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与沙拉曼蛇(第2/2页)

动物的生育,尤其是自然生育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博物学者,直到十九世纪的巴斯德[6]解开难题。所以得知普林尼写了这些内容,也并不会令人特别惊讶。关于鳗鱼没有雌雄之分即可自然生育的说法,亚里士多德也有过同样的记述,事实上鳗鱼会在深海产卵,这件事直至最近才终于被确认。虽说如此,沙拉曼蛇在普林尼脑海中的形象也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即便读完他的文章,我们也几乎捕捉不到任何关于沙拉曼蛇的准确印象。可能他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吧。普林尼对变色龙的记述费尽笔墨、详细具体,在沙拉曼蛇的描述上倒是大有不同。果然对于他而言,沙拉曼蛇也更靠近非现实的领域吧。

普林尼在《博物志》第二十九卷第二十三章又提到了沙拉曼蛇。这部分是关于动物性药品的章节,但与变色龙不同,这里的话题尽是沙拉曼蛇那令人惧怕的毒性。

在一切有毒动物中,要数沙拉曼蛇最为凶恶。普通的有毒动物,其毒性只对个别对象有效,并不能同时杀死许多人。然而沙拉曼蛇有时却能致多人死亡而毫不自知。换言之,倘若沙拉曼蛇爬到一棵树上,其毒性就能污染树上所有的果实,这毒性与附子没有丝毫不同,且还具有冷却作用,所有吃下这些果实的人都会丧命。不仅如此,如果用沙拉曼蛇碰过的木头烤面包,吃下这面包的人也会死。如果沙拉曼蛇落到井下,喝下井水也会致人死亡。此外,如果沙拉曼蛇的黏液滴落在部分肉体上,假设是脚上,那部分的体毛便会全部脱落。不过,虽然沙拉曼蛇具有那般强大的毒性,像猪这样的动物却非常喜欢吃它们。这就是动物之间的相克。

关于沙拉曼蛇这种现实中不存在的动物的毒性,普林尼竟能如此饱含热情地娓娓道来,真是令人深感佩服。我只想说,普林尼在这方面的特殊才能是亚里士多德之辈绝对无法模仿的。作为经验主义者,亚里士多德在涉及沙拉曼蛇的记述上显得战战兢兢、将信将疑。事实上,沙拉曼蛇的原型蝾螈是无害的动物,不过其皮肤分泌的黏液则带有强大毒性,因而助长了沙拉曼蛇有毒的传闻,这倒是无可否认的事。蝾螈的黏液或许能看作同为两栖类的蛤蟆毒的类似之物。

然而,在记述沙拉曼蛇的毒性上自信满满的普林尼似乎对其灭火的能力就不太有信心了,他在下面的章节中表达了疑问,非常有意思。这是《博物志》第二十九卷第二十三章的后续。

魔术师称沙拉曼蛇具有应对火灾的强大能力,也就是说,如果沙拉曼蛇称得上是唯一能灭火的动物,如果这是确切的事实,那在罗马应当也已经有人经历过了吧。塞克斯丘斯说,若将除去内脏的沙拉曼蛇保存在蜜里,其后食用它的脚和头,就能增进性欲。但他对沙拉曼蛇灭火之事持否定意见。

那样喜欢故作神秘的普林尼,到了这里也不自知地说起经验主义者一般的话来。

我喜欢变色龙,也非常喜欢沙拉曼蛇,像京都山国地区常照皇寺的池子、近江朽木谷的兴圣寺的池子,如果在这些地方发现成群游动的黑色蝾螈,便会不由得蹲在池边,久久观望。我还在月山脚下名为志津的村子里亲眼见过蝾螈,它们在一个冷清得仿佛会有河童出没的池塘里露着鲜红色的肚皮游。

一咏唱出浮士德博士[7]的四大咒语“燃烧吧沙拉曼蛇”,我便会立刻醉倒在那元音的美好回响之中。

注解:

[1] 法国诗人、小说家、剧作家、设计师、编剧、艺术家和导演。著有小说《可怕的孩子们》《骗子汤姆》、戏剧《人之声》《可怕的父母们》等。

[2] 古希腊自然派哲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原子论的创始者。

[3] 十三至十四世纪的意大利大家族。

[4] 意大利画家,生活于中世纪末期和文艺复兴初期,其知名作品有《圣罗马诺之战》《圣乔治屠龙》等。

[5]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建筑师,终身服务于美第奇家族,著有《艺苑名人传》。

[6] 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

[7] 欧洲中世纪传说中的占星师或巫师,学识渊博,精通魔术,与魔鬼做交易,出卖了自己的灵魂。有许多文学、歌剧、音乐、电影以这个故事为蓝本进行了改编。