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试图缭乱芳心的哈士奇(第2/2页)

……

泰晤士河河畔的明式甜点店很快就开办起来。

李娥夫人是个长相柔美、身形苗条,说话轻言慢语的女士,伊丽莎白第一次看到这位夫人的时候眼都直了,她满身的韵味,就好似从古画上迤逦走下来的仕女。

这位夫人有与她长相正相反的脾性,爽快大方且雷厉风行,在她的操持下,点心店里买到了许多明国的原料,这无疑帮了大忙,点心的口味更好更正宗了。伊丽莎白眼窝都热了,简直想每一餐都拿点心充数。

代理人先生把店铺修装的精致宽敞,全用的上等的胡桃木,一点都不比临近的著名商店逊色。

可不知道问什么,甜点店的生意不差,但也绝对称不上好。至少比两位小姐预计中差远了。

礼拜日,李夫人陪伊丽莎白与萝拉坐在宽敞明亮的橱窗后,大家都有些沮丧。甜点店里零零散散的间或迎来一两位客人,李夫人完全不忙着去厨房做新点心补货,只需要一个女店员就能照管的来。连帮厨都从后厨到前面来,帮忙照管生意。

这间两层还带有阁楼的店铺,越宽敞明亮就越显得冷清。

“经常来的大部分都是老顾客,有些新客,不知为什么一次之后就不再光顾。”李夫人主动告诉雇主。

她对这两位小姐才是甜点店主人的事心知肚明,而店铺里的两位店员,都以为她们是房东小姐。贾里德先生和小姐们假称,‘店主人贾里德先生’将以五分之一的利润抵做房租,这种从外国传来的租赁方式很时髦,所以店员们对小姐们过问店铺情况丝毫不觉奇怪。

“可为什么呢?”伊丽莎白看着白细瓷盘里色泽浅黄、香甜爽口的豌豆黄。按理说,这种入口细腻清甜的应时佳品一经推出,就会大受欢迎,尤其它来自受欧洲喜欢的明国,经过时髦的小姐和先生们的口口相传,或许很快成为时尚——就像风筝那样。

萝拉拈起一块来送进嘴里,享受的闭了闭眼,她也奇怪:“要不然我们在泰晤士报上登一则广告试试?”

两位小姐快没钱了,雇佣厨师预付的定金和采买各种材料的钱几乎掏空了甜品店账目上预留的资金。幸好厨师们的住处暂时安置在二层和阁楼里,不必另外租赁,不然伊丽莎白小姐与萝拉小姐,就要成为陶丽丝绝无仅有的破产姐妹花了,属于她们的寝室会因此不受未来新生的欢迎。

“刊登广告?”伊丽莎白用12英寸的餐巾擦擦手指,重新带上蕾丝长手套:“那我们还等什么,马上试一试。”

一周后,令人沮丧的情况发生了:花费不菲的广告的确引来一些尝鲜者,但遗憾的是并未从根本改善,这些新客大多数光临一次就再也见不到了。

这一个礼拜提升的营业额还不足以抵销刊登广告的花费。

“或许东方的口味不大适合,你知道,英格兰土地上的人们天性里总带有一点固执。”萝拉安慰好友:“虽然有些失望不太受欢迎,但亲爱的莉齐,我们的甜点店总归是盈利的。这一点足够说明我们的成功。”

男爵小姐自嘲道:“好莉齐,是风筝的生意把我们惯坏了,要知道多少商人的最开始总是在赔钱。而我们,一次就大获成功成功,第二次也算不上失败。”

“亲爱的,新客里到底有些留了下来,到明年,甜点店的生意会更好。”

伊丽莎白放下写写画画的铅笔,她将以前两人做的计划书翻写了好几遍,终于下定决心:“不,萝拉,英格兰人对美味毫无抵抗力!连我们都如此,你想想黛西、莉莉和你我去了考文特花园餐厅多少次?还有印度人的加巴地,小姐们几乎难以抗拒。”

“我想在二楼的公共休息室办一场茶会,请陶丽丝的小姐们来品尝‘租赁我们房屋’的明式点心商店的美味,或许能找出问题出在哪儿?”

“当然,我们不用特意说明,邀请小姐们只为了多些交流。”伊丽莎白随即又说:“但从她们的反应中,或许能找到问题。”

伊丽莎白深信故国美味能征服大多数人的味蕾,她不甘心不温不火的把甜点店经营下去,她想让种花国的传统点心开遍英格兰——当下是最好的时代,人们的观念尚且没有被法兰西的高级固定住。人人都有机会,站在相对平等的地位上竞争。

色、香、味,明明种花国的糕点全都具备,丝毫不差。

作者有话要说:啊,鱼有愧,赖床没起来。按照约定,本章评论送200个小红包,谢谢小天使们支持。

另外,为了补偿,鱼继续加更。二更在晚上八点左右。

最近鱼好勤快(自我感觉良好·掐会腰)

注:【大部分不列颠人包括班纳特家,都坚持一条奇怪的“英国很大”的信条】——这个观点来自于《全民自黑的英国》,作者是比尔·布莱森。鱼看书时觉得很有趣,忍不住调侃了一下。

印度加巴地:就是印度飞饼。

意大利厨子,塞西利奥·德·威斯康地,他姓名中的“德”就表明他的贵族身份:姓称号是表示一个人是否是贵族,并从属于谁的重要标志。意大利地区的直属于教皇国的贵族的姓称号为“德”。如同德国的“冯”,德意志人神圣罗马帝国贵族的姓称号为“冯(Von)”,也是只有从属于皇帝陛下的贵族及其封臣才有权使用,平民或臣从于其他王的贵族就不能用这个姓称号。

另外,李娥夫人,她的名字,鱼是设定她的性格时偶然想到的:“烈”性,所以lie,li'e,李娥。

谢谢所有为鱼投出霸王票、营养液的小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