葬品,当实际上,稷家人的墓穴里面,对他们而言,用各种陶罐和瓮盛放的谷物,才是最重要的。有些会加封,用稷家的秘技保存许久,甚至千百年仍完好,而有一些不加封盖的钵罐等等盛放的,则是给他们死后的自己的,象征意义是死后还是继续有谷子吃,不会挨饿。

若是后人们进入先人墓穴,看到墓穴里并未加封盖的陶缸或双耳大瓮内,都是腐朽的谷粒壳,甚至直接是腐朽灰白的谷物粉末,他们就会放上一些新的谷物在里面,以表敬意。

倒是有人胆肥想打稷家人墓穴的主意,可惜,没人知道稷家人的墓穴在哪里。前往寻找的人,找着找着,就再也见不到人影了。

稷居带邵玄见识了金谷田庄的各类谷物,看着千粒金顺利度过第二劫,心中一块大石头也放下,有心情带着邵玄出去走动。

最近因为附近各个奴隶主的田庄到了收获高峰期,为了避免一些麻烦,直接封路,所以,这两天邵玄都没见到田庄们外有人徘徊。

走出田庄,邵玄又看到别的田庄里一些新的作物,有一种像是倒立着的玉米棒,一人来高,每一株只有一个,与他曾经在野外见过的某些植物比较相似,不过田地里的那些是驯化的稳定品种,能吃的。

“那边的地是谁的?”走在土道上,邵玄指着不远处正忙活着的田庄,问道。

他们这里处在高处,所以能看到一部分田庄里的情形。

“那是易家人的地,是谁就不记得了。”稷居也不在意,那边只是一个小庄子,种的都是一些在他看来很普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